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目前坊間所使用的互動回饋系統多以紅外線系統為主,而所費不貲且受限於場地範圍,為了改善此一狀況,所以設計了此套互動測驗APP程式。此APP程式使用手機或平板,利用網路傳輸的功能,改善舊有系統受限於場地的缺點。又因為目前手機或平板的價格低廉、取得容易,大大節省系統的建置成本。
此套APP軟體操作容易,教師端可以利用口題命題或CSV文件、網址、條碼掃瞄匯入題庫的方式,提升應用的便利性。學生端的操作介面簡單,只要點選座號及答案即可。答題結果會同時顯示在教師端及學生端,讓教師及學生了解答題狀況。
互動測驗APP程式,不僅可以快速收集學生的答題資料,作為教師分析學生學習成效及教學改進的依據;也因為測驗方式的互動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專注力。
二、創作動機
目前坊間與大學研發的即時反饋系統,已被運用在國中小、高中、大學的教學上,在小學階段,不管是在國語文(呂昀真,2008)、數學(蘇薇蓉,2010)、自然與生活科技(俞明宏,2006)、健康教育(陳均輔,2012)、音樂(洪雅慧,2014),甚至班級經營(王郁惠、盧東華,2008)都有研究顯示即時回饋機制應用在教學上,確實能提升學童專注力、參與感及學習動機,進而提高學科成績及概念的建立,同時也能增加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教師更可以藉此系統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整教學方式及步調,可以說是教學上的輔助利器。
但對於一般教師使用者來說,坊間即時回饋系統所費不貲,再者紅外線的接收方式,讓教學環境侷限於室內,而APP程式係利用網路傳輸,可以讓教學的場所擴大到戶外。另一方面,即時反饋系統中,學生所使用的輔具,我們以汰舊的智慧型手機來替代,不僅可以讓資源有效再利用,也能減少設備費用的支出。所以我們的課堂測驗APP程式設計的理念兼具便利與環保訴求,希望能讓老師們在不同的即時反饋系統裡有更多的選擇。
三、系統架構
(一)教師端:
教師端需要將題目及作答選項顯示在投影機上,建議方式如下:
建議設備1:
1. 具Hdmi輸入裝置之投影機。
2. 使用Android 4.2以上具Miracast無線投影功能之手機或平板。
註:維基 Miracast http://zh.wikipedia.org/wiki/Miracast
3. 搭配Miracast電視棒,可將Android 手機/平板裝置的影像及聲音,經由無線鏡像輸出至大螢幕。
優點:老師可拿著手機/平板自由走動及操作
缺點:設備需求較高
建議設備2
1. 投影機。
2. Android手機
3. Mobizen App軟體(可利用wifi或usb連線,將手機畫面傳至電腦)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8o76TOvQVjtf9GlP3Nut6IltLFfFYq
(縮網址:http://goo.gl/DwDF1Z)
資料來源:呂聰賢老師
優點:適用各種情況下的使用
缺點:要事先安裝及學會Mobizen軟體的使用
建議設備3
1. 投影機
2. Andriod系統電腦:
i:用USB隨身碟,安裝live andriod系統(將班級電腦換成Andriod作業系統)
ii:利用VirtualBox軟體安裝虛擬Andriod系統
http://blog.soft.idv.tw/?p=1487
http://blog.soft.idv.tw/?p=1487&page=2
資料來源:軟體玩家網站
優點:可以減少一台Android設備的使用
缺點:準備工作較久,設備安裝及設定的進入門檻較高。
(二)學生端:
建議設備:
可上網之Android手機或平板即可,唯數量最好至少每組一台。
四、作品功能及應用情境
(一)作品功能:
課堂互動測驗程式主要用於了解學生課堂學習的成效,利用收集課堂學生即時回應的資料,達到對教學即時反饋的效果。透過每一次測驗的學習歷程紀錄,以科學化的數據與方法分析學習成效,提升教學品質或進行補救教學。
(二)應用情境:
1.適用於各領域教學回饋。
2.班級經營:例如計名及不計名投票、意見調查等…
3.行政運用:一般會議討論表決。
(三)操作方式:
APP名稱:IRS_teacher(測驗-教師端)
點選APP程式後,首先進入「選擇題目來源畫面」
[選擇題目來源畫面]
區塊(1):題目來源選單
題目來源方式主要有四種,依使用需求可選擇不同的來源方式,介紹如下:
1. 本機csv檔:
此功能可以讀取命題光碟匯出之CSV選擇題檔案,操作步驟如下:
Step1:目前出版社之題庫光碟皆有匯出csv功能,命題完畢後,選擇匯出csv檔的功能,將檔案存成英文或數字檔名。
Step2:用筆記本打開該CSV檔,另存新檔,並將編碼由ANSI選為UTF-8
Step3:將該CSV檔放至手機的下載區(手機/Download)即可使用。
Step4:開啟課堂互動測驗程式,選擇「本機CSV」按鈕,於對話框中輸入題庫檔名(不含副檔名),若成功題庫會顯現於區塊(2)
Step5:若顯示題庫成功,則按下「確認題庫後開始測驗」
輸入題庫連結:
Step1:若題庫非CSV格式,而是文件、簡報或圖片檔案,可以將該檔案上傳至網站(建議放至Google文件或Google協作平台),並複製分享連結或該檔案的網址。
Step2:網頁的最後部份貼上解答,形式為setans#3,4,2,1,4,3,2#end
(3,4,2,1,4,3,2)分別為第1-7題的答案,前方用setans#開始,用,分隔,再用#end結束。
Step3:打開課堂測驗APP選擇「輸入題庫連結」按鈕,貼上Step1所複製的連結網址。
Step4:若顯示題庫成功,則按下「確認題庫後開始測驗」。
條碼輸入連結:
Step1:同輸入題庫連結Step1
Step2:同輸入題庫連結Step2
