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後一程:極度衰退、極度老化、大限已到(參考穆景南)
http://seniorclub.pixnet.net/blog/post/9312020
1. 救治醫療或是安寧療護
2. 照顧老人者該有的認知
3. 服老給自己最好的保險
4. 生死大事交代清楚
5. 逐漸脫離紅塵世界
1. 救治醫療或是安寧療護:
「無疾而終」或是「壽終正寢」是一生最大的福分。
我曾經問過家庭醫生【死亡前的情形】,我們將會面對怎樣的狀況,該做怎樣的準備?醫生告訴我,一般而言會有幾種情形發生:
一種情形是在睡覺中過去,這是最有福氣的走法了;
另一種是死於併發症,譬如老年人染上感冒,有時會併發肺炎就走了;
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一直衰退下去,那時就需要送到療養院去,因為可能會需要專業人士照顧起居,家人自己照顧會太辛苦了,而且不太會應付緊急情況。
父親期望讓他在睡覺中就離去,不要受苦。而我們被訓練的本能反應,一旦有緊急事就叫救護車急救,當下根本不會有其他的想頭,不過事後有一種「另類想法」,就是我們這一通電話,其實也許增加他老人家十天的痛苦。
現在資訊十分方便,我常想,如果我能多做一些研究,多花一些心思,或許當時的一些選擇就不會是直接慣性的反應,而會多一些思考吧。不過,我自然也清楚,不能拿這些來讓自己後悔,我們的確在當下是做到能力所及的一切,這樣也就對得起父親,也對得起自己了。
父親過世前半年,常常坐一下子就睡著了,或一直趟在床上睡覺,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過世前一兩個月,他的胃口急轉直下,幾乎不太願意進食,我們每天把食物打漿餵他老人家,他都吃得十分勉強。再加上大小便失禁。
回想起來,父親那時已處在最後的階段了。父親的身體已經開始準備死亡了,他老人家雖然沒有病痛,但是所有的跡象都已顯示身體的功能已經逐漸衰微,譬如不願意進食,昏睡,等等。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強迫餵流質,但是那也只是延遲他死亡的時間,他是不會好轉過來了。我們仍舊選擇做我們認為是對的事情,強迫他喝水和服藥,父親昏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醒來時也說不出話來,看樣父親的確已經逐漸走向生命的最後終點。
父親沒體力又不能進飲食,就該打營養針,注射生理鹽水,讓他不至缺水;其時,那只是增加父親的痛苦而已,他遲早要經過這個死亡的階段,多躺在床上一天,就是多一天身心上的痛苦,父親此時已經無法自己移動翻身,甚至也無法自己排尿了,接上尿管是必要的步驟。
父親逐漸虛脫,身體會感覺不舒適,碰他或是翻身時都會痛的,也會有間歇性的不安。
但再怎麼樣也沒想到父親前一天還可以跟我說話,第二天下午就沒氣了。
傳統觀念上,生命是貴重的,絕對不能放棄,就叫救護車急救。過程真是煎熬…後來,沒救活,我想也是父親的福分,也算是少受痛苦的無疾而終。即使救回來恐怕也是植物人,結果家人因為要盡孝也因為不捨,堅持要救治,也許全身插滿了幫助生存的管子,身體皮膚也開始有些潰瘍,結果可能全家一起受折磨。
我們平時沒有在意或是思考過的問題提出來,希望在面對生死大關,需要我們做抉擇的時候,可以有少一點的掙扎,多一點的心理準備,避免不必要的後悔和自責。老化或是生病我父親基本上不能算是疾病過世的,醫生認為是老化死亡,這從一方面看是福氣,從另一方面看,因為我們不懂真正老化代表的含意和徵狀,而產生了許多遺憾。
因為我們都會以為或是希望因為我們的悉心照料或是救治,老人家可以再一次恢復健康,可是如果像我父親的情形,就醫療專業人員而言,所有的器官已然極度老化,很疲累了,不會再回復原有功能,這就是我們比較難以真正接受的地方,因為他本來是好好的啊,怎麼忽然會這樣?其實本來就有許多前兆的,只是我們不注意而已。
老化是晦暗不明,我們從來沒有真正了解人生的最後階段會是什麼情形,有哪些跡象?我們也是在事後才閱讀到有關的資料,對我們也許遲了,卻希望可以幫助一些其他的人。其實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有很多徵兆已逐漸顯現,只是我們都不清楚罷了。
2. 照顧老人者該有的認知:
