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

A類傑出教學助理

劉冠廷 | 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班四年級

感染與思想 | 陳重仁老師

攜帶用心,加上運氣(對~真的需要一點運氣),踏上一段有限但充滿驚奇的旅程。

1. 為什麼想當TA?

由於到了碩3才第一次接觸TA的工作,當時無論是教學技巧或與同學的相處都較顯生澀,雖說在期末的教學意見調查上也有得到同學肯定的評價,但平心而論仍感到許多力有未逮之處,也曾在教學的過程中產生自我懷疑與挫折…,因此在看到資訊時,或許是希望再給自己嘗試的機會、或許是有薪資需求的壓力,加上經歷了一個暑假的調整,便在螢幕上用滑鼠按下了左鍵。

2. 擔任TA期間,遇到哪些挫折困難?又是如何克服?

在這學期的教學沙龍活動中,在與其他擔任TA的夥伴分享中得知,自己真的非常幸運,不曾遇到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助教課到課的同學只有個位數、與授課老師在教學意見上相左…),與上述挫折困難相比,我所面臨的只能稱作「挑戰」,我認為應該以感恩的心態去面對無論是授課教師賦予的信任或是同學給予肯定。

3. 擔任TA期間,發生過什麽感動的故事嗎?

過去也曾聽聞學生會在課後透過卡片、零食等表達對TA的感謝,然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明白其中的感動,無論是同學來信的鼓勵、肯定、感謝,或許我是個比較感性的人,在閱讀/接收的當下眼中噙滿淚水,此時可以感覺到自己的付出與用心受到同學的肯定

陳恬緣 | 歷史系碩士班二年級

法國社會文化史一 | 秦曼儀老師

TA就像是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橋樑。

1. 為什麼想當TA?

由於我大學的修課經驗,我認為TA在討論課上營造的氛圍相當程度決定該堂課的討論成效。TA扮演重要的角色,又可在協助同學的過程中,自己也獲得成長,這是我想當TA的主要原因。

2. 與學生的互動模式是怎麼樣的呢?

在課堂中,我選擇分配三分之二的時間給同學做討論與分享。在同學分組討論的時候,我會輪流到各個小組聆聽同學的討論,並提供同學需要的協助。課堂最後三分之一的時間保留給各個小組上台分享。透過這個模式,我得以了解同學的討論狀況與疑問,並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協助,而同學可以透過小組討論以及全班分享來精進自身學習。

3. 擔任TA帶給自己最大的成長和影響是什麼?

TA工作帶給我最大的收穫是學會聆聽與分享。由於通識課的性質,修課同學的背景來自各系,而他們分享的論點所相互激盪的奇思妙想往往是單一系所中較難出現的,而我的職責是聆聽並協助梳理他們的思考,並讓他們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中分享所思所得。這種正向的互動,更提醒我聆聽不同立場與相斥意見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同學相互反駁、釐清論點的過程中,課堂氣氛得以提升,而同學間相互的理解也增加。

4. 如果有學弟妹想擔任TA,有沒有什麼勉勵的話或是秘訣想與他們分享

我能提供給想當TA的同學的建議就是多聽與多問,透過正向互動,我們能夠學習到的往往更多。

王智霖 | 歷史系碩士班年級

現代中國與世界:1842-1911 | 王遠義老師

為天地立心。

1. 擔任TA前,對自己的期許是什麼?學期結束後,達成了哪些目標?哪些地方仍需要再改進?

說實話一開始是誤打誤撞就接下TA的工作。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且對於課程未有深刻的認識,就被老師邀請擔任該通識課的TA,可說是又驚又怕。由於馬來西亞並未有類似的制度,前無參照,後無經驗,對於如何有效帶領討論課——尤其是擔當教學如此責任,實在沒有信心和概念,只好廣泛上網查找相關TA的教學影片,總算是有些粗淺的認識與概念。

對於教學工作本就有熱誠。自認屬於「燃燒自我照亮他人」的性格,所以理所當然地視乎教學為一種「志業」的可能性。又TA的工作不僅能累積教學經驗,也可幫補生活費,可謂是一舉兩得。當然才剛入學就擔當如此重任,自是我意想不到的難得體驗了。

於我而言,教學始終是一個神聖的職務,一路來的「學生」歷程,多有不愉快和糟糕的課堂體驗,因此決意擔當類似教學工作絕不會重蹈類似的過錯。心中一直想貫徹的原則是不以發言分「半脅迫」學生發言,希望能夠塑造自由且無負擔的討論環境。當然要如何平衡氛圍和成效,歷經兩個學期的試探和實踐,我也仍然在摸索當中,這將會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2. 在進行TA工作時,印象最深或投入最多的一次是做了什麼呢?

