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而做有意义的事就要活着。
张海迪,一位影响数代人成长的人,她身残志坚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她5岁时患上脊髓血管瘤,5年内进行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导致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没有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主动到学校教孩子们唱歌,协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帮他们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十几年里,为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走进校园学习的机遇,却发愤图强,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即便肢体残疾,她仍靠努力争取到哲学硕士学位,成为德国巴伐利亚州班贝格国际艺术家之家访问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艺术与人文荣誉博士、国家一级作家。
然而张海迪也有过自卑感。作为一名待业青年,她想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没有一个单位愿意录取她。她曾打算自尽,但当她想起乡亲们,想到自己曾经战胜的懦弱与病残,便挣扎地爬起来呼救。经过抢救,张海迪终于苏醒。她惭愧地对大家说:“我错了,从今以后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尼克·胡哲,一位脸上永远洋溢着微笑的强人。他的眼睛闪烁着动人的神采,他的足迹遍布全球,用自己的事迹告诉大家再难的困境都能被跨越,只要用心爱自己和这个世界。
尼克说:“现在就算你用百万元来引诱我,叫我长出手脚,我也不会考虑。”选择就会被选择,拥有就会被拥有,而给予同样会被给予。有人心中疑惑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而做有意义的事就是活着。
他患有先天性四肢切断症,生来没有四肢,只有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尽管身体残疾,但父母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胡哲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护士。在他六岁时,父亲教他如何用身体仅有的“小鸡脚”打字。而母亲则为他特制了一个塑料装置,好让他学会“握笔”写字。八岁时,胡哲的父母把他送入小学。因身体残疾,胡哲饱受同学的嘲笑和欺侮。十岁时,他曾试图在家中的浴缸溺死自己,但以失败告终。
即便遭到欺凌,尼克仍茁壮成长。17岁时,他的母亲向他展示了一篇关于一名男子处理严重残疾的报道,令到他深深意识到,世上不止他一个人残疾,因此他重拾活着的希望。尼克19岁那年,他打电话给学校,推销自己的演讲。在被拒绝52次之后,他获得一次5分钟的演讲机会和50美元的薪水。从此,他的演讲生涯拉开了序幕。尼克创设“没有四肢的人生”非营利组织,在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举办1500多场演讲。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