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類型:微課程
團隊名稱: 環境與歷史「談觀光永續」-鹿兒島大學交流計畫
指導導師:王俐容/國立中央大學教務處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共同指導:日本鹿兒島大學Satoshi KATO加藤慧助理教授
與鹿兒島大學同學線上相見歡。
鹿兒島大學加藤慧老師向同學介紹課程目的和時程規劃,
中央大學王俐容老師講授觀光永續主題講座。
相見歡後,兩校同學針對自己家鄉進行調查與研究,以「文化」和「自然」兩個面向做英文提報,並在提報後互相回饋。
將原先台日兩邊的自然與文化組進行混合分組,針對各自主題進行四階段討論。並在討論後繪製課堂成果在共編小白板上與所有人一起分享。
國際交流會舉辦於羅家倫講堂,以為期一個半月的線上交流課程為基礎,與鹿兒島大學進行共同成果發表,並邀請中央大學全校師生一同交流鹿兒島及桃園沿海觀光SDGs之實踐案例。
深入這片土地,與地方的長輩進行深度文化交流,體驗農村在地人、景、地、物、產的同時,也意識到當地面臨的人口外流與高齡化的問題,藉此學習台灣面臨相似問題之借鏡。
穿上在地傳統服飾「大島紬」之時,夢回明治時代,親見西鄉隆盛雕像,參拜照國神社,深度探訪鹿兒島文化底蘊。
前往鹿兒島大學,品嘗由鹿大學生親手準備之當地美食,包括鶏飯、薩摩芋、鶏刺し、焼揚げ など。中大也帶台灣零食與鹿大師生共享,舌尖上的美味,台日學生傾心交流,為見學寫下美麗的篇章。
搭乘渡輪前往櫻島,當地嚮導從櫻島四大常見問題向我們介紹了火山熔岩、輕石的差別,還有當地火山噴發時的情況,以及當地居民生活在此的理由和災難發生時該如何應對,我們學到許多新的知識。
拜訪大崎町,透過當地長輩的介紹,我們瞭解當地是如何使廢棄竹林重生,重新製作成筍乾(メンマ)、竹炭,以及竹筒燈籠。
參觀大崎町的垃圾處理設施,深入了解當地如何透過分類、回收和資源再利用實現循環經濟,展現環保創新。體會現代社會對永續發展的迫切需求,啟發對環境保護行動的實踐與思考。
【鹿兒島探險記】 - 互動解謎遊戲式 LINE BOT
透過解謎互動遊戲,同時認識鹿兒島文化與環境議題
Instagram NCU桃海三生 SDGs永續觀光團隊🐿️
接下來將陸續貼出課程紀錄、實地探訪、以及推廣桃園和鹿兒島的永續觀光!
透過8張有聲明信片紀錄全程參訪的點點滴滴,故事以簡單日語口說,藉以吸引對日本感興趣的民眾前往鹿兒島參觀,掃描QR code就可以聽到聲音囉~
「最無聊縣市」駁回!!2030桃園• 新屋旅遊計畫提案
四個角的位置為本次見學參訪的重點,其餘空格為鹿兒島縣轄內最知名的景點。由擲骰子決定行走的步數,停留在該格上可得該格內顯示的分數。
其中四個角的位置因與SDGS有關,分數會比較高
火山浴鹽DIY
參加者可選擇山茶花精油、橘子味精油和桃園茶葉,與海鹽混合製作浴鹽。若供自行使用,無需染色,直接裝入罐中,以客家染布包裝,結合桃園文化。在展示階段,我們將山茶花浴鹽染成咖啡色象徵火山本體,茶葉浴鹽染成綠色代表火山下植被,橘子味精油則象徵火山口,呼應鹿耳島火山景觀。這種創意展示方式不僅強化了自然災害與文化韌性的連結,參加者還可將製成的浴鹽帶回家,作為日常護理產品或文化紀念品。
鹿兒島與台灣結合的特色調飲
運用鹿兒島產的知覽茶,搭配台灣有名的水果-蘋果和水蜜桃,製作出台日混血的水果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