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11/12/10 上午 09:47:19
(一)
記得初學陳氏太極拳時,師父告訴我行拳走架移動中出腳或定勢時身體是 < 五 五 > 分力,縱使外型站的是 < 三 七 > 弓步。
正是 《 外似三七內中定 》
問題來了,如果誠如上述,身體的勁道平均分配於雙腳,那麼虛實在何處?
人們很容易被表像所迷惑而外在的表像常常讓人忽略裡面的內涵,表像隨時間而消融,內涵往往能永恆存在。還記得立體的概念嗎? 空間是否僅止於前後、左右?
不,空間應包含前後、左右、上下,若以幾何學來解釋,如圖所示:
空間可以定義成有三個軸相分別為 X Y Z ,所以虛實不應該只能存在於 X ( 前 後 ) 或 Y ( 左 右 ),而是用整體性的立體空間概念來闡述
然, 陳氏太極拳 < 五 五 > 中定的虛實在於《 頭頂需領為虛,襠勁向下為實 》,並且在同一時間中亦做到:
師父常說不能因為要做到某一個條件而把其他重要條件犧牲掉,這也是在學拳的過程中自我檢驗的最佳方法。
最難能可貴的是採用師父傳授的方法,可以讓所有的條件在同一個時間點都具足。
(二)在技擊攻防的角度來探討虛實
孫子以虛實的應用來說明兵家致勝之道,兩軍敵對時用 < 正 > 和, 以 < 奇> 勝
孫子:
兵者,詭道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乃兵家之勝
應敵攻防時, 品三公 則認為
外面之形,秀若處女,不可帶張狂氣,一片幽閑之神,盡是大雅風範
裡面規矩則,襠勁下去,頂勁上領,沉心靜氣,勁道蓄住,方能堅實如鋼
臨敵時更有
彼虛則我實,彼實則我虛,實者虛之,虛者實之 之法
行拳走架時則須
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
師父常說練拳要有圓活之趣,所以臨敵時切勿拘泥定法 。
.....
寫於回高雄的高鐵上.....Aries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