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京 街。 4 3 號 。 生活點滴...
感 懷
《鷓鴣天 。 重回李鄭屋 》 - cwy68
離校倏忽四十三
星移物換轉數番
古墓看慣兒孩過
影樹迎送班連班
尋舊夢
步躝跚
當年子弟銀髮斑
東京街角庭臺在
空餘巴童露笑顏
校友書信
68屆給金少慧老師的問候信
......金少慧老師不知道那年退休,73,74年我們十多人探望她時,她已經吃齋禮佛。她淡薄名利,悲天憫人之心,我們都感受到。......金老師你會頤養天年,得享高壽,看到國家一片繁華之象。您前半生生於動亂之中,中年忙於作育英才,晚年定能享清福,您要多活十年、甚至二十年。宋美齡105歲、張學良101歲、巴金101歲、季羡林99歲、冰心99歲。。。。。。最厲害的周有光今年106歲,今天還在打他的中文打字機,他說上天把他遺忘了,留了他在人間。您就把他們的記錄打破罷。
' I was too young and ignorant to fully understand our beloved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love and caring at the time. My mind was always into football because I dreamed to be a professional footballer at that stage of my life. Consequently, I had often gotten my fair share of extra instructions in school work and in discipline. For that, I am truly grateful....' --'63 Tam Lap Sam (譚立三)
' Hope to meet all of you in Hong Kong again. Thanks again for all the effort granted. Best regards. ' - Pakin Lee
(1964) GAVE (My nickname since primary 1) Toronto, Canada'
歡迎老師、校友提供資料 (文字、照片),
聯絡電郵: lichenguk@gmail.com ,謝謝。
(相片上double click, 可仔細欣賞圖文)
《 紀念冊》- 鄺銘偉 William Kwong (1972屆)
「W i l l i a m ! 」
「 所有同學已領回紀念冊,為甚麼我仍未收到你的紀念冊?! 你不需我寫點甚麽嗎? ......太過份了! 」
「 來, 送你一本,我己在上面寫了 Good Health, Good Luck,God Bless you ,給你留念及勉勵,快! 快快請其他老師替你在冊上寫點東西 ! 現在就去!Go,Go,Go! 」。
Miss Yuen 召我到她面前,叨嘮之餘, 簇新的紀念冊己往我手裡塞 . . . . . .
《潤物細無聲》- 邱志和(1968屆)
67年仲夏, 社會開始動蕩,這時澳葡政府已無力管治,香港這邊也好不了多少,新蒲崗大有街示威處處,暴動浪潮驟然掩至;九龍半島另一端,東京街 43 號,李鄭屋官小 5A 班中文課,金少慧老師氣定神閒,老神在在,正講解《勤訓》一文 :「.....夫天地之化,日新則不敝。故戶樞不蠹,流水不腐,誠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與力,何獨不然?...」。 「哪,你們要勤力讀書,努力向上,像門戶的轉軸不會被蛀蝕,流動的水不會腐臭,明白嗎?」>>> Click >>> 全文
...前後十多年(可能不止)的學生也有數百以至上千了,所有他們的英文名字都是袁家儀老師一手包辦,...這個英文名字,我想如大部份校友一樣,有如一個標記,跟隨我們從小到老,走南闖北,甚至漂洋過海。數十年過去了,與李鄭屋官小分隔了這麼久,可袁老師給我們的這個標記,沒有再改變過。>>>Click >>> 全文
《白裡透紅》- 孫慧玲 Winnie Suen (1972屆)
昔, 徙置區兒童上街或就寢, 基本上是穿同一套衣服, 漂亮與否, 好像不太在意, 原則是需要好用、耐用, 最重要的還是要方便。
我穿衣的態度,曾經也是如此。
上午校。八時不到, 需上第一節課, 秋冬, 更需與太陽拼早。某晨, 微凉, 為省時間, 起牀即怱忙梳洗, 白恤衫罩在睡衣上, 內裡保持從牀上帶來的一夜餘温, 外則雪白美觀。街邊小檔, 草草吃過白粥油炸鬼, 急忙回校,列隊操場上。>>>Click>>>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