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伽利萊 (Galileo Galilei) (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 (77歲)
居住地: 義大利托斯卡納大公國
母校: 比薩大學
知名於: 運動學、動力學、望遠鏡觀測天文學、日心說
研究領域: 天文學、物理學及數學
機構: 比薩大學、帕多瓦大學
受影響於: 尼古拉·哥白尼
影響於: 艾薩克·牛頓、羅馬天主教
圖片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BD%E5%88%A9%E7%95%A5%C2%B7%E4%BC%BD%E5%88%A9%E8%8E%B1
伽利略在比薩大學求學時,伽利略經常對教授們陳腐以及無實證基礎的理論加以質疑,教授們也對這位愛爭吵的學生貼上一個「怪物」、「壞學生」的標記。直到他遇到他生命中的導師—李奇,在偶然的機會中聽到李奇的數學講課,從此對算術、幾何學著迷不已。 觀察比薩大教堂的吊燈,證實「擺錘等時性原理」。
伽利略醫學院沒畢業,但是由於他的發明、發現,以及他回鄉後又發表了兩篇受評價相當高的論文,加上恩師李奇的大力推薦,終於讓他謀得一份工作,就是回到母校比薩大學擔任數學教授。「比薩斜塔的實驗」正是他在比薩大學擔任教授時的有名實驗。這個實驗完沒多久,伽利略又向亞里斯多德的另一項理論挑戰,經由實驗他推翻了亞里斯多得所謂「物體運動是因外力作用,沒有外力,物體就會靜止下來;作用力越大,物體運動速度越快」的說法,伽利略指出:運動不需外力來維持,如果沒有外力作用,該物體將永遠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後來牛頓根據這一理論基礎總結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也就是「慣性定律」
伽利略26歲在比薩斜塔的各樓層安排了實驗者,讓他們分別把一對大小不等的重物自由落下。「砰!」的一聲,重一磅和重十磅的鐵球同時接觸到地面。推翻被羅馬教會封為「聖人」的亞里斯多德的理論。
伽利略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慣性原理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及「現代科學之父」。
「我認識的伽利略精神,是向任何以權威為基礎的教條展開熱烈戰鬥」-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