自由的討論風氣以及期末的閱讀摘要報告應是我擔任TA的特色吧?至少在同一課程的TA們裡是只有我以報告替代呈現、發言的分數。因擔任學生的時候本身就是不擅長發言和提供意見的「膽小鬼」,對於為了獲取分數而不得不開口,卻又擔心發言引來不佳回饋的兩難,甚有體會。因此擔任TA工作時也希望能夠將心比心,不給予學生太多的上課壓力。尤其對於通識課的期許,便是希望學生能夠學習到歷史思維和同理心,自認這些特質是比起知識點還要來得重要的。

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第二次的討論課。當天是正式地講論相關教材,自信和能力皆不足便要走馬上任,所以下了很大的功夫。除了用其他的材料補足「西方中心論」的觀點,也對於課程設計的思路和內容擬了相關大綱,請教學長和老師合適與否。最後獲得不俗的評價,也算是奠定後來的討論課內容的基調。

3. 擔任TA帶給自己最大的成長和影響是什麼?

說不上是什麼心得,但覺得TA和學生是互相成就的。好的TA能夠帶領學生更深入掌握課程內容,學生的配合也非常重要,且在教學過程中會不斷引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識點,算是一種「溫故知新」的互動過程。教育責任重大,而我更希望的是能夠與學生共同成長,讓教學不再只是單方面輸出的餵養,且能夠自由抒發個性和學習的動力,進入歷史的場域體驗其醍醐味。如果要我形容的話,TA相較於教師應該是引路人,讓學生能夠在相對平等的身份之下,增加學習的樂趣。

算是讓「志業」的想象更為具體,下定決心為此而奉獻人生。若說自身的價值就是能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或是讓後學們加以瞭解過去的歷史重量以及未來發展的眾多可能性,於人於物於事都是未竟之業。這幾年來世界變化得太快,先行者們走出來的路是否還能讓新生幼苗們繼續鋪設下去呢?先行者們所走出來的路是否就是絕對正確的?在變動的時代潮流之下,我們該怎麼引導他們去觀察世界,安身立命?面對物質橫流的資本主義社會,我們又該如何奢望能改變許多加諸在他們身上的重擔?有許許多多的無解問題,除了是我們這輩人需要面對的,也是他們將來要面對的。要徹底解決,或許在新生的世代看來,似乎只有「破壞殆盡」一途,我們這等不舊不新,處在過度時代的「中間人」,能提供什麼樣的思考資源,和他們有什麼樣的對話?這是時代的怨嘆。

張橫渠曾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兩個學期下來的TA工作,這應當是最大的體會。

魏龍達 | 社會系博士班

東亞現代史 | 羅士傑老師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成TA工作,我會說「擔任TA引導討論,看到學生因為智識刺激眼神一亮,是學術工作當中最有成就感的事」 。

1. 為什麼想當TA?

作為希望未來能在學術界發展的博士生,教學經驗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擔任TA的課程剛好符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這種教學經驗更是相當寶貴。我的博士論文以「19世紀晚期以降台灣與韓國的國家社會關係」作為主題,需要對於同時期整個東亞區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我預期東亞現代史TA對於教學與研究都有正面幫助,因此決定接下這份工作。擔任TA兩學期之後,我認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很感謝羅士傑老師提供這個寶貴的機會。

2. 你覺得自己擔任TA有沒有什麼特色是和其他TA比較不同的?

相較於其他TA,我的特色應該是給學生很多額外閱讀,並提供常態的加分活動。每次討論課以前,我都會提前設計好討論主題,並且針對該主題提供額外閱讀材料。我希望學生能夠提前閱讀並思考,才不會虛度寶貴但短暫的討論課。此外,我鼓勵同學不要只是閱讀,還要盡可能書寫筆記,並記錄自己的心得與提問。這些筆記都列為加分項目。透過額外閱讀與加分活動,我希望鼓勵學習動機強的同學,再多投入一些。

3. 在進行TA工作時,印象最深或投入最多的一次是做了什麼呢?

