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108課綱淺談 校長葉春櫻
十二年國教108課綱的教育新浪潮,正撼動全國的教育現場。而台灣教育樣貌如此大幅翻新,強調素養導向的課程,不但與教育先進國家同步,也是未來人才教育的藍圖。因此,未來教育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知識,更要具備良好的態度及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
雖然,近來108課綱實施的關注焦點,似乎都放在大學考招、高中多元選修---等,但教育是累進的過程,108新課綱是否能紮根國小乃教育成敗之關鍵。茲將國小108課綱規劃與變革分述如下:
一、深化基本學力,增加國語數學時數
「國語的教學,是讓孩子學聽說讀寫和應用,至於被稱為科學之母的數學,則希望培養孩子應用運算符號、進行論證以及抽象思考,」國語與數學,是孩子在各領域學習的重要工具,而且世界各國在小學階段,本國語文跟數學課程的節數占比都較高,因此,108課綱增加了國語與數學的時數,低年級的國語課由每週5節增加為6節,低年級與中年級的數學課則由3節增加為4節。
二、以學生為中心,各校發展校訂課程
在108課綱中,有全國一致性的「部定課程」 (如:語文領域、數學領域、社會領域---等七大領域課程),也有因應學校與在地情境的優勢所規劃的「校訂課程」-『彈性學習課程』。學校願景是學校發展的方針,而「校訂課程」則是學校願景實踐的具體方案與策略,所以「校訂課程」影響學校發展甚鉅。我們學校願景是「倫理、活力、開朗、自信」, 也就是希望孩子們個個都有倫理,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活力的快樂學習且能開朗接受挑戰與自信的解決問題。茲將「瑞塘國民小學總體課程」架構臚列如下圖
三、跨越學科領域,推動主題式統整課程-『品樂生活』
“閱讀不但是學習之母,也是教育之本”。芬蘭主題式教學普及,閱讀素養的評比連年高居世界之冠,不但是世界聞名的教育先進國家,也是各國推展閱讀教育學習的典範。在108課綱中,除了明文規定:「學校得彈性調整或重組部定課程之領域學習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外,也強調閱讀素養的重要性。
對國小學生而言,閱讀就是一切,各科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學者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閱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校訂課程」,理解能力高,自學能力就強,學習效率也相對的提高。因此,學校「校訂課程」也規劃以閱讀為主題的『品樂生活』統整課程,以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奠基孩子學習基礎。
「學習,不是狹隘的學教科書上的知識就夠」。在此波108課綱教育改革浪潮的洗禮下,希望孩子不但有學習策略、願意承擔學習責任,能做自我導向的學習外,也能用心想、專心學、動手做、開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