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台灣的產金地...
張貼日期:2011/1/1 上午 10:10:44
延續前次「金銀島」的話題,有關荷蘭人骨骸的傳說,
為了瞭解荷蘭人探金的範圍,我再仔細掃瞄中村孝志那兩篇
荷蘭人探金的文章,還是沒有找到荷蘭人在東北海岸和內陸相關的報導,
荷蘭人為了探金,除了趕走雞籠的西班牙人之外,活動範圍都在東部,最北只到噶瑪蘭。
不過,在搜尋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一段文字,應該是該傳說的來源:
「昭和11年11月左右,在立霧溪河口左岸地區魯雞恩社附近的山本義信礦區,
據說有金條、金簪、加工用具、陶壺及二百多具的人骨出土。...」
〈「荷蘭人的台灣探金事業再論」第239-240頁〉
下文我就不輸入了,有興趣的夥伴可以自己找來看。
依照中村孝志的講法,由於戰亂造成出土文物四散,那些金條已不知去向,
那些人骨的報告也付之闕如。不知道後來還有沒有新的研究?
依照文獻的記載,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所聽到的黃金地都是在立霧溪一帶,
可是我們知道,十九世紀末開始的台灣淘金潮發生在金瓜石和九份一帶。
可是這兩個區域其實有一大段距離,時間上也差了兩百多年。
如果再看中村孝志的荷蘭探金事業再論,第三節荷蘭的台灣產金貿易,
原住民有供應黃金給荷蘭人,雖然數量不多。
我再翻閱「黃金城傳奇:金瓜石」這本書,其中有提到立霧溪口
挖出骨骸這件事〈第17頁〉。這本書從台灣探金史談起,
也有提到荷蘭人這段歷史;然後才講清末的金瓜石淘金史。
這本書應該是黃金博物館導覽員的參考書,
這樣就可以與當天我們討論平溪的導覽連在一起了。
更有趣的是,這本書還有提到康熙二十三年的「台灣雜記」有:
「金山,在雞籠三朝溪後山...」,如此明確的記載,可是滿清時期
產金地卻一片平靜。〈第23頁〉為何滿清兩百多年都沒有淘金的歷史記載?
而且這兩個地點差這麼多,原住民有沒有故意隱瞞誤導洋人?
這真是個有趣的問題。台灣歷史有趣的地方是,沒有記載的事情,並不代表一定沒有;
有記載的事情,有時對瞭解真相也不見得有用處。
要挖出史料所沒有的事情,有時候不只是需要跨領域的研究,
有時候也需要打破縣市地域的政治分界。為了推銷自己的家鄉,
如果刻意強調「台灣最XX」,有時反而不容易看到「真相」。
比如台南縣強調洲仔尾才是鄭成功的登陸地點,
這件事如果不放在鄭荷戰爭的整體來看,只強調登陸地點的第一,其實不太有意義。
「黃金城傳奇:金瓜石」這本書打破疆界,將兩個時代並陳討論,值得肯定。
可是,兩個地點其實差很遠,一不小心很可能讓遊客留下「一脈相承」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