投入最多的一次,是關於韓國史的討論主題。老師原先設計的討論題目是「如果你是韓國人,你會怎樣救國」,我則微調成「(1)如果你是 19 世紀晚期的韓國人,面對帝國主義開始進逼,可能會採取什麼行動?」與「(2)如果你是 20 世紀初期的韓國人,面對日本殖民統治的壓迫,可能會採取什麼行動?」。

這個微調以後的題目有兩個教學目的(1)讓學生理解,不同的社會類屬(性別、階層、族群)會形塑出不同的價值、目標、行動方式。(2)讓學生理解「不同時空脈絡,會出現不同社會類屬的行動者、理念與價值、行動方式」。 例如,十九世紀晚期,朝鮮女性難以從事政治行動;還沒有工業資本主義,也就不存在勞工階級;俄國革命是1917年才發生,因此19世紀晚期還無法與共產黨結盟抵抗日本。

課程進行方式則為(1)先讓同學設定角色(時代、社會類屬),分小組討論打算採取的行動方式,並思考行動可能成果。(2)同學討論並上台報告之後,我再以PPT具體說明,韓國歷史當中,不同時代不同社會類屬的行動者,分別採取了哪些行動,而結果又是什麼。(3)提醒同學,韓國各種路線的獨立運動,確實都未促成韓國獨立,但是在課程結尾時提醒同學正確的歷史思考方式,並非「後見之明、結果論、以成敗論英雄」。而是要「回到歷史情境中,具體地探討不同社會位置的行動者,如何理解時代變遷,採取什麼行動回應社會變遷」。

關於這次討論課,我有一些反省。讓學生討論的問題太多,我自己講的PPT內容也太多,讓同學晚了25分鐘下課。這樣的討論內容應該可以上兩節課。後來與一位同學討論,他說這次主題讓他印象深刻,「一開始讓同學設想,進行角色扮演,後來又公布歷史人物中的實際行動,有點像是桌遊,非常有趣」。

4. 擔任TA期間,發生過什麽感動的故事嗎?

由於是第一次擔任歷史學門課程的助教,對於以歷史事件為主題的討論方式有些生疏,因此經常準備太多內容,前幾週往往延後下課。然而即使如此,每週下課後都會有三、四位同學,意猶未盡地與我繼續延伸討論。這樣的互動關係一直持續到學期結束。到了最後一堂課,有同學寫了卡片給我。也有幾位同學說捨不得下課,又跟我在校園聊了很久。學期結束之後看到大家寫下的文字意見,更是讓我覺得努力備課沒有白費。同學的回饋包括:

  • 「助教超讚,我上大學以來最喜歡的討論課」

  • 「助教很認真的準備討論課的講義,也因為助教所學專業,讓我能學習到助教整理重點的學習方式,每堂討論課都很有收穫,也因為分組討論的方式,讓我也與組員較為熟悉,助教也很用心地記住我們每個人的名字,感謝助教,辛苦你了:)」

  • 「雖然我是一個粗鄙之人,實在配不上助教用心設計的課堂,但我還是從中學到以前從不會主動接觸的新知,儘管我志不在此,素養還是因助教認真的授課提升不少,我很感激。」

  • 「看到你傑出TA的消息好開心😆上學期的討論課真的能感受到你的用心」

  • 「當初第一次上你的課時就覺得助教是一位很用心於備課與教學的助教,沒想到最近就聽到了這個好消息,恭喜助教獲選為上學期的傑出TA!和我上過的其他助教課不一樣的是,助教在課上提供的討論主題能夠讓不太了解歷史的同學們將自己置身於歷史現場,刺激同學們的思考,而助教也非常積極的參與各組的討論,也會在同學們的思考卡住時給予他們思考的方向,解決同學提出的各種問題。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我覺得非常棒的教學措施,可以說是我至今遇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助教了。」

邱存賢 | 歷史系碩士班年級

東亞現代史 | 羅士傑老師

教學總是相長。

1. 為什麼想當TA?

早在進入大學以前,高中階段(約莫高二)的我便一直將教職認定是未來主要的志向,因此在大二參加教育學程的同時也積極尋覓家教工作、於服務性社團參與教學事務,試圖在正式的教育場合以外慢慢累積自己的教學相關經驗。後來,到了大三以後興趣略有轉變,以往嚮往中學教學現場的我逐漸發展出了學術志趣,因此有了再讀研究所、盼望從事學術工作的念頭。好不容易考上碩士班,一年級之初便收到系上教授的邀請承擔通識課助教,便一連進行了兩個學期。可以說,想擔任TA是延續了高中以來的長期興趣。很開心即使轉了個彎,還是能夠有這個機會圓教學之夢。

2. 課業和TA工作,時間是如何分配與兼顧?