長期照顧老人的人是需要許多支持的,但是第一個能支持我們的是我們自己,尤其是當照顧自己家人的時候,往往開始是出於愛與善意,而終至於懷怨的煎熬,因為我們太過於高估了個人的承受力,忽略了照顧老人多半是非常長期的付出,如果事先沒有心理準備,又沒有適當的設定界線,往往會因為壓力過重而造成其他負面狀況,進而不但影響個人的健康,更會影響雙方的生命和生活品質。
即使是請專人在家照顧,也有基本的壓力存在,因為很多是長期的狀況,就像養小孩一樣,責任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所不同的是,撫養小孩是成長、充滿希望的過程,而照顧老人卻是凋零邁向終點的過程,雖然都是以愛心為基礎,心情卻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們能對照顧年老者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將會減低許多不必要的掙扎。中國人重視孝道,所以在照顧老人時會有許多顧忌,輕重分際之間很難拿捏,老人有時像個小孩子,即使是健康的老人,是自己的長輩,有時也需要恩威並用,哄哄騙騙,甚至設下一些規矩。更何況是照料行動障礙,老人癡呆症,需要飲食控制,或是供應不同藥物的老者,即使沒有體力上的勞累,日復一日的例行生活,日夜不論的警覺,都是如影隨形的壓力。這是和老人長期住在一起的照顧者需要了解的,所以一定也要妥善的照顧自己,劃一個界線,需要和其他的人分擔壓力,不要一個人撐到底,也不要足不出戶的守在家裏,必須先滿足自己的身心需要才能做最好的陪伴,一定要利用各種可以運用的資源來支持自己。
尤其是不要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把人照顧得最好,當我們開始忽略自己,讓自己心力交瘁的時候,將會是彼此厄運的開始。被照顧者察言觀色,有時覺得委屈,有時覺得虧欠;而照顧者覺得已經盡力,對方卻不好好配合,心裡也會生怨,也覺得委屈。
如果還有其他不了解狀況的家人介入,即使是好心的建議都可能變成惡意的指控,更何況有些情況的確複雜,不在其境即無法清楚真正的狀態,所以討論可能變成批判,商量可能造成爭執,這些都是主要照顧者心裡必須有的準備。只有讓自己的生活和心態經常維持在一個基本的平衡度,才能平心靜氣的應付各種狀況。除了時間的劃分平衡之外,絕對不要因為自己是主要的照顧者,而認為老人的一切都是我們一個人的責任,即使我們沒有兄弟姊妹,老人自己都還需要負他們自己的責任,譬如要能夠自尋快樂,維持好心情,這就不是別人可以承擔的。所以照顧者不要懷著自己是單一負責人的心態,把所有的一切往身上攬,這樣心裡就太苦了,不要覺得老人的生命是自己的責任,這是誰也承擔不了的,如果懷著這種心態照顧老人,只有自苦苦人,成天活在擔心害怕裡,因為老人的生命本就是黃花夕照,總會走到盡頭,總要過這一關,不要把別人的生命扛在自己的身上,無論是父母或是子女。讓被照顧的人做他們自己,學習瞭解他們真正的需要,盡量配合他們,站在他們的立場來看待,不要為一些他們也無能為力的生活細節而責備,也許在某些方面需要稍許限制,譬如糖尿病的人有飲食上必須的控制,但是其他方面盡量讓他們盡情享受他們的晚年,不要因為怕他們發生甚麼事,而不讓他們活得盡興,或是因為自己的方便,而限制他們的活動,盡量運用可以運用的資源,讓自己負擔減輕,也讓老人有滿意的生活品質。
談心陪伴也許是現代人能給的最奢侈的禮物了,不論是對父母,子女或是伴侶,似乎這都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在此做最誠心的提醒,把這一點放在心上吧,那怕是少少的幾分鐘,經常性的陪伴永遠是最珍貴的愛的表現,生命的品質盡在其中,那是讓自己在家人關係上無怨無悔的保證書。
不要怕家人的死亡,要怕的是:將來後悔沒有足夠優質的相處。
3. 對老人家的衷心建議:給自己最好的保險
【服老】說句也許天下老人都不中聽的話:人老了就要服老,雖然我們希望有顆年輕的心,充滿活力的走過一生,但是體力的衰退是一定要有的心理準備,當發現自己體力不如以前的時候,能夠接受這樣的事實,在生活上做適當的調適和改變,這樣對自己和小孩都比較好。有些老人家,一方面是不服輸,不服老,一方面是不願意給子女添麻煩,反而會造成更糟的情況。就在大姑丈爬到桌上換燈泡,摔斷了腿,腦震盪住院住了好久,然後過世了。老人家不願意接受老化的事實現在就受苦了,我們更必須放下一切去醫院照顧,相信這也絕非老人家所願,但是卻因自己的固執,而讓可以預防的事發生。
【破除慣性—談笑看人生】
