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暨特約評論教授簡介
(依發言順序排次)
(依發言順序排次)
姓名: 蕭義玲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近年著作:
〈愛與戰鬥的雙向命題——七等生《耶穌的藝術》的理想 藝術之追求〉,(《東華漢學》第23期)
〈亞茲別的宣言與選擇──〈我愛黑眼珠〉的詮釋及其 在七等生寫作歷程的位置〉,(《文與哲》第29期)
〈無聲的喧囂──東年的「啟示性作品」與《模範市民》詮釋〉,《成 大中文學報》第57期
〈王定國小說的兩個世界――《那麼熱,那麼冷》的文學救贖〉,《文與哲》第31期。
姓名:王萬睿
最高學歷: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電影學博士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台文創應所助理教授
✿近年著作:
〈默片新聲:論林強《持攝影機的男人》與《台北之晨》的聲音美學〉,《臺灣美術學刊》118期(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0年11月)),頁5-34。
〈《返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電玩電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季刊》第49期(香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2020年2月),頁2-5。
〈太陽花的視線——論新世紀台灣寫實主義影視美學〉,《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二十九期(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頁89-109。
〈港腔台調:鍾孟宏劇情片的香港明星、華語語系雜音與亞際互文性〉,《中國現代文學》第三十三期(台北:中國現代文學學會,2018年6月),頁195-214。
〈少無可歸:數位寫實主義、流行歌曲與趙德胤的「歸鄉三部曲」〉,《中外文學》第46卷第1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2017年3月),頁147-184。
〈凝視身體:劉吶鷗的影像論述與實踐〉,《動態影像的足跡:早期臺灣與東亞電影史》,(台北:遠流,2019),頁279-295。
〈「東亞」的誘惑:劉吶鷗《持攝影機的男人》與進步殖民主義的迷思〉,《流動與對焦:東亞圖像與影像論》,(台中:中興大學出版中心,2019),頁233-258。
姓名:張書豪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近年著作:
〈修辭視野下的《墨子.兼愛》三篇〉,《政大中文學報》第34期,2020.12,頁19-44。
〈八田華陽《詩經古義解》初探〉,「中日詩經學之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2019.08.24,
《西漢郊廟禮制與儒學》,2019.06,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漢書五行志疏證》,2017.11,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京房《易》災異理論探微〉,《成大中文學報》第57期,2017.06,頁1-38。
〈朱熹的諸子學:以「攻異端」、「闢邪說」為脈絡的系譜考察〉,《東吳中文學報》第33期,2017.05,頁1-28。
姓名:謝君讚
最高學歷: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現職: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近年著作:
〈論賈寶玉的懸崖撒手與莊禪哲理的思想差異〉,《清華中文學報》第23期,2020年6月,頁265-301。
〈論阮籍之莊學為「文人老莊」的詮釋觀點〉,《東吳中文學報》第39期,2020年5月,頁31-56。
〈《莊子》的情欲觀:兼論「猖狂無情」與「極度無情」之異同關係〉,《鵝湖月刊》第45卷7期,2020年1月,頁13-25。
〈論《莊子》與阮籍「自然」概念的差異〉,《淡江中文學報》第41期,2019年12月,頁1-37。
〈論《莊子》「魂交」的兩種解讀:夢魂說與夢象說〉,《鵝湖月刊》第44卷12期,2019年6月,頁43-54。
姓名:賴柯助
最高學歷:國立中央大學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近年著作:
「王陽明良知內在論之建構與定位:理由論脈絡下的研究」,107-2410-H-194 -101 -MY2,科技部,2018年08月~2020年07月。
Yang, Cho-Hon & Lai, Ko-Chu, Zhu Xi and Contemporary Confucians, Dao Companion to Zhu Xi’s Philosophy, (accepted).
