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與處理憤怒的情緒
憤怒會激發動機與精力:
憤怒會激發動機與精力,以恢復生活的次序、自我掌控與安全感。
許多人認為憤怒是「壞」的情緒,應該壓抑或消除。但研究顯示正向地表達感受是健康的,隱藏感受反而有害。不過憤怒可能是正向或負向的,端看你如何處理或表達。
在適當的情況和時間向適當的人、以建設性的方式、為正當的理由,適量地表達憤怒,那就是正向的憤怒。相反地,若是發怒太久、太強烈,就是負向的。憤怒需要謹慎地分析和判斷,即使是正向的表達也會傷神,因此必須學習如何最佳的運用。
發怒後需要休息:
發怒後需要休息,你可暫時拋開問題、深呼吸、聽輕鬆的音樂、按摩、默想、看喜劇片、與放慢步調。憤怒與壓力,就好像馬達一直在轉動,吱吱作響,會讓你感到疲倦。因此,必須降低憤怒。解決的方法有:增進溝通技能、正向的態度、盡量避免產生問題。如果生活中有很多挑戰,減少一些刺激品:咖啡、高音量的音樂、暴力的電影,常做默想能幫助你紓解各種的壓力。不要同時處理很多問題,或是在問題惡化之前就先將它解決。
憤怒的情緒湧出時:
專注在引發情緒的問題上。
若憤怒的情緒讓你招架不住,立刻離場休息一下。
正向的發洩,如做運動。
試著看其中可笑的ㄧ面(或者用幽默的態度面對)。
分析和計劃:
花時間好好思考。
對發生的事件要保持客觀。
決定你要做什麼改變。(若覺得不用做任何改變,為什麼?)
找出你想要在哪方面、什麼時候、如何做改變。
想想這樣的努力會有何效果?
正向的行動:
在適當的時機跟適當的人談話。
清楚表達你想要事情如何改變。
持之以恆。
憤怒管理:
不爽嗎?專家教你憤怒管理記者薛桂文/專題報導/民生報
超車不爽就殺人、女友分手就砍人,最近多起社會新聞,看得人膽戰心驚,類似的暴力 傷害事件層出不窮;這些行凶者或許身分背景各異、面對的問題也不同,但共通點都是:無法妥善處理自己的憤怒情緒,為了點小事動輒就「抓狂」,以致做出害人不利己的憾事。
其實,「憤怒管理(anger management)」在國外是熱門的心理健康議題,開班授課者 眾,因為「憤怒」大概是現代人最不擅處理的一種情緒,偏偏我們的生活裡,每天都可能遇到挫折、受傷、不如意、失望、困擾、威脅等各種情況,使我們不知不覺就心煩氣躁,肚子裡一把無名火,直直要往上冒。
新光醫院精神科醫師周勵志指出,面對憤怒,處理方式可分兩個層次,一是以情緒為焦點,這包括把怒氣發洩出來、壓抑下來或乾脆逃避;另一類則是以問題為焦點,也就是,分辨引發憤怒情緒的根源為何,再針對癥結,設法解決。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指引,憤怒管理,目的就在減少怒氣引發的情緒和生理激動,避免我們因而反應失控,如此才能理性、平和地,進一步去根本解決造成我們憤怒的問題。
當我們自覺憤怒的情緒已有失控傾向時,有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冷靜下來。「放鬆」 是專家最常建議的方法之一,例如,深呼吸(但要用腹部呼吸,而不是以肺部呼吸),同時緩慢地複誦一些平靜的字眼如「放輕鬆」、「慢慢來」,還可想像一些平靜的畫面,如果會瑜伽,做點瑜伽的動作也有助使人平靜。
其次,改變認知,也就是改變想法。憤怒的人常直覺地以謾罵、詛咒或情緒性字眼來反映其內心,但須注意,生氣的時候,我們的想法不免被誇大,所以「一切都完了」、「我再也不要見到你」這種宣洩,固可逞一時之快,卻會把情況弄得更僵,甚至讓我們合理化自己憤怒的情緒,一點都無助於解決問題。所以,每當憤怒難抑時,記得用理性思考。沒錯,問題發生了,事情搞砸了,但且慢呼天搶地、罵東怪西,不妨告訴自己:「情況確實讓人挫折,我會沮喪也是必然的,但這並非世界末日,生氣也於事無補。」再來想怎麼改變現狀才實際。
