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來源: 康軒版第十二冊
教學節數: 每週1節,本學期共20節
學期學習目標:
1.能夠認識國內風景名勝的說法。
2.能夠認識各種臺灣小吃。
3.能夠說出各種藝文活動的說法。
4.能夠說出各種天災的說法。
5.能夠說出各種可回收資源的說法。
6.能認分辨文讀音和白話音的不同及規則。
能力指標:
1-2-1 能聽辨閩南語中的語音成分。
1-2-3 初步建立各地方言差異之聽辨能力。
1-2-5 具有聽辨閩南語一般字詞文白音讀的初步能力。
1-2-7 加強建立聽辨閩南語後,把握述題、把握內容、重組內容的初步能力。
1-2-10 能在聽辨閩南語文中,深入了解自我的一般生活與別人所談論的生活。
1-2-11 能熟練的聽辨閩南語口頭表達中的內心感受、理智成分、想像能力,並且進而欣賞。
1-2-15 能從閩南語聽辨中,認識其族群文化,並且略微認識不同族群國家的語言語文化差異。
1-2-16能使用各種常見的通訊器材,聽辨別人的閩南語口頭語言。
2-2-5 能熟練運用閩南語表達感受、理智、想像、欣賞,並且能創造相關的語句。
2-2-8 具有前一階段之語言能力。
2-2-9 熟悉閩南語中重要語音成分。
2-2-10能運用日常閩南語,以合適的方式與社區各種人士對話。
2-2-11能運用閩南語與教師、學生進行問答與討論。
2-2-12 能初步口譯閩南語和國語。
2-2-14能運用閩南語進行各種事物的描述、解說。
2-2-18能以閩南語從事一分鐘的報告。
2-2-25能透過閩南語口語學習與分析,認識閩南文化與其他族群之異同。並略為認識外國及不同族群之文化習俗。
2-2-29能具有學習優美閩南語口頭表達的樂趣。
3-2-1能應用標音符號系統了解字詞的音意。
4-2-8能理解閱讀過程所得到之資訊
4-2-12 能在閱讀過程中了解不同文化之特色。
4-2-14能將讀物內容與實際生活相連結。
5-2-7能以口述講出自己身邊或鄉土有關的人、事、物的故事。
融入重大議題之能力指標:
【資訊教育】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生涯發展教育】
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3-2-3培養規劃及運用時間的能力。
【環境教育】
4-2-3 能分析評估國內區域性環境問題發生原因,並思考解決之道。
【家政教育】
4-3-1 欣賞多元文化中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的傳統與文化。
3-3-2 能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活動中表現對生態環境與資源的珍惜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