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在經過了一年的認真學習,孩子們早已身懷絕技,於是趁著這次成果發表的機會,好好的大展身手~~

不論是在國語領域中出版了自己的那圖文並茂的書本 ; 在數學、社會中呈現了經由對比例尺的概念及對不同文化的了解而造出的建築與教室模型 ; 或是在自然課中,對環境的認知而繪出的海報。這群孩子們不單單是學習到了各科目的智識,而更是將各種能力融合,完美的詮釋了現今最重要的,何謂帶得走的能力。

國語科領域

「寓言小書」是本次要呈現的主軸,配合課程內容所學,讓孩子練習寓言創作。學生在這之中必須先小組討論出想要傳達的寓意,然後逐步去嘗試如何完成人物設計、情節構思......等。在經過幾次同學間的討論,與老師的回饋後,孩子們再慢慢將寓言調整至完善。最後根據情節,將內容以類似繪本或是漫畫的方式以一本完整的書籍去呈現,讓閱讀的人能夠感受圖文並茂的閱讀樂趣。

數學科領域

比例如此抽象的概念,但在生活中卻處處看到它的身影,例如地圖、玩具模型,以及具有紀念價值的照片等等。老師們為了讓學生理解數學不是遙不可及的,特別編排動手應用的課程,讓學生透過課程安排,依自己的所見、所聞、團體討論,進而主動構築自己對抽象概念的雛形。模型的製作是從學生互相討論摸索開始,再由五官建構所需的資訊及知識,最後則是具體的實際操作,一連串的腦力激盪,讓學生對比例的概念有較具體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完成了這些作品^ ^

社會科領域

歷經上學期四大古文明的介紹,學生能從歷史古蹟中來推想當時的生活,結合數學領域比例尺的概念和製作教室模型的經驗,讓學生們也將各種建築變成縮小版,帶領大家做一趟歷史巡禮。巡禮完後回到現代,科技與科學快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衍生出許多的社會性科學議題,舉凡戰爭、飢餓、世界性疾病等,這些議題複的範圍廣泛,然而課程上的內容編排與呈現有限,教師群希望孩子們能對各議題有個深入的了解並探討的機會,便安排深入探索課程,孩子們藉由議題資料的搜索,能對眾多的社會議題更加認識,並進而產生對社會的情懷。

自然科領域

地球上有許多不同環境,也住著各種不同的生物,這些生物都具有適合生存在當地環境的特殊構造,於是我們針對了熱帶雨林、極地、草原、海洋、沙漠、溪流以及河口這七類不同的地形做介紹,補充了課本中未提及的部分,並且在各環境中選擇了兩種生物作介紹,除了課本中認識到的動物以外,也讓學生延伸查詢其他生活於相同環境的動物,藉由學生分組查資料、動手描繪海報以及口頭報告的歷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更在查資料的過程中,擴展世界觀,同時培養學生愛護環境及關懷動物的情操,就讓我們一起為地球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