除了服老之外,奉勸老人家要培養自己的彈性,不要居限於自己一輩子的習慣,尤其是如果有下一代願意住在一起,真的要學習做個不需要掌控的老人家,不要處處想當年,看不慣年輕一代的生活態度,或是干涉女兒或媳婦做家事的習慣,或者處處想幫忙,想證明自己還有用,若能掌握到做老太爺的真諦,能夠自己找樂子,安享自己的晚年,做個不固執己見的老人,充滿彈性與好心奇,開心的過日子,這樣大家都輕鬆,就是兒女最大的福氣。
4. 給子女最後一件大禮~—生死大事交代清楚
另外一個話題就怕老人家們更不高興聽了,就是請不要諱言病痛與死亡,趁我們還健康,頭腦清楚的時候,好好想想自己的生前死後,因為我發現很多子女對這些事很苦惱,因為不了解父母的想法,卻又不敢提,生怕老人家忌諱和誤會。
我們真的不知道最後一段的人生會是怎樣的走法,或許可能會失去意識和知覺,醫療上的決定最好事先留下指示,也免得配偶和子女心中掙扎,甚至家人之間產生爭執。而且最好事先讓大家知道,或是留下文件讓大家遵照辦理,講得越清楚越好,可以幫助大家心安。
身後大事也是一樣,喪禮和儀式最好都按照自己的心意事先知會家人,免得將來大家在哀傷之餘,還要討論這些事宜,如果意見不一就更是雪上加霜了。如果為了這些事造成家人之間的芥蒂,我想即使人走了,魂魄也不會安心,那何不坦然在生前就面對這段最後的歷程,算是給子女最後一件大禮,使家人在哀傷思念之餘,可以專心為老人家盡最後一分孝道。
每個人要對自己最後一段路程負全然的責任,不要讓家人在自己的病床前,或是離別的傷痛裡,還要面對無謂的罪惡感,甚至擔負起莫須有的不孝罪名。
而最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真心不願意讓家人受苦,希望老人家能善終好走,卻因為許多不必要的桎梏和觀念,或是自己的感情,而做出其實會讓老人受苦的決定。在生離死別的時刻,面對生死的大事,除了老人家自己,誰還能對此負全責呢?所以未雨綢繆是智慧的行動,是每個人最後可以給親人留下的愛。
衷心的提醒家人:尊重
在這裡我也必須提醒子女和生存的伴侶,那就是尊重每一個人自己的決定,我知道有些人雖然交代很清楚,但是家人卻因為自己的感情或是不同的信仰和生命價值觀,忽視本人原有的決定,造成不必要的衝突。
我個人以為即使家人們想法一致,都認為他本人的決定不好,也不該違背當事人自己的心意,因為這是對一個生命最起碼的尊重,我們實在不能以自己的看法來判斷他人為自己生命所做的最後決定。
逝者已矣,讓愛的能量流轉不息:
失去親人的痛不足為外人道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傷痛也只有讓時間和更多的愛來治療,不要逃避,也不要強迫自己快點過關、結束傷痛,真心對待自己那顆需要療養的心,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吧。
我的父母親雖然都不在了,兩位老人家的精神和愛卻在我心裡突顯。是的,我是在老人家走後才知道親子的愛之深,緣之重。我是在老人家走後,才知道人生一世,受惠良多,親恩深重。我是在老人家走後,才希望有許多的早知道。無奈和遺憾和思念是說不盡的,不過我更清楚,老人家希望我活得精神,活得心安,活得有用,活得幸福,所以我會朝這樣的方向繼續自己的旅程,讓愛傳下去,也希望每個人願意坦然面對死亡,了解死亡,如此或許才能讓我們真正享有活著的價值和快樂。
5.逐漸脫離紅塵世界
據一些專業的書上記載,當老人瀕臨死亡時最先的現象是退縮,時間大概是死亡前一至三月,實際上這個現象可以發生在老化死亡前一兩年,當老人家還是很健康的時候,我們不會有所警覺,只是當成一般老化現象,但其實這是老年人心中開始有警兆,身心也都準備接受這個大限將至的事實的自然反應。安寧療護中心的護士小姐告訴我,當身體器官功能都在萎縮的時候,他們會先失去對這個紅塵世界的參與感,這是生理影響心理,我父親以往天天看電視新聞,對所有的新聞巨細靡遺,所謂不出門而知天下事,我如果太忙沒有注意新聞,只要問問父親就可以了解世界大事或是地方小事,可是前一兩年,他就對我說,現在已經不太耐煩看新聞了,我們以為他只是體力漸衰而已,其實潛意識裡,他已經準備向這個世界告別了。
父親也喜歡看電影電視劇,弟弟為他蒐購港台連續劇的光碟,可是後來也不看了,沒事坐著發呆睡覺,為什麼不看光碟?錢不是白花嗎?他只是苦笑搖搖頭,說是沒什麼興致。
他也越來越不願意出門,這樣的狀況讓我們也有許多挫折感,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讓老人家生活得有趣一點?
