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聽安(民國49年),「勞動報酬與國際貿易」,財經學報,第一號,頁98-104。
陳聽安(民國50年),「凱因斯理論與古典派理論的關係」,財經學報,第三號,頁42-43。
陳聽安(民國53年),「價格穩定、經濟成長與國民所得分配」,財經學報,第七號,臺灣省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學會,頁47-54。
陳聽安(民國57年),「勞動集約乎?資本集約乎?」,財經學報,第十一號,臺,頁21-31。
陳聽安(民國58年),「馬克升值之經過及其影響」,中國經濟月刊,第二三○、一合期,頁14-17。
陳聽安(民國59年),「教育投資與經濟發展(一)」,台北市銀月刊,第一卷第十期,頁11-19。
陳聽安(民國59年),「教育投資與經濟發展(續完)」,台北市銀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頁15-19。
陳聽安(民國59年),「教育投資與經濟發展」,國際貿易學報,第十二期,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會主編,頁17-27。(同文亦收錄於財經學報,第十三號,民國59年6月,頁9-21)。
陳聽安(民國59年),「成本利益分析與財政理論」,中國財政季刊,第四十一、二合期,頁47-53。
陳聽安(民國60年),「經濟發展與財政政策」,中國財政季刊,第四十四期,頁37-51。
陳聽安(民國60年),「馬克危機乎?美元危機乎?」,中國經濟月刊,第二四八、九合期,頁8、9-16。
陳聽安(民國60年),「論落後經濟生產技術之選擇」,中國經濟月刊,第二四四期,頁11-19。
陳聽安(民國60年),「尼克森新政與國際貨幣制度」,中國經濟月刊,第二五四期,頁7-19。
陳聽安(民國60年),「以經濟發展為目標之財政政策模型」,台北市銀月刊,第二卷第十二期,頁8-15。
陳聽安(民國60年),「加值稅考察報告」,財稅研究,第三卷第九期,頁50-62。
陳聽安(民國60年),「加值稅採行問題」,經濟學報(政大),第四卷,頁49-57。
陳聽安(民國61年),「美元貶值後國際貨幣制度之展望」,中國經濟月刊,第二五六期,頁12-15。
陳聽安(民國61年),「政府活動與經濟成長」,中國財政季刊,第四十七期,民國61年1月,頁4-11。
陳聽安(民國61年),「我國間接稅改革之道--營業加值稅採行面面觀」,財稅研究(逢甲),第九卷,頁1-3。
陳聽安(民國62年),「有效保護理論之檢討(上)」,台北市銀月刊,第四卷第三期,頁15-27
陳聽安(民國62年),「有效保護理論之檢討(下)」,台北市銀月刊,第四卷第四期,頁15-21。
陳聽安(民國62年),「台灣公共支出之分析」,財稅研修叢刊,第三輯,頁56-66。
陳聽安(民國62年),Conditions for Succes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mport Substitution and Export Diversification in Southeast Asia,Economic Review,第一百五十四卷,頁11-36。
陳聽安(民國63年),「公共支出與平衡預算乘數」,企業與經濟,第三卷第九期,頁39-41。
陳聽安(民國64年),「開放經濟的穩定政策」,台北市銀月刊,第六卷第二期,頁1-9。
陳聽安(民國64年),「小型開放落後經濟的財政政策」,政大財稅系系刊,第十五期,頁5-8。(同文亦收錄於財稅研究,第七卷第三期,民國64年5月,頁28-31)。
陳聽安、劉泰英(民國64年),「關務行政的改進案之擬議」,稅務旬刊,第八百五十八期,頁13。
陳聽安(民國65年),「海耶克教授的景氣循環理論」,幼獅月刊,第四十三卷第一期,頁42-45。
陳聽安(民國65年),「論都市財政」,台北市銀月刊,第七卷第九期,頁1-14。
陳聽安(民國65年),「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問題」,財稅研修叢刊,第四輯,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編印,頁11-23。
陳聽安(民國65年),「教育經費問題」,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人員進修班學術講演專集,政大教育研究所印,頁43-50。
陳聽安(民國65年),「臺灣人口與租稅政策(上)」,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十二卷第二期,頁1-9。
