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句流暢易懂,敘述清楚,適於該階段學生的語文發展層次和閱讀心理
1-2圖畫文字搭配合適,實物圖片配色精準、適宜,版面設計適於閱讀
1-3紙質適宜不反光、磅數大小恰當、透視性低、吸墨性佳、易於書寫
1-5裝訂牢固耐用、不易脫頁、厚度適宜、容易翻閱、便於攜帶
2-1能提供探索與表現機會,培養審美與理解能力,增進實踐與應用之素養,且能於各年級(學期)中逐步完整地實踐各該階段課程綱要之分段能力指標
2-2課程目標來源與形成具備合理性,合乎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理論基本理念
2-3各單元教學目標具體、明確可行,並契合相應之分段能力指標
2-4能兼顧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認知、情意和技能諸層面內容與過程目標之達成
2-5能重視學習者心智、語言和肢體發展狀態,配合身心發展需要,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3-1所選擇之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和其他綜合藝術題材,能有效達成課程目標及其相應之分段能力指標
3-2學習內容兼顧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和其他綜合藝術的重要事實、概念、技能和審美態度
3-3取材內容正確真實而富創意,並能契合社會及時代潮流,適應學習者的現代生活需要
3-4配合能力指標之性質和學習者的身心發展階段,選入台灣在地和東西方國家社會具重要代表性和價值性藝術題材
3-5選材切合生活化原則,重視生活化知識、生活技巧及社會文化特質的題材
3-8能適時融入資訊、環境、兩性、人權、家政、生涯發展等重大教育議題,重視這些議題之教育價值
4-2學習內容組織符合順序性-由淺入深,由簡至繁;每一個經驗的基礎建立在前一個經驗上,並對同一題材或內容的接續學習做更廣、更深的處理
4-3教科書內容組織合乎學習原理、符合繼續性-不同年級的重要學習內容有適度的延續
4-4教科書內容組織整合良好,能重視統整性,各個藝術科目內容的概念能相互配合,並做適切的關聯
5-1教學實施具多樣化、多元化,兼有室內、戶外,靜態、動態教學型態,能配合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內容及所欲實踐之能力指標、單元教學目標,提供合適的教學策略及活動
5-2教學設計能提供兒童參與探索機會,並參與文化的藝術活動,進而理解多元文化的內涵
5-3能配合教學目標,採用多元化評量,提供教學診斷以及其相應之教學措施與方法
5-5能讓學生有機會表達和應用習得的視覺藝術、音樂和表演藝術等知識和技能
5-6能激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具有創造思考能力,更能刺激進一步的學習動力
5-7能提供適應個別差異的藝術與人文課程及教學活動和展演機會
5-8能在教學實施後提供師生反思教與學及建立價值觀的機會
6-1能建議增強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功能的輔助性教材及教具-例如音樂及戲劇的錄音帶、錄影帶、CD、LCD、美勞材料等輔助教材及週邊產品等
6-2教科書應持續研究,更新內容,每次再版時,須視需要主動予以增刪、修訂、更新並改正缺失
6-3能建立對教科書使用者,如教師、家長和學生等諮詢、協助之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