誠實的說來,時間的分配與兼顧一直都是最困難卻也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當除了課業與TA工作之外,我們還有健康、人際關係、額外的打工與休閒/休息(這實在很關鍵)等其他需要消耗時間額度的事務。作為也許最治標也治本的方法,如有選擇空間,最好是能在選擇助教工作的時候就選定那些與自身研究較直接相關的課程。以我自身為例,我的研究領域是中國與台灣的現代歷史,主要關心的是國家政權建設進程中與地方的互動關係,選擇東亞現代史因而對我來說遠非額外的負擔,而是能夠經由備課來為我的研究題目打下更深厚的基礎。可以說,選個可以一兼二顧的工作,本身就是時間分配與兼顧的妙方。

3. 擔任TA帶給自己最大的成長和影響是什麼?

教學相長一語時常被大家所提起,然而我是真的擔任過助教工作後才親身經歷地明白這個道理。在擔任助教期間,不時都會遇到一些實在是很聰明、很認真,很有潛力並且很穩健的學生,你可以在互動之中發現他們不只對課堂所授之學問有高度興趣,他們也很樂於從助教這裡知道其他課堂並未提到之事。因此,擔任TA帶給自己最大的成長和影響主要在於回應這些積極的同學之時,他們所提出的思考往往可以刺激我對於課程與自身研究開展更新穎的想法,我也因此更了解到助教工作絕非我單方面地向學生們灌輸我要他們知道的資訊,我反而時常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

劉亦修 | 音樂所博士班五年級

臺灣音樂導論 | 陳峙維老師

TA不只是助教,更是助學。

1. 擔任TA前,對自己的期許是什麼?學期結束後,達成了哪些目標?哪些地方仍需要再改進?

我從105-1開始博士班後,一直擔任「臺灣音樂導論」的TA,一開始自己以為只需根據既有教材來討論,但越到後來,卻發現在TA的工作中,比起直線式的教學,與同學們彼此學習與分享更能推動學習成效。本學期結束時,讓同學們打開更多對臺灣音樂認識的門路,讓他們了解到,很多傳統音樂都實在活在他們生活中。需要改進的,我希望能多聽一些較新的臺灣音樂,與同學們距離拉近。

2. 你覺得自己擔任TA有沒有什麼特色是和其他TA比較不同的?

「臺灣音樂導論」這門課很特別,除了有討論課,亦有很多的音樂實作,歌唱、打拍子、敲擊、音樂創作等。作為TA,在帶動不同種類的討論課時,需要適時地輕鬆、適時地認真,也需要能即時回應同學們的實作能力。在音樂實作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如科班般對音準、節奏、背奏能力的追求,而是能在演出臺灣不同族群的音樂時,把西洋音樂的包袱拿掉,從當地的視角及方法進入當地的音樂,同時帶有謙卑的心,能認知不同音樂中的不同美學觀感。

3. 你覺得TA在課程中扮演什麽角色可以讓教學/課程變得更好?

在老師授課中,很多時候只能用有限時間快速帶班上同學閱覽某個主題的內容。但音樂是流動的,大家對生活中的音樂的想法都各有異,例如課堂上講到的當代的原住民族音樂,而近年原住民流行音樂有顯著的突破,受大家關注,連帶著一些原音轉型正義的問題,是同學們這世代在經歷著的,作為TA,我們也希望能讓同學們分享自己的體會,為臺灣音樂這一課題帶來新的討論空間。

曾士銘 | 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臺灣文學與宗教選讀 | 楊雅儒老師

TA是站在不同位置與修課學生一同成長的教學工作。

1. 為什麼想當TA?

我作為「台灣文學」的研究生,自認為必須意識到此學科本身即負有一定社會責任與功能,包括與來自多元歧異背景的人討論何謂「文學」、何謂「台灣」,並在具備學理涵養的層次上進行文學作品的鑑賞;另一方面,過去在大學階段我曾從事家教工作,從中我深刻感受到「教學」如何是在「教——學」的交流經驗中賦予「知識」更有意義的價值,尤其是語言文學藝術等相關領域更需要大量論辯,而我以前卻從未在大學課堂中擔任過助教的工作,因此一直非常想在文學賞析的課堂上從事TA工作。

2. 在進行TA工作時,印象最深或投入最多的一次是做了什麼呢?

課程的期中作業是請同學們寫一份影評報告,老師雖然委由我來批改,但也跟我說因修課學生人數多所以不需要給太多回饋,點到為止即可;頭先我也只給了兩三句評語,沒想到越改越起勁,每一篇報告對我來說都像是我與同學共同以文字在更進一步挖掘出文本深處的意義所在,而為了公平起見只好盡量給予每一個同學等份的回饋字數,結果最後卻一發不可收拾地變成共計一萬三千多字的批改工作。

3. 擔任TA帶給自己最大的成長和影響是什麼?

