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孩子的學習

Q:如果孩子沒有補習,是否需要購買補充教材(如:參考書)? 

A:1.本校歷屆有許多優秀校友都是沒有補習,積極認真的把握課堂學習機會,主動請教師長,最後考取國內知名大學校系的。如果貴子弟也能以此態度及方式來努力,會非常好。  2.各科學習,如果只有理解和記憶,缺乏練習,會較難檢核自己的學習狀況。為了讓學生充分練習,本校各科老師會自行編寫教材或講義,幫學生做統整。  3.前述校友經驗是,如果覺得老師所提供的講義和練習題都做了,仍然覺得不足時,才會自行購買補充教材(如:參考書),其目的也是幫助自己統整並充分練習,從題目的練習中檢視自己是否融會貫通。 4.補充教材的購買,重要是買了就要充分運用,千萬不要買多,寧可單科一本從頭到尾都熟悉運用,也不要多買卻沒有一本用完。5.學校採購名師學院校園授權系統 可供貴子弟課後複習用。


Q:學校方是否會協助辦理全民英檢團體報名(中級)?

A:1.目前尚無協助全民英檢團體報名作業,原因有二:(1)過去本校曾協助學生報名,但於約四年前教育部函送各校糾正,英檢為私人單位之檢測,不宜協助學生團報,故依函辦理。(2)校內試務組業務繁重且不容出錯,目前仍優先以全國性升學大考、校際模擬考、校內定期評量及承接國中教育會考、統測等試務工作為主。(3)全民英檢團體報名一次須二十人以上才能辦理團體合併繳費,目前校內報名學生分散於六次英檢測驗中(含複試共12次),會有一次無法達二十人的情形。※補充:本校為鼓勵學生報考,採主動提醒報名時程,且通過全民英檢中級以上檢定者,補助其600元報名費用等方式。


Q:大學(分科、學測)之英文幾乎無範圍及版本規定,校方教學採取之措施因應對策?

A:因應對策如下:(1)加強課外讀物閱讀:高一至高三皆訂閱英語雜誌,請學生加強閱讀。(2)鼓勵孩子參加「全民英檢」中級以上測驗 (3)建置全民英檢等級之英聽教室,開設英聽課程,且將英聽列入定期評量之考程。(4)高一開設英語特色選修課程,高二辦理英語歌唱比賽,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5)高三開設英文15級分班主題式課程(6)建置線上英語學習系統(7)英文科教師團隊於教學研究會定期檢視考題、教學方式,掌握最新資訊及考試方向。


Q:全民英檢該怎麼準備? 

A:一、全民英檢之初試有Listening(聽)、Reading(讀),複試有Speaking(說)、Writing(寫)等項目,學生平時須針對四個部分做準備,具體簡要的方法請參考如下:1.聽:每天聽班上訂閱的英語雜誌、空中英語教室 MP3 或廣播節目,留意外國老師的發音及習慣口語用法。可以用自我問答的方式來測驗自己,是否能流利的把語意表達出來。擅用各項網路資源或互動光碟來加強會話能力。2.說:勇於和身邊的人講英文,從交談的過程中,觀察他人,提醒自己不要犯跟對方一樣的錯誤,並學習對方的優點。另外,可以養成自問自達的習慣,自我測驗自己是否能完整流利的表達。3.讀:多閱讀英語雜誌,課堂認真學習,留意時事新聞,從閱讀中增加單字量。培養閱讀習慣,享受閱讀的樂趣。養成固定背單字的習慣,要求自己每週必須吸收固定的單字量。4.寫:自己買教材來寫並請老師幫忙批改,注意大小寫或介係詞,要盡量訓練自己把英文字母寫工整。參考別人的文章,並挑出不合理之處,訓練自己思考的能力。注意文章最開頭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是否涵蓋整篇文章、內容句(supporting sentences)是否直接支持題目、結論(concluding sentences)是否符合內容。學習寫作方法讓寫作技巧將更加純熟。二、另建議自官方網站下載考題,以了解及練習題型。或適度運用坊間全民英檢中級應考的書籍,確實進行有系統的模擬、測驗(先從一本開始,確實運用後,視自己欠缺的部分為何,再尋求必備的書)。三、每位學生的強項、弱項不同,更建議可直接與班上英文老師討論,老師可就學生的個別情形提供具體的建議。 


Q:數學該怎麼念才會好?

A:上課專注聆聽,力求理解;下課有問題,積極請教師長;回家務必勤於演算和練習。許多學生通常都上課有聽,但是回家的演算和練習是不足的,因此數學的成績難以提升。 


Q:社團活動是否會影響課業?學科、社團會不會相互干擾?如何安排讀書計畫? 

A:這個問題依不同社團而有所不同,某些社團活動確實會佔據學生一些時間,將社團及課業取得平衡是想參與社團的同學需學習的目標,所以協助學生做好時間管理是很重要的學習內容,原則上可使用下列方式和孩子做討論。1.要先了解學生時間的使用,時間都用在哪些項目上。2.各個科目的學習個別要花多久的時間。3.計算所有可使用的時間有多少。4.進行時間分配。5.實行。6.修正。時間管理或規畫無法短時間內就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需要不斷的實行及修正,所以當孩子達不到時千萬不要加以指責,而是要陪伴孩子再來看看,什麼地方達不到,同時也看見孩子已經達到之處,大大的鼓勵他,不斷的調整才能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