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做專題研究,著重於體驗研究精神,將想像化為具體成果。組織思維、建構邏輯、分析問題、提出觀點,是重要的學習。預先思索個人志向,進而學會獨立思考與思辯能力,激起追求知識的熱情,開啓探索未來的渴望!
本校發展總體願景為「培育具國際移動力之思辨世界公民」,此願景亦作為專題實作課程規劃之基礎。科學專題研究是一種深入探索科學領域的活動,旨在發現新知識、解決問題或驗證科學理論。授課教師依研究性質不同發展出學術型專題及實作型專題,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學習,依其性向與能力透過主題選擇、文獻回顧、研究問題、研究設計、研究實驗、數據分析、結果和討論,進而完成研究成果報告。期待透過課程以培養學生圖像所包含之智慧力、執行力、多元力及原創力。
勉勵同學在發表期間保持自信和積極的態度,與觀眾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觸,使用清晰的聲音表達自己與成果,讓觀眾對你的研究感興趣並接受反饋和提問。最後預祝大會成功圓滿,綻放光彩 ! 謝謝大家。
竹科實中 張簡瑞璨 校長
李明道老師: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很高興能與妳們共同討論與進行實驗
希望妳們能享受這一年的點點滴滴
讓研究的種子在心中萌芽
持續澆灌探索未知的熱忱
在未來成長茁壯、發光發熱
林碧軒老師:
Dear 家孜 、昕妍 和 牧宸,
首先非常榮幸有機會帶領你們進行這一年的專題研究,能擔任你們的專題老師,讓我倍感榮幸。
從寶石或礦物的color centers放光,進入量子通訊的single photon sources探討,
聰穎慧黠、努力不懈的你們,展現出卓越的研究能力,
從學習HBT干涉儀的理論到實際的儀器架設,你們的努力和展現的成果讓我刮目相看!
一年的專題實習很快要進入尾聲,在此要獻上無限的祝福給你們,
祝福你們未來的人生旅途豐盛且璀璨,勇敢去闖盪、去找尋那生命的意義,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
曾紹欽老師:
一次帶高中生專題實驗,實驗中學的學生素質相當不錯,對做實驗也相當有熱誠與積極。
期望你們這年的專題實習學到的半導體製程、同步輻射分析技術對你們有所幫助。
To: 欣妍,以軒,又謙,
1.許瑛珍老師
匆匆兩學期的課程即將結束,
看著你們總是積極不氣餒的研讀著陌生又艱澀的研究論文並且報告,
心裡常常有個衝動想給你們鼓鼓掌,做得好!
聰明活潑如你們,衷心希望這門課程提供的不只是課程實驗本身的內容,
而是可以帶走的知識判斷的技能,在未來的學習裡還能派上用場.
祝福大家學習圓滿順利
2.鄭有舜 老師
希望這一門專題研究課讓妳們有素養到團隊合作默契的養成和分工的方法。
讓妳們在下一個更重要的專題研究中,更知道合作補位與確認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避免標錯樣品瓶,避免加錯pH值。
妳們是我此專題研究課程 歷屆研究論文鑽研的最多、最深的一屆,學習到的也反應在你們撰寫小論文的成果上。
也祝福妳們在未來的學業與人生道路上,也是一樣充滿期待和好奇探索的熱情,從屢屢挫折中獲取養分成為東方不敗
感謝實驗高中二年級的這群年輕學者給我們的研究團隊這麼年輕熱血的一年,還記得去年第一次專題課的專題說明會時,這些同學懵懵懂懂的樣子,到現在來進行成果發表會,這個合作讓我看到了大學的科學研究可以向基礎教育延伸的無限可能,而相信實驗高中的同學在具備這樣的專題經驗後,可以對自己多一些認識,對於他們在爾後大學校系的選擇上多一些幫助,亦或許將來同學在進入研究所深造時,可以有機會再與這些潛力新秀有再次合作的可能,最後感謝實驗高中提供這樣的機會,也期望同學這一年的專題是有別於課本學習的不同體驗且收穫滿滿。
楊朝堯老師
---
你們的同學資質優異令人印象深刻:
我首次接此任務時,原本對於讓高中生從事準研究所程度的專題研究有所懷疑
畢竟許多近代物理、量子物理、材料科學的基本知識,實中的小朋友們都尚未學習過
但這一年來,實中同學們的努力付出,好學態度,以及令我驚訝的聰明才智
你們真的做出能參加高中科展甚至有機會能參加全國材料年會或是物理年會的成果
新竹實中同學們的學習力道與表現證實自己有與大學專題生抗衡的能力,相當不簡單!