Step3:將該連結利用QR-Code製作網站,製作QR-Code圖檔,可將該圖檔與題庫放在一起,以利用「條碼輸入連結」按鈕掃瞄。
不輸入題庫:
Step1:沒有題目,直接進入測驗畫面
使用時機:
本機csv檔:適用於有命題光碟或自行用excel命題。
輸入題庫連結與條碼輸入連結:適用於非excel格式的檔案。
不輸入題庫:適用於直接命題(口述、紙本或投影幕直接顯示題目等)
區塊(2):使用說明及確認畫面
預設顯示本使用說明,待選擇好題庫後,則出現該題庫內容,供使用者檢查,若確認可以則按下
「確認題庫後開始測驗」進入測驗畫面。
[測驗畫面]
學生座號區:
學生作答完畢後,該生號碼會反紅,如果學生反應已作答,但號碼未反紅,教師可直接點選該生號碼反紅後,即可將答案重新匯入。
設定解答或公布解答區:
設定解答:若無預設解答匯入系統,教師可直接按此區1-4 的按鈕設定該題答案,正確答案會反紅。
公布解答:若已有預設答案匯入系統,教師可直接按「公布解答」按鈕,讀取答案,正確答案會反紅。
題目區:
若命題方式為第一種CSV匯入,則可利用上方左右滑動桿調整字型大小
若命題方式為第二、三種利用網頁方式連結,則要自行滑動題庫至該題目
1至4的按鈕任一個反紅後,確認答案無誤按下「作答結果」按鈕,即可進入測驗結果畫面
[測驗結果畫面]
每一題作答結束後,會進入此畫面,可以顯示每位學生的作答情形,正確的用藍字表示,錯誤的用紅字表示,並統計學生作答正確的題數。
下方會顯示每一題答對的人數及答錯學生的座號。
下一題:
若要繼續測驗則按下此按鈕,回到題目畫面,學生可繼續作答下一題。
存下結果:
待全部作答完畢後,按下此按鈕,可以將下方的結果傳送到選擇的應用程式
結束測驗:
全部作答完畢,請按此按鈕正常離開程式,同時學生端的作答程式亦會自動關閉。
APP名稱:IRS_student(課堂測驗-)
學生端說明
1.按照圖中說明操作,按下「設定完畢」按鈕後就會開始測驗
2. 點選自己的號碼後,進入作答畫面
3. 根據老師的出題,選擇適合的答案選項
4. 如果作答號碼變成紅色,代表答案已傳送,若沒有變紅色,則可再作答一次。等到整組的學生都作答完畢後,按下「本組作答完畢」按鈕,則會出現下列的畫面,等待老師公布答案。
5.等待公布解答畫面
6. 老師公布解答後,畫面會出現,本題的正確答案、答對人數及每位學生作答情形
等老師按下一題時,則會再出現組員的號碼等待重新再作答。
五、結論
1.教師使用軟體後,發現在教學過程,可以快速清楚學生學習的盲點及迷思,可以即時澄清。
2.當學生答題正確率超過85%時,代表已達成教學目標,教師依照學習況,於課後為未達標準之學生進行補救教學;當正確率低於85%時,代表教學未完全達成目標,教師可以進行課程教學的修正、補強及觀念澄清。
3.教師運用此APP於教學時,觀察到學生上課的專注力大幅提升,推測是同儕競爭的心理,使得學生希望在測驗中得到更好的成績,亦可能是創新的評量方式有別於傳統的紙筆測驗,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闖關答題的樂趣,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4.學生的回饋亦表示,對這樣教學方式感到新奇有趣,讓他們上課興緻提升。
5.為推廣此APP程式可以舉辦研習介紹此系統的操作及運用,並成立APP專業社群,訓練種子教師,協助教師熟悉APP軟硬體的使用,讓教師可以專心於教學上;同時收集教師教學現場之回饋,讓此APP程式的功能可以更加完善。設立專用解說網站-課程互動測驗IRS-APP程式,內容包含操作說明、實際運用及教學情景影片整理等,並提供APP下載,讓有需求的老師能夠了解及應用。
六、未來改進方向
1. 課堂測驗APP是使用APP Inventor 2系統開發,在WebDB的使用上是申請免費google app engine,故網路傳輸反應速度較慢,導致容易出現學生已作答,但教師端並無收到訊息的狀況發生,在程式中目前的克服的方法是將學生送出的資料同時送至主變數及備份變數中,若教師端沒有收到學生的資料,則可按該生號碼,從另一備份變數將資料重新取回,學生不用重新再按,未來希望可以克服此一問題,可以確保學生的資料都可以正常接收。
2. 由於目前程式處於測試階段,所以教師端的變數名稱固定,學生端亦然,會導致,若同時有兩班以上都在使用相同軟體,會互相影響。未來程式可以設定一開始的自訂變數,或用不同名稱的WebDB,以避免此一情形發生。
3. 目前程式只有單純的分享測驗結果,並不像商業IRS軟體,有較強的測驗後統計分析介面。
4. 使用者介面的編排及美編較為薄弱,界面多使用Default的設定,這是未來可以改進的地方。
七、參考文獻
王郁惠、盧東華(2008)。IRS 應用在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昀真(2011)。即時回饋機制融入同儕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學習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明宏(2006)。小學科學教室中運用無線回應輔具進行同儕教學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
洪雅慧(2014)。IRS即時反饋系統融入音樂科教學在學習態度成效之研究─以某原住民國中為例。高苑科技大學資訊科技運用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均輔(2012)。即時反饋系統融入健康教育教學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論文。
蘇薇蓉(2010)。IRS即時回饋系統融入五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以小數概念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