〈再論孟子「義利之辨」及其立場的釐清〉,《中國哲學史經典的省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已接受刊登)
〈朱子學道德意識純化是不可能的嗎?〉,「朱熹哲學工作坊」,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2018年12月。
〈王陽明良知內在論的建構與定位〉,「2018 年『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 V』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2018年10月。
〈從柯思嘉的實踐哲學論朱熹的「知行觀」〉,「2018年中國哲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018年10月。
〈誤解與澄清:論楊澤波詮釋牟宗三之德行與幸福的合理性〉,《當代儒學研究》,第24期,2018年6月。
論明王陽明「知行合一」所蘊含的「行動理由」思考〉,「2017 年『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 IV』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2017年10月。
〈以「道德認同」的維持詮釋朱子「持敬」工夫的合理性〉,「2017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國際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2017年4月。
姓名:游富凱
最高學歷: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近年著作:
〈過渡時代下的舊劇改革新方向——歐陽予倩「新歌劇」理念初探〉,「第三屆台灣戲劇(曲)新景觀——跨界與創新」, 2019年3月。中華戲劇學會。
〈以當時人演當時事——論晚清改良新戲《惠興女士傳》的戲劇構思與演出史述〉,《戲劇學刊》第28期。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頁81-109。 2018年11月。(THCI)
〈近代北方「新劇」概念的建構——以天津「新劇練習所」
的成立為討論對象〉,「想像與真實:文化的隱喻、重塑及詮釋2018 NTU劇場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10月。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
〈論上海演劇文化對北方戲曲生態的影響——以王鐘聲在天津
的演出活動軌跡為例〉,《民俗曲藝》第199期。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127-176。2018年3月。(TSSCI及THCI)
〈試論俗曲(時調)與行當表演對文本流變的影響——以晚清新編戲〈煙鬼嘆〉為例》,《戲劇學刊》第25期。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頁79-104。2017年1月。(THCI)
姓名:張日郡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近年著作:
〈「客」從何處來?──論杜國清《山河掠影》裡的跨國經驗與文化感懷〉,《臺灣詩學學刊》第32期,2018.11,頁53-83。
《晚清以降《三國志演義》故事新編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16.12。
〈論晚清「進化論」影響下的小說創作──以陸士諤為討論核心〉,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主辦「第12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近現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11.17-18。
「進化論」影響下的近現代小說創作(1895-1925)(108-2410-H-194 -099 -MY3)-科技部(研究學者專題研究計畫)-2019.08- 2022.07
姓名:陳佳銘
最高學歷:國立政治大學哲學所博士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近年著作:
〈王船山氣論系統的道德哲學之成立問題。〉判斷、動機與行動宋明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2020年09月。
〈胡直心學的淵源與發展。〉《中正漢學研究》,35,111- 136。(THCI)。科技部:106-2410-H-194-079-MY2。2020年06月。
〈羅念菴之學對「歸寂」的超越與發展。〉,《淡江中文學報》,40,147-182。(TCHI)。科技部:106-2410-H-194-079-MY2。2019年06月。
〈楊簡的「不起意」思想及其易學詮釋。〉,《成大中文學報》,65,83-118。(THCI)。2019年06月。
〈論當代新儒家與民主政治 。〉2019 年唐君毅先生與牟宗三先生誕辰 110 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中央大學文學院。2019年05月。
〈從羅欽順、王廷相及劉宗周論明代氣學的思想型態。〉,《清華學報》,49卷(1期),頁87-123。(THCI)。2019年03月。
〈論萬廷言的易學詮釋。〉第二屆中國哲學研討會,鵝湖人文書院講堂,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科技部:106-2410-H-194-079- MY2。2019年01月。
〈胡直心學的淵源與發展。〉「2018 年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 V」學術研討會,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文學院儒學研究中心。科技部:106-2410-H-194-079-MY2。2018年10月。
〈萬廷言的易學詮釋。〉重新認識傳統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研究中心、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管委會。科技部:106-2410-H-194-079-MY2。2018年09月。
〈萬廷言的心學及其經典詮釋。〉2018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科技部:106-2410-H-194-079- MY2。2018年06月。
〈楊簡的「不起意」思想及其易學詮釋。〉東亞經典詮釋新路向國際學術工作坊,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2017年12月。
〈中國朱子學研究述評。〉回顧與展望: 東亞儒學視域中的朱子學與陽明學「東亞儒學工作坊」國際學術研討會,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上海儒學院。2017年10月。
〈朱子的「心中之理」之研究〉,《中正漢學研究》,29;1-32。(THCI)。2017年06月。
〈羅念菴及其弟子對「歸寂」的超越與發展。〉2017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2017年04月。
姓名:曾若涵
最高學歷:國立中山大學文學博士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近年著作:
〈江戶語言文獻中的「中華」意識──《三音正譌》及《漢字三音考》的比較〉,《高雄師大國文學報》第31期,2020年4月,頁93-130。(MOST 108-2410-H-194-076)
