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類型:微學程 團隊名稱:人至易進-校園公共空間資訊平台 指導老師: 王聖翔 教授
課程類型:微學程 團隊名稱:人至易進-校園公共空間資訊平台 指導老師: 王聖翔 教授
在校園的生活常常有各式各樣的公共空間需求
用餐時間不想在學生餐廳擠破頭
買了外帶,想安靜的吃飯
想要找個適合討論分組報告的地點
覺得K中太多人,想要換個讀書環境
需要個可以放鬆、不會打擾到其他人的地方
或是單純想找個沒人的地方發呆or大聲唱歌
我們希望人至易進成為大家尋找公共空間的好幫手!
緣起
校園生活中常常需要吃飯、討論的公共空間
熱門空間,如學生餐廳,常常過於擁擠
有些空間雖然能夠使用,但是目前經常閒置
目標
結合智慧裝置與使用者介面
公共空間人潮的資訊透明化
使用者能夠事先查看擁擠程度,決定是否要轉移目標地點
問卷調查
根據我們的調查,填答者或多或少都有遇過公共空間過於擁擠的情況,甚至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在一周內會遇到多次。
大多數人願意根據建議移到其他地方使用。
Q1. 你常常碰到公共空間過於擁擠,而無法使用的情況嗎?
Q2. 如有個能夠告訴你公共空間使用情況的平台,你願意使用嗎?
Q3. 如該平台根據你的需求建議你附近的其他空間,你會願意轉移地點嗎?
執行
AIoT情境旅程圖
系統架構圖
我們使用樹梅派的廣角相機模組,每隔固定時間拍攝一張照片。
經由樹梅派內部處理分析照片,判定人數後轉換為擁擠程度燈號。
伺服器接收資料之後儲存,並且在用戶查詢時顯示於用戶端。
模擬情境
以大氣系圖書室為試驗地點,將設備裝在教室底部、中間的天花板上。每隔一段時間拍攝室內影像,進行人數辨識,算出比例,最後轉換為燈號。
人潮擁擠程度分級
參考台北捷運車廂的擁擠程度,以及我們主觀感受的經驗,制定出室內人數與總容量的比例,分為三個等級:紅、黃、綠。若全滿則標註無空位。
該圖書室總共有22個位置,比例與人數的對照如上圖。
硬體架構圖
樹梅派裝在3D列印的盒子中,固定於天花板上,相機模組裝設於盒子下延伸可調整角度的手臂。
使用者介面
目前尚未完成最終使用者介面,預計使用網頁形式呈現。
使用者可以搜尋地點,網頁顯示該地點的擁擠程度燈號。
器材清單
進度規劃
預期效益
分散公共空間人潮,使校園內空間使用效率能最大化。
使用者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公共空間。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