對我來說,回答「成長和影響」這一題其實也是回答「感動的故事」,因為最大的「影響」莫過於討論課時與各組同學們的分享心得、釐清論點的過程,儘管大家來自不同科系、出身不同地區或文化傳統,但當我們共同面對一個文學文本或影視文本時,種種歧異、衝突和困惑反而促進更多元有機的對話,從他們討論文本、準備報告的眼神與手勢中,我切身感受到文學所引領眾人的火光,而那是我從TA工作感到最有意義的一刻。

蔡易衡 | 心理系一般組

普通心理學討論課(02) | 梁庚辰老師

普通心理學討論課(04) | 梁庚辰老師

既不是學生也不是教授,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存在,意外得有很多彈性,十分有趣。

1. 為什麼想當TA?

因為很喜歡教書!

2. 課業和TA工作,時間是如何分配與兼顧?

自己會預留上課前一個晚上是空的來做最後備課,但還是常常都在上課前一天的晚上備課到很晚,然後睡沒幾小時後就匆匆爬起來去上課,但是只要一到教室就開始緊鑼密鼓得趕進度,時間過得飛快,所以真要說如何兼顧,我覺得最實用的做法大概就是前一天晚上要預留時間準備,下課後要空下時間休息,之後就可以再去忙自己的課業。

3. 如果有學弟妹想擔任TA,有沒有什麼勉勵的話或是秘訣想與他們分享?

還是會有許多感到失落的地方,像是覺得哪裡講得不夠好、哪裡不如預期,但是因為我喜歡這件事情,所以好像總是可以不斷得振作,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會高低跌宕,不過總是起起伏伏的投入其中也讓人感覺特別踏實。

蘇珈葦 | 心理所臨床組碩士班一年級

普通心理學討論課 | 梁庚辰老師

和學生彼此陪伴走過一段轉變的路。

1. 擔任TA前,對自己的期許是什麼?學期結束後,達成了哪些目標?哪些地方仍需要再改進?

一開始我有點擔心討論課會淪為助教自說自話,但非常幸運學生都願意在我的帶動下和組員分享、共同進行實驗,使帶課成為我非常寶貴和美好的回憶。我認為討論課重在讓學生有更多想法和思辨,助教應扮演引導而非帶領的角色,我也盡力維持平衡,在小組分享時僅簡短分享另一方面的觀點,希望能拋磚引玉,使學生對有興趣的觀點進行探討。我認為在某些課程的事先規劃可以再更完善,否則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作業的設計上可以更精確、更靈活,讓學生在撰寫作業引發更多有創意的想法的同時不感到枯燥。

2. 在進行TA工作時,印象最深或投入最多的一次是做了什麼呢?

在期中考之後我收集學生對於討論課的回饋,發現有許多學生都對研究所的求學經歷和心理學的學習經驗感興趣,因此我和另一位一般組的助教協商,兩人利用一堂課的時間為學生簡短介紹一般組和臨床組在專業領域上的不同和出路,回答各種學生在求學中的疑難雜症。在期末回饋時,有近九成(85.7%)的學生認為該次課程很有收穫,更有4-5位學生認為該堂課程為本學期最有收穫的一門課,其中學生指出「臨床組一般組的分享,對於未來人生規劃更有具體想法了!也比較了解是否適不適合自己」。

另外我也認為,在學習心理學知識以外,心理學應該要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因此某次作業我請學生紀錄本週的情緒如何,並且後續反思時有什麼樣的情緒變化。由於情緒較為私人,分享時採自願方式進行,課堂開始時學生較無意願分享,那時我和學生分享自身經驗,在思考和書寫情緒時能幫助我過渡比較極端的感受,對我而言其實是一種療癒。爾後,許多學生舉手表示有意願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情緒,我非常感動,在下課前我也和同學分享自身紀錄的本週情緒,希望學生們也能培養時時刻刻靜下來反思和沈澱的能力。期末回饋時,有五位同學認為該次作業為本學期最有收穫的作業,其中學生表示:「大家分享情緒時那種有被溫暖到的感覺,真的很喜歡這堂課!」、「因為很特別,平常很少去注意到這些事情」、「情緒!很久沒有這麼認真的爬梳自己內心的想法了,也聽了助教的想法,很有幫助!」、「上週分享情緒的作業我覺得很有幫助,尤其是在課堂時還有和同學分享的環節,助教最後的總結也讓我想了很多感到很溫暖~」。

3. 擔任TA期間,發生過什麽感動的故事嗎?