祝福你們前景燦爛!
羅友杰老師
---
很感謝實中同學們給老師與研究生教學相長的寶貴機會: 和實中同學們一舉一動間的互動都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發。
黃爾文老師
高二數專老師的話
每周四下午的相聚看似輕鬆、平淡,但我知道做數學專題的你們還是有一定的壓力存在,大家這學年辛苦了。
從找題材、選題、文獻探討、初步實作及討論過程中,你們的付出及努力是值得肯定的,相信這些研究過程都將是你們未來最美的一段回憶。
"If at first the idea is not absurd, then there will be no hope for it."- Albert Einstein.
做數專有一定的風險,有些組運氣不錯,能立即有明確的結論與成果;有些組研究過程就比較艱辛,努力嘗試了不同題目卻也無較好的結論,讓你們難過不少。但就老師看來,你們所提出的題目都很有發展性與創意性,只是現階段所學的工具太少,有些可惜。
但值得肯定的是最終你們突破困境,都能在自己專題上有些許成果,並完成期末成果的發表,你們真的很棒。
接下來升高三後,另一個階段的挑戰正等著你們,我堅信你們必能輕鬆完成挑戰,祝福你們 ~ ~ ~
高中部數學科 徐俊男老師
感謝鮑主任、韓老師,幫助各位參加生物專題的同學完成精彩的成果發表,
請同學們大方跟貴賓、高一的學弟妹們,分享你們辛苦的研究心得,
以及一路以來的酸甜苦辣
師長的話:道德哲學與人權專題
指導老師:楊舒淵
在蔓延全球的COVID-19趨緩後,本學年我們的專題把重心放在生命醫學倫理上。經過第一學期對生命醫學倫理學的介紹與討論後,上學期末開始請修課同學提出他們感興趣的主題。在七位同學中,有三位的選擇與安樂死相關,其餘四位分別是自殺的種類與各自的正當性、《人工生殖法》中代理孕母規範的倫理問題、胚胎幹細胞複製及研究倫理、以及人體基因編輯的研究倫理。
安樂死的部分,很高興每位同學做的都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並且涉及不同面向。這很不容易,代表他們都對安樂死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其中,曹淳雅要探問的是「重度憂鬱症患者是否有接受積極安樂死的權利?」在許可積極安樂死的國家與地區中,只有比利時賦予重鬱症患者這項權利。它的爭點在於精神痛苦與身體痛苦是否具有可比性,能否客觀評量,非屬不可逆疾病的重鬱症又要如何打破一般說來的安樂死硬上限——短期內無有治癒之合理方案並將步入死亡。淳雅的見解與論述值得期待。吳宗達則討論了一個幾乎可歸為思想實驗的現實情況,「可否出於大愛,在身體狀況正常時自願透過積極安樂死來捐贈器官?」這個題目有許多爭點,諸如他人在道德上可否為了自願者的大愛而協助他自殺,這種「大愛」在道德上值得讚賞嗎,制度上該如何設計才能避免這種大愛變成安樂死的推託之詞等等。王奐詠則是針對我國現況,提問道「在有了消極安樂死之後,還有什麼理由推動積極安樂死呢?」這個議題在法律實務上涉及《尊嚴善終法》草案的設計與提案理由,在「通過積極安樂死」擁有媒體聲量、但多數人連消極安樂死都不理解的情況下,探問這個問題實有釐清「社會需要的、應得的是哪種安樂死」的功效。