陳聽安(民國65年),「臺灣人口與租稅政策(中)」,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十二卷第三期,頁7-12。
陳聽安(民國65年),「臺灣人口與租稅政策(下)」,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十二卷第四期,頁1-4。
陳聽安(民國65年),「我國現行銷售稅制度之探討」,中國經濟月刊,第三○九期,頁3-10。
陳聽安(民國66年),「當代財政理論」,主計月報,第四十四卷第五期,頁3-5。
陳聽安(民國67年),「經濟成長、所得分配與財政政策」,中華學報,第五卷第一期,頁1-33。
陳聽安(民國68年),「合情合理的高等教育學費政策」,政大財稅學報,第十九期,國立政治大學財稅學系編印,頁4-7。
陳聽安(民國68年),「價值增加稅對財政及經濟之影響」,稅務旬刊,一○○○期紀念論文集,頁83-84。
陳聽安(民國68年),「地方財政的理論與實際」,稅務旬刊,第一○○三期,頁55-59。
陳聽安(民國68年),「從國父遺教看外資問題」,政大五十週年校慶三民主義學術研討專輯(二),國立政治大學編印,頁77-91。
陳聽安(民國68年),「匯率制度與進出口貿易」,產業金融季刊,第二十三期,頁1-7。
陳聽安(民國69年),「如何繼續縮退貧富差距加速邁向民生主義均富社會」,中央月刊,第十二卷第三期,頁54-61。
陳聽安(民國69年),「從經濟發展觀點論八十年代中國的前途」,黃河雜誌,第二卷第一期,頁8-10。
陳聽安(民國69年),「日本國外技術之引進與蛻變」,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三卷第二期,頁5-10。
陳聽安(民國69年),「獎勵投資條例修訂之蠡見」,財稅學報,第二十期,頁3-6。
陳聽安(民國69年),「均富與財稅政策」,三民主義理論與實踐,教育部文化講座,頁27-53。
陳聽安(民國69年),「政府收支與財經政策」,台北市銀月刊,第十一卷第二期,頁1-9。
陳聽安(民國70年),「租稅負擔與利益歸宿」,國民金融,第二卷第二期,頁2-7。
陳聽安(民國70年),「談賦稅政策之再改革」,自由青年,第六十五卷第三期,頁25-32。
陳聽安(民國71年),「賦稅再改革之具體途徑」,中央月刊,第十四卷第三期,頁48-51。
陳聽安(民國71年),「經濟不景氣時期之財政政策」,中華戰略學會經濟研究會經營決策研究組第三次會員大會,中華戰略學會。
陳聽安(民國71年),「公營事業投資」,當前財政問題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北:中國經濟學會,頁99-120。
陳聽安(民國71年)。「細說我國綜合所得稅」,天下雜誌,頁80-85。
陳聽安(民國72年),「加值型營業稅面面觀」,財稅研究,第十五卷第三期,頁35-37。(同文亦收錄於天下雜誌,第二十三卷,民國72年4月,頁112-113)。
陳聽安(民國74年),「我國未來十年公共支出之發展趨勢」,發表於聯合報文化基金會、中國論壇社主辦之「國家未來十年發展之探討」研討會。(同文亦收錄於中國論壇,第二十一卷第七期,民國75年1月,頁53-64)。
陳聽安(民國74年),「實施營業加值稅之必要性」,稅務論壇,第四七八期,頁6-7(同文亦收錄於「加值型營業稅-輿論的支持」,財政部租稅教育及宣傳推行小組編印,民國74年2月,頁4-12)。
陳聽安(民國74年),「當前財政問題」,高雄市政府市政會議首長會報講座專輯(一),高雄市政府人事處編印,頁31-41。
陳聽安(民國74年),「建立預算評估制度之研究」,主計月報,第五十九卷第五期,頁3-12。
陳聽安(民國74年),「談社經法規之修訂」,中國論壇,第二十一卷第六期,頁6。
陳聽安、金神保、朱雲鵬、黃榮村、文崇一(民國74年),「愛國獎券利弊得失面面觀」,中國論壇,第十九卷第十一期,頁15-25。
陳聽安(民國74年),「我國所得稅制改革的可行途徑:所得稅『兩稅合一』制可行性評析」,財稅研究,第十七卷第四期,頁12-20。
陳聽安、黃春生(民國74年),「所得稅『兩稅合一』制可行性評析」,今日財經,第二八四卷,頁8-9。
陳聽安(民國75年),「對專科教育素質及其對經濟的貢獻論文之講評」,生活素質層面之探討-生活素質第一次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省經濟建設動員委員會、明德基金會生活素質研究中心,頁119-121。
陳聽安、黃世鑫、施富士(民國75年),「德國信用合作制度之探討」,台灣合作金融問題研討會,基層金融研究訓練中心,頁43-60。
陳聽安、魏鏞、漢寶德、吳靜吉(民國75年),「如何做一位現代公民」,中央月刊,第十九卷第八期,頁35-52。
陳聽安(民國75年),「實施營業加值稅之必要性」,經濟建設,第二十九卷第六期,頁6-7。
陳聽安(民國76年),「自由化與私有化」,中國論壇,第二十四卷第三期,頁10-13。