〈《水滸傳》中「將/把」的語法化──以庫博中文語料庫分析工具(Corpro)為分析基礎〉,當人文遇上科技:2019 數位人文教學與應用學術研討會,2019年4月, 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
〈江戶語言文獻中「中華」意識的消長──《三音正譌》及《漢字三音考》的比較〉,第22屆國際比較文學大會(ICLA2019),2019年8月,澳門:澳門大學。
〈文雄韻鏡學中所見悉曇反音法之遺緒〉,《中正漢學研究》,第34期,2019年12月,頁119-148。(THCI二級)(MOST 107-2410-H-194-079-)
〈《韻鏡》與悉曇學:梵漢文化交流的一種觀察〉,第三屆中華文化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年04月,香港: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及歷史研究所。
〈從悉曇學到等韻學:日本韻學的轉向〉,2018 第十六屆國際暨第三十六屆聲韻學學術研討會,2018年05月,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文雄韻學中的悉曇學成分〉,中國音韻學研究第二十屆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年08月,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
〈江戶韻學中的「反切法」──文雄學派的觀點〉,《成大中文學報》第62期,2018年09月,頁115-152。(THCI一級)
〈《韻學楷梯》中的助紐理論及其與日本漢字音之關係〉,《聲韻論叢》21輯,2018年10月,頁25-56。
〈文雄《翻切伐柯篇》中的反切理論及其實現方式〉,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8回全國大會,2018年11月,神戶:神戶市外國語大學。
〈韻學與訓讀──江戶漢學家的經典詮釋方法一探〉,《中正漢學研究》,第32期,2018年12月,頁119-142。(THCI二級)
〈《韻鏡》與人名命名──江戶韻學之文化面考察〉,《漢學研究》第36卷第4期,2018年12月,頁243-283。(THCI一級)
〈強化還是弱化?──古漢語聲母濁音清化性質再探〉,2017年03月,2017九校聯盟暨中國傳媒大學兩岸交流學術研討會,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
〈《韻鏡》與人名命名:江戶韻學的一個文化面向〉,2017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04月,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韻學楷梯》中的「反切法」──文雄學派的觀點〉,2017第十五屆國際暨第三十五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ISNCHCP-2017),2017年05月,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江戶時代《玉篇》接受一隅──以享保版《增續大廣益會玉篇大全》為例〉,《漢學研究》第35卷第3期,2017年9月,頁289-324。(THCI一級)
〈等韻門法的日本化──以《韻學楷梯》為例〉,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7回全國大會,2017年11月,東京:中央大學多摩校區。
〈北宋《集韻.韻例》對經典註釋的處理態度〉,四川大學古籍研究所、四川大學宋代文化研究中心編《宋代文化研究》第24輯,2017年12月,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頁112-137。(ISBN 978-7-5690-1449-5)。
〈江戶韻學家對經典詮釋的態度與方法〉,「東亞經典詮釋新路向」國際學術工作坊,2017年12月,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動補型複合動詞「V完」的構詞特徵及對日教學建議〉,日本三重大學《人文論叢:三重大學人文學部文化學科研究紀要》第33號,2016年3月,頁47-60。
〈《韻學楷梯》管窺――論文雄學派的韻學研究與韻學教育〉,語文教學暨第三十四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2016年05月,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韻学楷梯』の反切法について〉,第65 回東北中国学会大会,2016年05月,山形:山形大学人文学部。
姓名:陳俊啟
最高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系博士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近年著作:
《依違於傳統現代、中西:晚清小說新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9。
〈新小說、政治小說,或現代小說?——晚清時期「中國小說現代化」的考察〉,《文與哲》35期(2019年12月)。(THCI Core;TSSCI)2019。
〈周作人的文學思想(1902-1923),兼論其與五四新文學運動之關係〉,《成大中文學報》67期(2019年12月)。(THCI Core)2019。
〈魯迅、現代性與中國小說現代化的考察〉,「2019海峽兩岸暨香港人文社會科學論壇:再現、傳承與超越:五四運動一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壢:中央大學文學院。2019年5月。
〈新小說、政治小說、現代小說——晚清時期「中國小說現代化」的考察〉,第16屆「文學與美學會議」。淡水:淡江大學中文系。2019年5月。
〈「以華人之典料寫歐人之性情」?林紓《巴黎茶花女遺事》中的言情論述〉,「第12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近現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中興大學中文系。2017年11月。
〈魯迅與文學革命/五四文學〉,「2017年第二屆漢文化學術研討會暨學生論文競賽——漢文化研究的新知與薪傳」。台中沙鹿:靜宜大學中文系。2017年5月。
〈魯迅、現代性與中國小說現代化的考察〉,《中央大學人文學報》67期(2019年春季號,2019年4月): 1-34。2019。
〈魯迅與文學革命/五四文學〉,《東海中文學報》35期(2018年6月),頁15-54。2018。
〈由《文學概論講義》探尋梅光迪1920年代的文學思想〉,《成大中文學報》56期,頁141-178, 2017年3月。(THCI Core)2017。
姓名:解昆樺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近年著作:
〈冷調生活與我如此可笑:二0一九年度臺灣華文現代詩集文本現象探析〉,聯合文學, pp106-109,2019。
解昆樺〈在葉石濤、陳芳明臺灣文學史兩個書寫版本的側翼〉,《鹽分地帶文學》第78期,2019年01月。
〈另一座漫長的史詩-《繆斯與酒神的饗宴: 戰後臺灣現代詩劇文本的複合與延異》撰寫思維歷程〉,科技部人社司《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20卷第一期,頁188-194,2018年12月。
解昆樺,〈意象中國:1970年代戰後第一世代詩人的國族符號建構〉,《文史台灣學報》第11期,頁113-151,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