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惠春 副教授
這次的課程以實作蛋白質分析為主,操作的實驗為常見的蛋白質分析方法SDS-polyacry,上午的課程以製作實驗所需的凝膠為主,下午依據製作的凝膠,操作蛋白質電泳,並透過UV攝影觀察結果。
凝膠分成兩部分:上膠(stacking gel)與下膠(running gel),藉由兩者間PH值與離子電性差異堆疊在上下膠之間,直到進入下膠後蛋白質才真正開始分離。SDS為界面活性劑使蛋白質變性且帶均勻負電,進而使蛋白質解構成直鏈狀分子(就好像直鏈狀DNA帶負電電泳)
實驗步驟:
用酒精與視鏡紙漿短玻璃、厚玻璃擦拭乾淨
用ddH2O測試膠台是否會溢出,用擦手紙吸乾
於冰上離心管中配製8%下膠,配方如下:
取7.2ml下膠至膠台,加入2ml壓膠酒精
凝固時用擦手紙吸乾酒精
於冰上離心管中配製上膠,配方如下:
將上膠倒在下膠上,插入10 wells 尺梳,並避免氣泡
30-60分鐘至膠體凝固
透過UV攝影觀察的結果
電泳縮時
在這次的實驗中,我主要學習到了操作蛋白質電泳完整的實驗步驟的方法,雖然同樣是電泳,但有些許不同於DNA電泳,蛋白質電泳的凝膠比較薄,因此我們在操作的過程中,不管是製作凝膠還是將蛋白質樣品擠入凝膠內,都需要格外小心,特別是這是第一次實際操作蛋白質電泳,但好在最後我們順利完成了所有的操作過程,UV攝影的照片結果也有呈現出來。是一次不錯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