吳宣霆在涉獵《自殺防治法》及自殺相關的研究後,認為自殺並不全然是在道德上站不住腳的。他提出並梳理了四種自殺概念,試圖周延的描述它們的情況,重新定義,藉以分析不同種類的自殺的合理性與正當性。清楚的定義可以帶來明晰的見解,敬請期待宣霆對定義的澄清。賴紀翔想探討代理孕母情境下,相關人士如代孕者、委託者、子代、仲介之間的各種權利、關係與規範,這涉及了親權、身體權、健康權等等權利的釐清,或者更根本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或許他的討論可以讓我們察覺《人工生殖法》與代理孕母相關的草案遲遲無法進入二讀的核心疑慮。席長哲與何利桓的題目是生物科技高速發展下給人類帶來的生命倫理問題。「胚胎幹細胞複製技術可否運用在複製人之外的研究與醫療用途?」2005年的《聯合國人類克隆宣言》是全面反對的,但在接近20年後的今日,全面反對的理由還站得住腳嗎?除了提出科學界的折衷做法,長哲還要對「胚胎是否為人」的關鍵質疑提出挑戰。至於「是否可以改造人類基因,透過基因增強來消除遺傳疾病?」回到希臘神話的時代,凡是想踰越人神分際的人類或半神,最終都會遭受永恆的懲罰。然而古希臘的土地一樣孕育了哲學,利桓能否讓我們看見當代生命倫理哲學在這議題上的洞見呢?
與這七位同學一起進行生命醫學倫理的哲學討論是一件有趣的事。他們會彼此提醒要多看點書,知道在這領域,好的討論並不只建立在想像,還必須有一定的人社與自然科學基礎。專題成發並不是這群人的終點,學期末他們會寫出正式的小論文。期待據實而論、腦筋清晰的他們能夠清楚且周延地寫出自己的見解,認真回應設想的挑戰,用一篇完整的論證為這一整年來的認真思辨畫下句點。
那些對作品及生活的敏察、真誠的互動與提問,是最為活潑的課堂影像,也是最具啟發的音響。
我們曾伴金智英走一段夜路,和波娃跨越時空談論,探尋走出Innocence堡壘的路徑,以燈塔為坐標,加入吳爾芙的意識流動。在《屬於她們的片刻》觀察個體的多元,並了解到,有時傷痛是無聲,靜謐如《刺客聶隱娘》的掩面哀慟。
我們也攀登〈斷背山〉、從遠處眺望犬山。在花樣的年華中,被結構的排組、對倒所驚豔。那隻流星蛺蝶飛入《悲兮魔獸》的山脈,停在勞動者被礦燻黑的面龐、飛過美國南方那座燃起火光的穀倉……
我們用時間與思緒小心維護的鱷魚,成為另一個宇宙的福爾摩斯,張望世界、大步走在有鳥居的商店街,讓意識超越似殼的軀體,逐漸趨向自由。
很謝謝大家的參與和投入!讓這一年的我們,擁有能直面自己、天地、眾生的勇氣。
學渝老師
麗蒨的成發感言
我愛社會專題六人迷你小班-
相互CARRY的小夥伴們,在延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討論中常常開外掛,無聲的俊儒總是稱職地執行延里開完外掛後乍現的論文靈感。
專題課在柏鈞和聿艷的討(爭)論聲中如常地進行著,沒有他倆的背景聲,就像小論文已停擺似的,這獨特的理性之音是小論文正在成長的佐證。
認真努力的家碩,依照段考或小考的進程,決定他每次專題課要努力的方向為何(?),家碩焦慮的MURMUR狀是專題課一道特殊的風景,但他擁有自信心破表又超CARRY的澔羽又何須發愁呢?澔羽的靈感常常一拍大腿就來,和延里一起開外掛的同時,小論文在他手上信手捻來,他是石破天驚之人。
當然,燒惱的小論文一定要搭配實驗八卦進行,才能有源源不絕的動力阿!笑談間成發不知不覺就到了,我親愛的小夥伴們,享受屬於你們的成發,盡情地發光發熱吧!
麗蒨師 寫於202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