第三,善用幽默感。如果你已經氣昏頭了,即將口不擇言,不妨試用幽默的態度面對,例如,同事很「豬頭」,你就在心中畫一個豬頭人身,西裝革履地打電腦;男朋友太「機車」,你就想像他真是一部機車,拿著花,在宿舍樓下苦苦求饒。如果能真的畫出來,而且把細節都畫清楚,一定可讓人消氣。
不過,須注意:幽默處理情緒,並不等於對問題「一笑置之」;幽默是為幫助我們緩和情緒,更建設性地面對問題,而非漠視它。而幽默也不同於刻薄、譏諷,千萬別以為冷言冷語、耍嘴皮是幽默,這只會讓你不健康地發洩怒氣,使情況更糟。
第四,改變環境。有時,劍拔弩張的態勢,讓人氣憤不覺就上來,如果發生衝突的對象也無法克制時,憤怒只會愈積愈大,終至如火山爆發;所以,暫時離開現場,例如中斷會議,休息15分鐘,或藉口上廁所,冷靜一下,都有助使怒氣平息。此外,有些事在不同的時間發生,讓人生氣的機率會減少。例如,有些夫婦睡前溝通事情,總是容易吵架,因為,累了一天,兩人都想休息,此時意見不合,特別易動氣,所以不妨改在其他時間談事情,或許就會較有耐性,不致動輒生氣。
避開讓人煩心的事,有時也是減少生氣的好方法。例如,很多父母親為了小孩房間太亂,總是心煩氣躁,但為了這種小事,硬要小孩改變,搞得雙方都不高興,是否真的必要?家長不妨把房門關起來,眼不見為淨就是了。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憤怒情緒都導因於明確的問題,此時,解決問題,才能避免情緒一再被引爆。但須注意,許多人都有迷思,以為任何問題都有解決之道,實則不然,如果我們一味想找出解方,最後可能變得更挫折、更生氣,所以焦點應放在如何面對、處理問題,才是健康的態度。
周勵志舉例,很多人覺得老闆有偏見,考績給得不公平,實際上可能真是如此,而更努力表現、加強溝通,或許可讓上司改觀,但也可能毫無作用;此時,與其鑽牛角尖,一直探究「他為何對我不公平」,設法改變,不如另覓適合的工作。然而,原則上,良好溝通,還是有助減少怒氣的。當我們被批評、攻擊、挑戰時,總不免想自我防護,但此時別急著反擊,以免情緒升溫,不妨仔細聆聽對方,或許他的意見確是事實,也可能他的挑釁只為引起注意,實際上他不滿的另有有其事,只是不願明說,充分的溝通有助找出問題,共謀解決之道。
***
憤怒不僅會對人的健康構成內在的危害(Suarez et.al . 1998),若處理不當,還會帶來其他的嚴重後果。一般來說,憤怒是一種人類常見的情緒反應,它本身並不會對個人或他人造成危險或嚴重的傷害,但卻可以引致思想與行為偏差,從而使人受到生理與心理的傷害。在極端的情況下,憤怒可能導致極具摧毀性的破壞,造成無可挽回的結局,例如:戰爭、種族大清洗、謀殺與縱火行為。即使在較溫和的情況下,憤怒也可能表現為人身襲擊或謾罵,危險及不顧後果的駕駛,語言上的恐嚇,偷竊或對他人及公共財物的蓄意破壞等。假若我們沒有將憤怒適當地宣洩出來,怒氣則可能轉向自己,發展至嚴重時甚致自殺或自毀行為,例如自我傷害或濫用藥物等。不能妥善處理憤怒情緒也往往成為很多婚姻與家庭糾紛,家長與子女關係惡劣問題的主要成因。
當事情的發展偏離或未達到預期或希望的目標時,人便容易產生憤怒的情緒。它是我們身上的一股負面能量,可以造成身體的不適和思想上的不安,這種感覺會促使我們將這股負面的能量宣洩出來,以讓身體回復到較平和的狀態。這一過程即是類似於佛洛依德所描述的“宣洩過程(Catharsis)”
然而,在很多時候,因為人們不懂的如何適當地採用建設性與積極的方法來釋放這種能量,從而導致了破壞性的結果。另外,憤怒這種強烈的情緒還常常會超出人們的理性思維控制,阻礙人對現實的判斷力。
在盛怒之後,有些人可能對自己的行為或這些行為所帶來的破壤和傷害感到後悔;有些人會否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願意再探討事件的經過;還有些人則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或找藉口,將責任歸咎於他人甚至事件的受害者,將自己的憤怒合理化。當一個人不能看到自己應該對其行為或情緒的發洩付上應有的責任時,他就不太可能去了解在自己憤怒情後隱藏的問題,當然也不會主動學習新的技巧與其它變通方法來有效地處理他們的情緒。
