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香港交流
(1)海峽兩岸同胞在相隔五十多年之後,逐漸解凍藉由第三地舉辦會議展開交流。一九九七年由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學術會議首次與中國大陸學者交流,大陸出席者包括北京大學的厲以寧、清華大學的學者,資深名經濟學者胡光遠。台灣參加者包中央研究院于宗先、台灣大學許士軍、魏萼、香港中文大學的閔建蜀、林聰標,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高希均等人。
(2)一九九四年參加香港科技大學與辦的國際會議,發表「台灣資本移動之賦稅政策」一篇,出席會議有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院長吳森田、英國里茲大學教授等。
二、至中國大陸交流
先後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廈門與貴陽等地。受邀參加會議擔任報告人、評論人,以上會議中分別提出:「金融風暴與台灣經濟走向」、「台灣的健康保險制度之發展與展望」、「亞洲金融危機台灣的因應之道」、「社會保障制度之探討」、「海峽兩岸銷售稅制度之比較」、「衍生性金融商品課稅制度之初探」、「台灣財稅教育制度之介紹」等論文。其中「金融風暴與台灣經濟走向」一文被收錄於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之「中華優秀科學論文選」。
三、至德國交流
一九七四年受德國經濟學會邀請至基爾大學參加:「國際分工問題與展望會議」;發表「東南亞國家以進口替代與多元化為發展策略成功之條件」,由德國國際經濟研究所同時以德文及英文收入論文集。
四、至日本交流
(1)一九九二年參加世界銀行「亞洲經濟奇績計畫」,至東京參加「賦稅與經濟成長」國際會議,發表「賦稅政策與對外部門」論文。
(2)一九九八年受日本一橋大學邀請參加亞洲賦稅改革國際會議發表:「晚近台灣所得稅改革之經驗」,收錄於一橋大學的「亞洲賦稅改革會議論文集」。
五、至印尼交流
一九九五年受亞洲銀行邀請至印尼雅加達參加第五屆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賦稅政策與改革會議,發表「稅務行政之改進:台灣土地增值稅之經驗」論文。
六、至美國交流
一九九三年參加世界銀行「亞洲經濟奇績計畫」,於美國加州蒙特律召開之國際會議,由哈佛大學歐德曼教授主持,研商亞洲國家賦稅政策對經濟成長之影響。
七、一九九七年擔任衛生署訪問團團長,赴日本與韓國考察健康保險營運與監督,回國後提出考察報告。
八、一九九八年擔任考試院訪問團團長,赴墨西哥、阿根廷與智利考察公務人員退休與撫卹等制度,提出考察報告一份。
九、除以上外,或受邀或奉派先後赴下列國家:
英國、德國、法國、奧國、瑞士、比利時、荷蘭、愛爾蘭、義大利、瑞典、丹麥、俄羅斯、捷克、匈牙利、波蘭、土耳其、希臘、埃及、紐西蘭、澳洲、南非、哥斯大黎加、巴拿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訪問,分別提出賦稅制度、社會保障或人事制度之報告供政府施政參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