其實這就是他逐步退出這個世界的一種現象,除了對事情失去興趣之外,和家人的互動也越來越少,父親重聽,近年來談話就不多,但是仍然可以感覺他越來越沈靜,睡覺的時間明顯的增多,這些退縮的現象其實都是顯示,老人家的生命慢慢從外面的世界退出來,而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他需要的是與自己的更深沉的接觸,他神遊於物質和精神世界之間,而逐漸趨向於屬於自己的心靈世界。
在這個時候,言語的互動也許已經逐漸多餘,時時肢體的接觸,心靈之愛的傳達和安靜的陪伴其實是最好的,只是我們當初並不明白,強迫帶著他出遊,以為是盡了孝心,卻並沒有照顧到老人家真正的需要。飲食的喜惡習慣改變另外一項大的改變就是飲食習慣了,基本上沒有什麼常規可尋,有一點可能比較相同,那就是會逐漸偏向蔬菜和較軟性的食物,這自然和牙口有直接關係。但是我們比較不知道的是,老人家的胃口會時常改變,也許連自己都不知道原因,當然會造成照顧者在準備食物上的困擾。父親過世前一、兩個遙,三餐卻成為很大的挑戰,因為他經常胃口不好,前一天說某種東西好吃,隔天又不喜歡了。我當初並不了解這是老化末期的現象,反而覺得父親越來越難伺候,有時難免會很委屈,甚至覺得是否鬧老人脾氣。
就因為對這方面的無知,讓我們心中留下了許多對父親的歉意,雖然我們盡量想照顧老人家周全,在這一方面,因為不了解,也製造了不少父親與子女間的壓力,當特地為他準備了一頓飯,他吃兩口就不吃了,我們為他擔心之餘,難免會動意氣,他只好歉意的笑一笑,沒胃口就是沒胃口,哪能體會他的無可奈何,身口不由己呢?
身體無恙卻極度老化的老人,我們經常會忽略到他們這樣的身心變化和需求,老人家自己也不清楚,有時候需要沒有被滿足,也會向照顧者鬧情緒,增加彼此的緊張,有時候還會傷到彼此的感情,兩邊都覺得委屈,三餐是每天例行的事,也是老年人生活的重心之一,對他們其實很重要,可是當我們不具備這些知識的時候,又怎麼知道如何周全相待呢?
面臨失去家人的痛,家人彼此支持和鼓勵,這些愛的感覺就是活著的人的希望,也是幫助治癒的力量。能沖淡抱怨和挫折感,這種震撼心靈的互通、共鳴和了解,生命得到療傷與醫治。
【靈】是神偉大的發明、奧祕。
【靈】在身內是信念、意念、意志、思想、抉擇,外顯為語言、眼光。
只要口裏承認心裡相信,【耶穌是基督、救贖主】,聖靈就住進心裏像晶片置入身體;又像插頭通了電~所有的功能都派上用場:電燈(亮了),音響(音樂),電視(影音),風扇(涼快),洗衣機(潔淨),熱水器(飲水),電腦(上網)…
只要接受福音、相信耶穌、敬拜上帝就點燃生命之光~有能力愛神、愛己、愛人,引導走義路,平安喜樂過活,有創新的智慧、醫治的能力,離開肉身時,全然靈體意念,不會魂飛魄散、不會被撒旦吞吃,有天使陪伴入天堂,得永生。
所以,靠神不靠人:到那日,當神審判世人時,不管身份地位多高,性情多狂傲,都必須向神屈膝降卑,所有的偶像也將遭到全面性的毀滅。(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