在接近期中考時台大學生普遍受到重大事件影響,學生氣氛低迷,我在課堂上送給上手寫卡片,希望能藉此給予學生小小的鼓勵和關心。在某次期中考監考時,我發現我班學生將卡片放在學生證的背面,這種將關心好好放在心上的感覺,令人非常溫暖和感動。在臨近聖誕節時,我發現在系辦的襪子裡也出現了學生投遞的祝福。藉由學生的期末回饋,我才認真地回顧了一學期下來的教學和互動點滴,雖然感覺自己能做的不多,但幾乎每個學生都非常用心地留下長長的回饋。我想雖然他們仍不好意思表達愛,我仍能感受到愛存在,希望透過這一學期的相處能讓他們更勇於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聽見自己的聲音吧。他們說:「助教會很主動地關心我們,也會和我們所講的東西做連結和引導」、「助教超級有幫助!謝謝助教幫助我解決很多課程內外的問題,也給予我很多寶貴的建議」、「從助教認真的性格以及過往的經驗,學習到很多有用的東西以及要更竭盡自己所能的去做事。」、「助教不僅僅只是在提供課堂知識學術上的問題,也對學生情緒上給予很大的協助」、「理論的釐清及實踐,還會給我們很多不一樣的想法觀念,讓我們有了全新地看事情角度」、「熱情的帶領使得班上的氣氛活絡,大家都願意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只是學習心理學的知識,包含在學習的心路歷程以及情緒照護都很有幫助」。

江昱霆 | 生化科技系博士班三年級

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 | 吳佳儀老師

1. 為什麼想當TA?

我特別選擇有討論課的通識課助教,因為我希望不只是改作業、做行政,而是能帶領學生在接受價值中產生思想激盪、在小組互動中產生共感心情、在互動與陪伴中具備人文關懷,我也在此過程中能教學相長。因我帶領課程已有一定經驗,所以我期待可以達到以下目標:

我擔任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通識課助教已滿六個學期,本課程包含其中五個主軸:壓力管理、溝通技巧、精神疾病去汙名化、正向心理學、睡眠衛生。

在壓力管理單元,我會帶領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正念呼吸法,並用他們的經驗仔細剖析為何有效、為何無效的可能性,也在課餘互動時鼓勵學生自主練習。

在溝通技巧單元,有連續兩周的課程都有角色扮演與現場實際演練,我會讓這兩周的情境與腳色都在脈絡上一致,並符合學生自身的背景,讓學生可以在每周課程的實地演練中不斷的深入、深挖溝通技巧。

在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單元,除了有老師精心安排的精神病友分享會外,也讓同學實地分組搜索不同精神疾病的相關成因、醫療方式(包含傳統投藥方式、有無副作用),讓他們彼此分享資訊之後,實際探討這些精神疾病是否有一些汙名化的狀況,並思考如何來解決,讓學生與社會溝通。

正向心理學的單元,在三件好事的練習上,我讓同學分類並分析所記錄的21件好事、書寫一封感謝信給所愛的人,透過實際演練體會感謝與付出之意義與價值。

睡眠衛生單元,透過睡眠衛生相關知識與文獻的搜尋,從不同行業的睡眠與健康風險切入在回到睡眠衛生的重要性,分析學身自身無法突破的原因何在,並鼓勵學生在討論課當中訂出行動方案,以便回去跟自己、室友、家人更多對話,改善睡眠品質。

2. 你覺得自己擔任TA有沒有什麼特色是和其他TA比較不同的?

我特別投入的地方在於陪伴學生、積極互動、面對困境、解決問題。本學期因為經歷疫情的關係,容易讓學生參與度下降,所以課堂與課餘時間的經營更為重要。

本課程在期末有一個成果呈現,乃是利用微電影的方式進行。要讓二十幾人的團隊完成一個這麼龐雜的期末報告,團隊的凝聚力就非常的重要。這部分我認為可以分為三個小節來說明。

首先,我在學期初透過有趣的自我介紹讓大家熟悉;並在一開始的時候會陪著有意願的同學一起吃飯了解彼此;在期中考的時候給予同學們allpa糖作為鼓勵和打氣的小禮物。如此初步建立了團隊的熟悉度、凝聚了團體的共識。

其次,依我的經驗一定會有搭便車的狀況發生。在同學們分組之後會有落單的人出現,或是有人分配到的工作是比較冗餘的。所以我鼓勵學生按著專長來發揮,並幫助不知道怎麼選組別的學生分配到適合的小組,結果效果非常顯著,讓大家更有團體參與感。

最後,最大的困難是疫情5/15爆發後全校即全面線上授課,老師將期末報告改成專題報告,原本編排好的劇本將無法進行,所以要全部砍掉重練,學生大都陷入兩難情緒中。這時我居中協調,和老師達成最終方案以廣播劇來呈現,也協助重新分配工作,讓此前已有較重負擔的同學調整工作內容以進行平衡。最後報告結果圓滿呈現,也讓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3. 擔任TA帶給自己最大的成長和影響是什麼?

