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圖和活動圖一樣是描述每個使用個案的內部運作,只是,活動圖不需要關心結構的問題,也就是說活動圖並不涉及需要使用哪些類別。
循序圖主要描述的是以時間順序來描述行為者(Actor)與系統的互動,以及系統如何利用不同的類別之間訊息的傳遞來完成行為者的需求。以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觀點而言,物件之間訊息的傳遞是靠執行操作來完成。有些學者建議,非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之開發者可以利用循序圖來表達如何利用不同的程式(因為非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並沒有類別)來完成一個使用個案。
循序圖最上方放的是這個使用個案所有的行為者及類別(html或jsp頁面也可以視為類別或者忽略),箭頭則表示行為者與類別或類別與類別之間的互動,通常行為者跟類別之間的互動會描述行為者的動作或輸入的資料與所得到的訊息或資料,類別與類別之間的互動則靠著呼叫方法來進行(細節請參考Ashrafi & Ashrafi, 2009, pp.283-284)。有些課本是採用UML 1.x的標準,UML 2.0之後,條件及迴圈是利用Fragment來表示,左上角標示opt表示是有條件進入,alt表示是不同選項執行不同的部份,loop表示是迴圈,中括號則表示進入的條件或迴圈執行的條件。這樣的表示方法比UML 1.x的表示方法清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