由此可見,處理憤怒的重點在於將那負面的能量轉為非破壞性和積極有益的能量。首先,我們要承認自己會憤怒,並接納它是一種自然的情緒流露。其次,我們可以學習一些變通的方式和技巧來避免將怒氣發洩在人、動物或物件身上,並對其造成破壞與傷害。當我們經過理性思考及採取適當的處理手段後,怒氣更可能轉化成一種積極的力量,成為人生活中的動力。
即是說:你可以有憤怒,而未能阻止情緒激化及找出其他途徑來疏導這一負面的能量。
Dr. Phil”乃美國很受歡迎的電視清談節目。在其中一集名為“你究竟在惱甚麼?”的節目中,主持人Dr. Phil McGraw指出處理憤怒情緒的四大原則,即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自己的憤怒情緒下是否隱藏著其它情緒?
2△憤怒情緒的真正的根源是什麼?
3△在你的憤怒背後,是否有未被滿足的需要?
4△有沒有其它途徑或變通辦法來處理你的憤怒?
當人們感到憤怒時,通常會同時感受到其它情緒。但是,很多時候,人們只留意到惱怒這種情緒表現。例如:一個丈夫發現妻子可能有婚外情時,他會變得很憤怒,那種情緒驅使他想做出傷害妻子的事情。但他這時卻往往忽略了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情緒,如:羞恥、嫉妒、不光彩等,而這些情緒也許才是構成憤怒的基本因素。承認這些情緒的存在可以幫助個人了解他憤怒的真正根源,並由此透視出他們未被滿足的需要,這些又是常常被人們所忽視的。通過認識隱藏的情緒,人們可以從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處境,重新尋求面對或解決問題的途徑。
我們再用剛才的例子來做進一步說明:假如那位丈夫去處理他的其它情緒並找出憤怒的真正原因如:傳統觀念對他的影響或自我價值觀等,他開怡認識到自己需要被愛與被尊重,他可能會尋求婚姻輔導,或採取分居或離婚作為處理方式,而不會訴諸暴力。
這些都是處理憤怒的重要原則,他們能幫助人們在怒氣平息後,檢討自己的行為或情緒狀況,或在可能觸發憤怒的事件發生前,達成一個應變計劃,但並不一定適於當人們正在面對令人激憤的情況。因此,處理憤怒的其他重點包括幫助個人:一、留意自己憤怒時所出現的生理徵兆及行為反應。二、了解自己的情緒沸點,知道自己何時會失去自控與理性,做出破壞與衝動的行為。三、尋求與運用一些有效的情緒降溫方法,例如有效的放鬆技巧或暫避令人憤怒的環境等。(kassinove&Tafrate,2002)。這些方法均可以幫助我們在情緒未達至沸點前平靜下來。若缺乏預早覺察憤怒情緒與適當地疏道的能力,事後補救也許已無濟於事了。
當然,我們並不能單學習處理憤怒情緒的技巧,也要綜合考慮當時的情況。人們需要重新審視他們的生活境遇,性格特質和人際支持網絡,並且評估這些因素如何影響他們處理壓力與憤怒的能力。很多時候,人們都能夠通過重新醒悟自身情況及改善處理壓力的技巧來增強駕禦憤怒的能力,這些努力將有助於防止情緒失控的重現。
故此,幫助個人學習從新的角度看待事物是預防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處理憤怒情緒的另一主要方面。認知療法可作為一個主導訓練原則,它著重於挑戰自己的固有觀念,重建健康的生活思維。專業輔導將可以在這方面為人們提供訓練。
總之,處理憤怒的最終目標是學會自己控制憤怒情緒,而不是讓憤怒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