擔任這門課的助教,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教學相長。其實我跟學生們的年齡差距已大,不同時代說真的不免有些代溝和用詞不同,但是因為持續擔任助教的關係,我可以從年輕人身上學到許多!尤其現在時代轉換和交替非常的快,我覺得這是可以讓我持續進步的極佳方法,這是我覺得最大的收穫!

另外不管是因為疫情或是自己工作的壓力,有時候需要很好的分配時間、調整情緒,很多時候面對工作時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但是透過和學生面對面相處得到回饋,我也再次得到力量、重新鼓勵自己,讓我自己變得更加成熟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這部分其實給我非常多的反思及學習,我像這是一般的研究場域無法習得的。

第三是不同的工作內容也讓我學習轉換心情、調整節奏。

侯庭凱 | 農化碩士班年級

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 | 吳佳儀老師

老師與學生間的翻譯機。

1. 為什麼想當TA?

本門課程所探討的議題是我認為十分重要的,在收到助教意願的詢問時,我回想在自己作為本門課的學生時,在討論課中有位同學總是持著與課堂內容中相反的論點進行討論,但意外的是因為有著反面的聲音,總是使我們這個組別在結果分享的階段時常能夠以更多元的角度看待問題,並給出更為全面地回答,甚至能夠反問出值得深思的議題,我認為這就是討論課的價值所在,我想把這樣的討論課帶給學弟妹們,不一直拘泥在課文的論調,而是要敢於提出問題、敢於碰撞,期待自己過去討論過的議題有了新的見解,因此選擇成為了助教。

2. 與學生的互動模式是怎麼樣的呢?

課堂中,由於我自己曾經也作為學生,對於同學們對於何處會有疑問有著大概的認知,進行討論時我喜歡把時間交給學生們進行分享,我也會加入討論小組中,適時地提供想法,在討論停滯時提出新的方向;課堂外,我會跟學生聊聊生活,聽聽學生們的喜悅、煩惱,有時也分享自己的經歷、趣事,其實就與交朋友一樣。

3. 你覺得TA在課程中扮演什麽角色可以讓教學/課程變得更好?

正如形容TA工作中所回答的,成為老師與學生間的翻譯機,在進行教學時,學生們難免會出現對於老師講解的內容感到疑惑,這時助教就譨以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試著尋找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與之解釋;而對於學生的學習狀況,或是一些課堂意見,這時助教便可代為傳達,讓老師們能夠掌握學生們的情形,助教就是作為老師與學生們的翻譯機,促進兩者意見的交流,適時調整課程安排及教學方式,能夠幫助課程更為順利的進行。

劉昱辰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班四年級

希伯來經典與世界文明 | 曾宗盛老師

古代基督教歷史與文化 | 鄭仰恩老師

以創新與有趣的課程設計促進批判思考與溝通交流,營造共學場域讓同學與知識的有機互動成為可能。

1. 在擔任TA之前,對TA的印象是什麼

過去就讀歷史系的時候,課程當中常常有討論課與助教的設置。那個時候認為助教的角色在同學學習上十分關鍵:助教能夠從教師課堂內容中汲取重要的面向,設計為問題讓同學們透過討論加深、加廣對於知識之吸收與理解。我自己也對於教學抱持興趣,更精確來說,不只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授或講課,而是參與在教學相長的共學環境當中。升上碩一時,很幸運得到學姊的推薦能夠擔任助教,展開我的助教生涯;我也致力於以多樣、創新的設計,讓同學能夠以輕鬆的方式參與課程,卻可以在這樣的氛圍中深入交流與思辨,讓學習的效果最大化,而我也透過與同學的交流得到許多有趣而發人省思的觀點。

2. 你覺得自己擔任TA有沒有什麼特色是和其他TA比較不同的

擔任助教多個學期以來,課程內容大都已經帶過兩三遍,卻不會感到厭倦。一方面,就算是同樣的課程內容,每次重新聽教師上課與自己備課的過程中,都會有新收穫;另一方面,每次我都會想嘗試一些過去沒做過的挑戰,以新的面貌展開討論課。例如我曾經設計情境化、桌遊形式的課程,讓同學可以透過相對有趣的方式進行課程。各學期與不同的同學相遇,為課堂帶來不同的化學反應與共學效果,同學們積極參與課程並即時給予反饋,也讓我可以不斷精進自己設計與帶領討論課的能力。此外,助教工作也不是個人單打獨鬥,授課教師及助教們組成共學社群,針對課程內容與教案進行討論,也讓我在這之中不斷地學習與成長。

