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中没有华丽辞藻的点缀,但余华以独特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徐福贵饱经沧桑的一生。他备尝艰苦的人生路途鼓舞人们在悲怆的生活窘态下,豁达勇敢地活着。其中叙述的徐佳兴衰史隐讳人生的跌宕起伏,含蓄深远。
作者在该小说中描写了两个“我”。其一是作者本人,也就是去乡间采集歌谣的记者;其二则是主人公徐福贵。小说用叙述性的方式来讲述福贵一生经历的苦难,以及从年少时的花花公子演变成暮年时碌碌老人的漫长过程。
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福贵的人生,让福贵诉说自己的感受,没有掺杂旁人的看法。这使读者能够品读“原汁原味”的故事。
修身养性
在《活着》的韩文版自序中,余华写道: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的寓意并非对苦难的控诉,而是通过一位暮年老人经历的坎坷,引发读者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年轻时的主人公福贵颐指气使,浪荡无忌;仗着富裕的家境,他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妄想以赌博捞金来光宗耀祖。正因如此,徐福贵从有钱人家的纨绔子弟跌落成倾家荡产的贫民;在往后的生活中,父母、妻子,孩儿皆先他逝去,只留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徐福贵的人生跌宕起伏;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让他应接不暇。漫长时光里,无穷尽的苦涩伴随着他的一生。
然而,生的渴望使福贵清醒并顽强地苟活于世,即便生活贫困潦倒,内心创巨痛深,福贵仍友好地对待冷漠的世界,执着地负重前行。许多人质疑福贵的生存信念,认为他在妥协,在逃避,在对苦难屈服,殊不知他忍受苦难的同时,正竭尽全力地与命运抗争。人的一生中终将面临种种苦难与困境,而那宿命般的无奈与死亡的阴影更让人进退维谷,因此只有豁达和释然的人生态度才能使人抵御苦难的折磨,坦然从容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