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千 教授
根據個體差異,為個人化的醫療措施,相較於一般醫療,精準醫療更加細分化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例如:將腫瘤細胞進行基因定序,分析,做到對病患對症下藥的效果。同時,預測疾病風險,將低患病機率。
人類基因體的定序以「人類基因體計畫」為名正式開始於1990年,此計畫是由大學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在跨國性政府資助下成立,總共涉及6個國家的20家大型定序中心以及著力於一些小型計畫的其他實驗群。
在人類基因體定序於2003年大致完成之後,每一染色體的序列被仔細分析並描述於一系列的論文,其中包括最後發表於2006年的有關第一號染色體的文章,研究人員宣稱「定序工作幾乎已經大功告成了」。
課程介紹網站:
提供基因組視覺化,能查看基因位置、變異與表現等資訊,支援比對與版本轉換,是基因注釋與研究重要工具。
整合生物醫學資料庫,如文獻、基因與蛋白質序列查詢,提供跨資料庫搜尋,是研究人類基因與疾病的核心平台。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專注於人類孟德爾遺傳疾病,記錄基因與表現型關係,供臨床與研究人員查詢遺傳疾病基因資訊。
收錄人體中常見的單核苷酸多型性資料,供研究人員分析遺傳變異與疾病的相關性。
Database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收集基因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結果,展示基因變異與疾病、表型的關聯,是人類遺傳研究的關鍵資源。
https://www.ebi.ac.uk/gwas/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針對個人的醫療服務發展也漸趨成熟,相較於一般醫療,不只能夠強化治療效果,也能夠預測患病風險,一切都減輕疾病對人們的威脅,相信終有一天,人類能將疾病的威脅徹底去除。
這堂課曾教授還教我們依想要知道的資訊用不同網站,根據研究目的選擇適當的遺傳資料庫,進行有效分析,進一步提升遺傳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例如OMIM資料庫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疾病與特定基因的關係;GWAS可以看基因變異與疾病的統計關聯性。
▲在GWAS Catalog 網站搜尋ALDH2 (乙醛去氫酶,和酒量好壞相關),則可以搜尋到相關的基因、症狀、和其基因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