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樂戲院》 72屆 Zamu
《追求女性妙計卅招》等書,甚受歡迎,老中青佇足一旁,聚精滙神,研究研究。曹達華追求于素秋,呂奇追求陳寶珠,態度木納、撇扭,是那年代半冷不熱,温温吞吞,悶得令人打呵欠的的經典,謀殺了不少青少年憧憬愛情時應有的激情。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載有讀者應知而未知的招數,讀者趨之若鶩,是有其道理。十一歲的年紀,耳聞目睹,知道什麽書本有市場價值啊!
火水紗燈,強光刺眼,把黑暗推擠背後,街的那一邊,更熱鬧 ! 放下書,轉移陣地,蹲在黑暗中,看街頭賣藝者心口碎大石,看江湖郎中賣膏藥,想:這比戲院內上映的,更精彩! 歸亞蕾、王引、李菁等名字,常見於《南國電影》,也是戲院電影劇照中, 經常出現的身影,但,對我來說,很陌生,沒什麽感情連繫、什麽感覺也談不上。
這是一塲氣味、聲音與光影的盛宴,每晚定時定點舉行,對我這个徘徊在街頭,不願太早回家的街童,這裡,有一切令人感滿足的元素 ! 姚蘇蓉的歌曲,歌詞多膩人胃口,惟獨「今天不回家 」 這歌,正因為夠歇斯底里,有異於同期那些自怨自憐、温輭柔弱、深閨怨婦式的歌曲,這足以令我佇足靜聽,間或一齊吼叫出那一份莫名其妙反叛。
小市集的人文風景,想得出的,這裡都有,這一切,當時不太懂得細意咀嚼用心欣賞。若干年後,戲院沒有了,舊樓也拆了,再次回到這裡,時間巨輪已前行了不少个圈,剩下的是散落一滿地、零零碎碎的,那早被栗子焦糖味浸透了的記憶。
口袋雖多了點餘鈿,卻買不回那種情景。
買張戲票,蹲在附近迷你戲院的黑暗中。
銀幕上幌動的、那似曾相識的光影,比不上當年刺眼的火水紗燈,卻輕易
把我斷斷續續的思絮,帶到從前街頭的小市集去。
歡迎老師、校友提供資料 (文字、照片),
聯絡電郵: lichenguk@gmail.com ,謝謝。
順寧道仙樂戲院。
李鄭屋村。
黄昏。
順寧道的露天攤檔,早已收市,仙樂戲院旁燈火通明。「炒栗子!」、「焙魷魚!」,小販吆叫着。涼茶舖的投幣唱片機, 傳來姚蘇蓉的歌聲,「今天---不回---家--- ! 」 這歌詞,自她喉底擠壓出來,音色乾澀、空洞,音量高亢得近乎歇斯底里,歌者努力表達少女對愛情的憧憬和對現實世界那份看來無力的叛逆感。歌,成功表現那份內心毛躁與忐忑不安的情緒。
淒怨的歌聲,伴著炒栗子、焙魷魚的氣味,飄,飄到街的對面那書攤......炒栗子、焙魷魚,天下之美食也,心想 : 口袋無錢,罷 ! 在書攤打書釘吧。撿起《追求女性妙計卅招》、《人性的弱點》、《柔道百招拆解》,囫圇吞棗,飢不擇食,對異性、人性的好奇,也算是渴求知識的一種讒嘴,眼睛、腦袋,很忙碌,鼻子很快也忘記了栗子、魷魚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