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的辛苦,現在的幸福」-第一屆校友鄧政盛先生人生經驗分享
訪談日期:104年3月30日
受訪者:第一屆校友鄧政盛先生
訪談者:簡素枝校長、劉育志主任、梁益榮組長
文字整理:劉育志主任
我是東榮國小第一屆畢業的校友,老家住在三興村陳厝寮,家裡有十個兄弟姐妹,剛入學時讀的是三興分校,小時候家裡有養羊,早上起床必須先趕羊去吃草,聽到學校的鐘聲響了,趕快將羊趕回家,再去分校上學。
四年級之後回到東榮本校就讀,當時一個班級大約五十個同學,我的成績不算好,中等而已。小時候我是比較有正義感的人,喜歡替同學出頭,當時有一些人年紀很大才入學,我們班上就有已經十八歲的同學,我曾經為了別的同學的事和他打架,結果打得頭破血流;常常本來沒有我的事,後來都變成我和其他同學打架。
讀書時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是有一次上音樂課時,老師教唱反共歌曲,歌詞是「打倒倭寇,反共產,反共產」,我和同班其他二位同學故意唱成「打倒倭寇,我五個尪,我五個尪(台語發音)」,結果我們三個人全都被叫到司令台上處罰。
還有一次是音樂老師教唱「可愛的家庭」二部合唱,我把這首歌唱得像軍歌一樣,老師就把叫我到教室外面罵,叫我不能這樣唱,因為這件事,於是我就不再唱歌,到現在我很少能把一首歌從頭到尾唱完的。我覺得老師是很重要的人,往往一句話就影響學生一輩子,後來當我經營幼稚園時,我就常常對幼稚園老師說,面對這些孩子時,一定要謹言慎行。
讀小學時,我們都是走路上學,在回家的路上,一邊是牛車路,一邊是石頭路,調皮的我總是邊走邊玩、邊踢石頭,有時不小心腳被石頭弄傷流血了,沒有藥可塗,就隨手抓一把沙土撒在傷口上,唸一下台語的口訣「鴟鴞,鴟鴞(老鷹),土砂粉仔好做藥」,當時的物質生活算是很差,不過我們總是能找到自得其樂的方法來應對。
十四歲畢業之後,因為家境的關係,我沒辦法繼續讀書,就跟同村的人一起上台北工作,最早在龍山寺洗碗,也做過店員,賣菜、賣魚,賣爆米香、開貨車、經營砂石場生意等等,為了維持生計,再辛苦的差事,我也會去做。後來,我開始幫我弟弟賣幼稚園教材,慢慢的才踏入幼教這個行業。一開始,我到幼稚園去推銷教材,園長問我這些教材怎麼使用,我一句話也答不出來,回家後,我努力的研究如何使用這些教材,準備妥當後,我再一次登門拜訪,終於做成了第一筆生意。
我想要對學弟妹們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成功是沒有偶然的。」現在的年輕人,總是不想做一些辛苦的工作,以前的人是有錢賺,再辛苦的工作也會去做,而人生的際遇很難說,差別往往就在自己的處事態度上。
年輕時,雖然我的工作收入微薄,也非常辛苦,但我總是在心裡想,以後我一定要自己當老闆。在當送貨司機那段時間,我想像自己是老闆,把每一天跑的車趟、送了什麼貨都記錄下來,有一次公司的貨單弄不見了,老闆就問我,我們這一部車送貨的情形怎樣,還記得哪天送了哪些貨嗎?我馬上到倉庫把我的記錄單拿出來,所有的資料一清二楚,老闆說我做事這麼細心,以後一定可以自己開業當老闆,這句話給我很大的激勵。
後來我入伍去當兵,我想如果以後我要當老闆,一定要會算帳目,於是就利用時間學珠算,學習怎樣使用算盤,當我經營幼稚園時,我還將當時自學珠算的經驗與技巧,編成珠算教材。有一段時間我在澎湖當兵,其他人放假時都拿薪水去吃吃喝喝,我覺得這樣沒什麼意思,也沒那麼多錢可揮霍,在馬公市區有一間吉他教室,我就買了一把吉他,到那裡學習認五線譜,學習彈古典吉他,在幼稚園裡,我也會教音樂,這也是當時打下的基礎。
珠算和彈吉他,這兩樣當兵時學會的能力,在以後我開設幼稚園時,都發揮了功效。所以,年輕人要隨時不斷充實自己的能力,總有一天,這些能力會派得上用場。
年輕時,每次從外地回到老家,我都會回到東榮國小看看,站在校門口,想到自己只有讀國小,就不禁流下眼淚來;有時看到揹著書包的國中生經過,還故意轉頭不看他們,因為我非常羨慕他們可以繼續升學。
雖然我只有國小的學歷,但是我從不因此放棄,不管工作再怎麼辛苦,我都全力以赴,「現在的幸福,是以前辛苦換來的!」我想要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學弟妹們,不要輕易的看輕自己,認真的把握每個一個學習的機會,努力奮戰堅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