3. 擔任TA帶給自己最大的成長和影響是什麼

助教在我的研究所生活之中佔據大半份量,也因為擔任助教,讓我認識了我過去從沒想到會深入了解的領域,也帶我去到很多不曾踏進的地方,更讓我認識了許多的人——授課教師、助教同伴以及修課的同學們。扮演提供學習資源的角色同時,我自己也是一個學習者,藉由接觸多樣的人事物,不斷地增進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這些人事時地物與知識構成了一個共學的網絡,而助教就是其中的行動者:這個行動者必須真誠面對網絡中的每個節點,致力於創造有意義的鍵結,成為知識的轉譯者,讓這個共學的網絡能夠持續轉化與成長;而助教自身也將與這個網絡共同學習與得到提升。

蘇靜純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四年級

古代基督教歷史與文化 | 鄭仰恩老師

烘托氣氛、掌握節奏,帶領同學進入討論。

1. 擔任TA前,對自己的期許是什麼?學期結束後,達成了哪些目標?哪些地方仍需要再改進?

雖然我過去有擔任過TA的工作,但本次擔任討論課TA是我學習生涯的第一次經驗。要直接與同學互動、批改作業,甚至要讓每個組別都能夠在極短的50分鐘內進行題目討論是這次擔任TA最不容易,也是我最希望自己要掌控好的地方。因此,我在這次討論課固定的節奏是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問題、促進同學發言並且最後針對同學的發言給出反饋。由於本課程通識課的性質,學生彼此間多為陌生的,為了應對這個情況,增進同學彼此相互交換意見的意願,我會藉著每週不同的主題嘗試透過桌遊、破冰遊戲來開場,替同學熱身,幫助同學更有效地進入討論課的節奏。很高興同學在第五週就已經進入軌道,班級出席率穩定,並且教學方式和工具(桌遊)的多樣化提供同學一種課程的彈性,有時僅有討論、有時是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滿足同學不同的課堂體驗,促進同學更多的參與課程的動機。我期待自己之後在擔任討論課TA時,能繼續保持這樣多重的教學模式。

2. 你覺得自己擔任TA有沒有什麼特色是和其他TA比較不同的?

我在擔任TA時都會特別和同學們再三強調這堂課的目的是「討論」,需要強調團隊合作而不是個人表現。再者,課程很重要的目標是助教和同學間的相互學習,而不是單向授課;最後我希望討論課是用來反思、回饋老師前兩堂的主要課程。因此,綜觀我對討論課的了解和期待是同學要能反思課程內容並且交換彼此意見,一同累積學習成果。在這樣的前提下,我的課程會很要求學同學發言,我也會觀察同學在個別小組間的表現,繳交個別作業的表現。在觀察同學個別的屬性後,我會記下同學的情況,在課堂時藉由課堂點名的方式,鼓勵較害羞不敢發表言論的同學多多分享。這個操作的原因是平衡小組間每位同學所扮演的角色,讓大家都是要互相支持的,而不是讓小組裡有人靜默無聲有人需要很吃力地帶領小組,避免學生學習疲乏。

3. 如果有學弟妹想擔任TA,有沒有什麼勉勵的話或是秘訣想與他們分享?

在討論課中我一直想嘗試同學們理解的核心概念是:這是一堂「共學」、「互作」的課程。

我希望我和同學之間能是合作夥伴的關係,助教扮演的角色是要協助同學們更深刻地抓住每堂課程的重點、和同學們分享學習經驗,不論是通識課或是必修課都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有趣得學習但學的深入。

很高興在期末時我有發給同學們回饋學習單,多數同學都認為討論課很有趣,很期待討論課。雖然有時學生們有自身的狀況缺席大堂的課程,但是他們對我教學的內容是肯定的所以會積極參與討論課。另外,在作業的部分,我通常都會搭配該次討論課的難易度來調整;如果當週課程份量是多的,那我會在作業時儘量出簡單的簡答題。如果課程內容是比較簡單的,我則會試圖延伸該週的課程內容,透過近期的報章雜誌將課程內容與「時事」連結,促使同學要把握每個學以致用的機會。

多數同學也許不能把握住課堂較艱澀的理論,但是能夠透過討論課與同學交換意見的過程,嘗試整理自己的想法並說出來,幫助自己建立自己的看法並且實際的應用。

真的很感謝老師給我機會擔任TA,讓我擁有這個難得的學習經驗,既能扮演同學在學習上的助攻,也能夠刺激他們之間的對話,藉著課程累積彼此的學習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