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面對壞心情!心情紓壓三步驟!
Q01生活中可能有哪些情緒和壓力來源?這些壓力對我們會有哪些影響呢?
壓力是一種個體主觀的,在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的一種威脅,會激起個體的緊張狀態,而產生一些生理以及心理的反應,對學齡期孩子來說,這些壓力不外乎來自家庭、學校或安親班,適當的壓力能藉由適度的挑戰激發他們的能力,但過度的壓力便容易引起他們身理上的不舒適(心跳加快、肌肉僵硬、失眠等)、也會在心理層面產生各種情緒,有時就會因此有壞心情。
對於學齡期的孩子來說,正值大腦發展的階段,身體對壓力十分敏感,除了在認知上正在學習辨識情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外,感知上也在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相較於成人,孩子對情緒的感受度更明顯,且也比大人更容易受壓力影響,要順利化解遇到的困難便會是一個挑戰!
上圖擷取自:天才領袖網站-孩子常見的壓力來源
Q02 當遇到壓力或壞心情時,可以怎麼辦呢?
當今天因壓力遇到壞心情時,可以先練習覺察自己當下的感受,為自己的感受強度從1-5做一個評分,將注意力回到自身,先能留意自己開始出現的心情,從混亂中找到控制感,才能搭配較適合的方式去調節。
左上圖引自:天才領袖網站-情緒溫度計/右上圖引自: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
Q03 如果還沒有辦法以自己的力量冷靜下來、調整心情,該怎麼辦呢?
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學會和自己的情緒好好相處、建立「自我調節」能力,但在建立「自我調節」的能力前,孩子需要先從身旁重要他人的「協同調節」引導下開始練習,並逐步累積成功經驗,建構出「自我調節」能力。
當孩子透過接收他人傳遞出來的安全訊號,認識到情緒也是能夠透過他人的引導下逐漸被調節,並讓身心回歸到穩定的狀態,這樣的互動便稱為「協同調節」(Co-regulation),當孩子透過實際經驗和重要他人引導,經驗到情緒能夠透過一些方法被調節,回過頭才能學習如何讓自己穩定下來,慢慢建立「自我調節」的能力。
左上圖擷取自:天才領袖網站-孩子生氣時,爸媽要知道的不是如何溝通,而是如何讓孩子冷靜! 右上圖擷取自:蔡百祥兒童臨床心理師-如何馴服發脾氣的孩子解決當下困境
※ 同場加映:給家長的安心法寶
當孩子遇到壓力時,大腦會感到不安全,並開始出現許多讓人頭痛的「問題行為」,當我們將目標放在處理表面上的「問題行為」時,其實忽略了孩子無法順利調節情緒而透過「問題行為」所傳達的求救訊號。
但該如何協助他們呢?其實我們自己本身穩定的狀態,就是幫助孩子安定身心最好的工具,透過在情緒風暴當下穩定我們自己,成為能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的大人,再透過讀懂孩子的情緒,讓他們了解這些感受不需要透過「問題行為」去表達也能夠理解,在情緒穩定下來時,討論更適合的表達方式,幫助他一起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並有力量去跨越生活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