〈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位公園路、襄陽路、懷寧街與凱達格蘭大道所圍成的街廓內,建於1899年,是北市歷史最悠久的公園,原名臺北公園,又稱新公園,為撫平二二八事件歷史的傷痕,於1996年更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而為紀念無辜傷亡的民眾,在公園中設置紀念碑,碑上詳細記錄事件之源起始末,期望能平撫受難者及其家屬悲憤之情,同時警示國人,並於隔年設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原臺北放送局演奏所)。
公園中還有設立國立臺灣博物館及展示臺灣極具歷史意義的蒸汽火車-騰雲號和臺鐵九號。此外,此處曾是臺北市男同性戀族群聚集場所,被暱稱為「公司」(每天要去打卡上班之隱喻),作家白先勇文學小說《孽子》即是以該公園與同志族群作為舞台及故事發展。
騰雲號為臺灣最早引進的蒸汽火車,名稱有「極快速」之意,為劉銘傳任內興建鐵路時,向德國所購入,起初行駛於錫口至大稻埕間,直到1891年台北一基隆鐵路完工後,騰雲號與御風號便同時行駛於基隆—大稻埕,主要作為新建路線的工程用車,以及運送大稻埕碼頭的貨物。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後,騰雲號仍繼續行駛於縱貫線鐵路,直到1924年才正式退役,一生皆擔任貨物運輸及調車的工作。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2020)清代鐵路分布圖 (Version 2020-06-10T03:52:14.971964) [Data set] Retrieved from https://data.depositar.io/dataset/rc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