陳聽安(民國76年),「日本公營事業的私有化」,未出版。
陳聽安(民國76年),「私有化問題之探討-以英國為例」,未出版。
陳聽安(民國76年),「私有化政策在美國採行的情形」,未出版。
陳聽安(民國76年),「我國經濟如何轉虧為盈?」,工商雜誌,第三十五卷第九期,頁16-18。
陳聽安(民國77年),「論稅負、稅率、與稅基的關係」,中國經濟月刊,第四五三期,頁5-6。
陳聽安(民國77年),「如何健全所得稅稅基, 促進稅負公平合理」,財稅研究,第二十卷第五期,頁7-13。
陳聽安(民國78年),「兩岸當前的經濟問題與策略」,台灣財稅金融政策,頁68-72。
陳聽安(民國79年),「論私有化」,財稅研究,第二十二卷第三期,頁30-42。
陳聽安(民國80年),「預算虧絀與經濟發展」,主計月報,第七十二卷第四期,頁1。
陳聽安(民國81年),「談賦稅改革經驗」,亞洲與世界月刊,第十六卷第四期,頁4-20。
陳聽安(民國81年),「我國國民健康保險財源籌措之探討」,自由中國之工業,第七十七卷第三期,頁17-40。
陳聽安(民國82年),「從公平與效率談土地增值稅何去何從」,財稅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一期,頁1-12。
陳聽安(民國82年),「社會保險財源之探討-論薪資稅與所得稅合併的可行性」,保險專刊,第三十一輯,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編印,頁1-17。
陳聽安(民國82年),「評全民健保給付與財源方案」,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二十四卷第一期,全民健保給付與財源方案之比較討論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頁298-302。
陳聽安(民國83年),「評如何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以健全地方財政」,「如何建立健全之地方財政及稅制」省政業務研討會實錄,台灣省政府財政廳。
陳聽安(民國83年),「市場經濟與社會保障」,發表於中國杭州大學等單位舉辦之「市場經濟與財政金融改革會議」。
陳聽安(民國83年),「爭稅恐釀骨牌效應」,工業雜誌,第二九二期,頁16-19。
陳聽安(民國83年),「市場培育與社會安全」,保險專刊,第三十八輯,頁16-26。
陳聽安(民國84年),「健康保險之國際比較」,保險專刊,第三十九輯,頁32-48。
陳聽安(民國84年),「公營事業投資」,台灣經濟論文集,台灣台北:中國經濟學會。
陳聽安(民國84年),「當前財政支出與物價問題之探討-財政性物價膨脹之驗證」,主計月報,第七十九卷第六期,頁6-14。
陳聽安(民國84年),「當前社會福利決策及改善之道」,保險專刊,第四十輯,頁8-11。
陳聽安(民國84年),「租稅政策的變革與影響」,收錄於高希均、李誠主編,台灣經驗再定位(第一版),天下出版社,頁196-231。
陳聽安(民國85年),「台灣地區財稅制度及政策現代化之歷程及展望」,中國現代化促進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辦之「促進中國現代化會議」,上海。(同文亦收錄於現代化研究,第十一卷,民國86年7月,頁67-78)。
陳聽安(民國85年),「廿一世紀經濟自由化的發展新趨向」,保險專刊,第四十四輯,頁12-28。
陳聽安(民國85年),「英國的私人健康保險與國民健康服務」,保險專刊,第四十六輯,頁1-21。
陳聽安(民國86年),「全民健康保險組織屬性之管見」,台灣地區實施全民健保二週年紀念特刊,中華民國醫院協會出版,頁190-197。
陳聽安(民國86年),「台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之採討及其改革方向」,第一屆海峽兩岸財經研討會論文集,東吳大學出版,頁443-488。
陳聽安(民國86年),「兩稅合一制度及其效果之分析」,兩稅合一研討會實錄,孫運璿學術基金會贊助,中華經濟研究院編印。
陳聽安(民國86年),「土地交易所得課稅制度之試析」,財稅法制研討會論文集,台大法學基金會編印,頁266-279。
陳聽安(民國86年),「海峽兩岸銷售稅制度之比較-以VAT為比較核心」,財稅研究,第二十九卷第五期,頁71-85(本文原刊在於「海峽兩岸租稅研討會論文集」,逢甲大學商學院財稅學系出版,民國86年6月,頁55-76)。
陳聽安(民國86年),「我國公務人員保險制度改革建議」,公務人員月刊,第十八期,頁8-20。
陳聽安(民國87年),「司法院大法官議決釋字第四三四號解釋評釋」,保險專刊,第五十一輯,頁13-16。
陳聽安(民國87年),「金融風暴與台灣經濟走向」,經濟學家期刊,總第六十期,中國四川:經濟學家雜誌社,頁40-43(本文原名「亞洲金融風暴對臺灣經濟的衝擊與啟示」發表於中國無錫:「面向21世紀國際經濟發展和國際金融風險防範研討會」,1998年;後收錄於王宗洪總編,中華優秀科學論文選總第四卷,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頁94-97)。
陳聽安(民國87年),「論智利年金之民營化」,華信金融季刊,第三期,頁7-30。
陳聽安(民國87年),「年金制度民營化之賦稅政策比較」,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二十三期,東吳大學出版,頁45-60。
陳聽安、吳英同(民國88年),「公務員年金制度之研究」,考銓季刊,第十八期,頁33-57。
陳聽安(民國88年),「賦稅改革與財政健全」,收錄於于宗先、孫克難主編,財政平衡與財政改革—台灣經驗的評價,中華經濟研究院,頁249-302。
陳聽安、吳英同(民國89年),「台灣年金制度規劃之評析」,財稅研究,第三十二卷第二期,頁1-39。
陳聽安(民國89年),「由前蘇聯國家年金制度改革論年金制度發展之新趨勢」,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季刊,第一卷第一期,頁3-28。
陳聽安(民國89年),「國民年金制度之建構」,華信金融季刊,第十一期,頁1-20。
陳聽安、吳英同(民國89年),「從臺灣大地震看國民年金制度的實施--經建會應重新規劃,暫緩實施」,立法院院聞,第二十八卷第二期,頁31-32。
陳聽安(民國90年),「歐美國家公司財務規劃之新趨向-以英國為例」,華信金融季刊,第十四期,頁1-23。
陳聽安(民國90年),「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改採確定提撥制可行性之探討」,第三屆海峽兩岸法政暨商管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海峽人力資源訓練發展學會,頁1-17(修正稿刊載於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季刊,第三卷,第一期,民國91年3月,頁1-12)。
陳聽安(民國91年),「論減稅與減稅政策」,華信金融季刊,第十七期,頁1-15。
陳聽安(民國91年),「財劃法及其相關問題之省思」,經濟前瞻雙月刊,八十一號,頁38-43。
陳聽安(民國91年),「公務人員退撫制度之重新定位」,考銓季刊,第三十一期,頁54-65。
陳聽安、蘇芳誼(民國91年),「減稅與當前財政問題研討會綜合討論紀要」,新世紀智庫論壇,第十七期,頁75-82。
陳聽安(民國93年11月),「衍生性金融商品課稅制度初探─以期貨為例」,財稅研究 ,第三十六卷 第六期,頁1-13。
陳聽安(民國94年5月),「從政府財政角度看國民年金制度之規劃」,財稅研究 ,第三十七卷 第三期,頁1-21。
陳聽安(民國94年),「台灣農業發展與財稅政策-光復初期的變遷」於「海峽兩岸農業經濟與財稅問題研討會論文集」,江蘇省徐州市農村研究會、中央財經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徐州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印,頁93-107。
陳聽安(民國95年),「評何著『遺產稅與贈與稅制改革之重新構思』」,稅務旬刊,第一九七五期,頁15-17。
陳聽安(民國95年),「台灣的農業發展與財稅政策:光復初期的變遷」,財稅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五期,頁3-16。
陳聽安、黃明聖、蘇建榮、游能淵、黃春生、吳金終(民國95年),「從資金跨國移動談租稅制度之建構座談會」,稅務旬刊,第一九六九期,頁24-30。
陳聽安(民國96年),「遺產稅與贈與稅改革之剖析」,財稅研究,第三十九卷第六期,頁1-11。
陳聽安(民國97年),「建立稅務師制度刻不容緩」,稅務旬刊,第二○三九期,頁7-17。
陳聽安(民國101年),「『要五毛,給一塊』--評證所稅復徵案」,稅務旬刊,第二一八三期,頁7-10。
陳聽安、陳國樑(民國102年),「應該被糾正的監察院糾正案」,稅務旬刊,第二二一九期,頁9-11。
陳聽安、陳國樑(民國104年),「財政健全方案之評析」,財稅研究,第四十四卷第二期,頁41-93。
陳聽安、陳國樑(民國104年),「二十一世紀我國所得稅制度的建構--營利事業所得稅部分」,社會科學論叢,第九卷第一期,頁95-187。
陳聽安、陳國樑(民國107年),「川普2017稅改之透視與剖析」,財稅研究,第四十七卷第五期,頁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