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朱聰仁校長
整理:盧俊雄、游雅婷、李珍瓊
慘澹經營,默默耕耘,只想付出,不想收成
與朱校長相約多次,終於在星期六的早上,來到嘉義市興中街的老家拜訪。校長的老家位於市區最熱鬧的文化路旁,樸實簡單的普通民房,讓人想不到其內別有洞天。
穿過客廳進入起居室,電視正播放著圍棋節目。校長說,這是他退休後最主要的休閒活動之一。房內擺放著校長的書法作品,字跡優美,書桌上放著筆硯,顯示寫字也是校長的日常愛好之一。果然,訪問結束後,校長還親筆書寫並贈送我們每人一幅他的書法作品。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校長擁有一個美麗的小花園。在市區擁擠的空間中,能擁有一片充滿花香、流水聲和鳥語的小天地,令人非常羨慕。在這片美好的花香與淙淙水聲的陪伴下,我們和和藹可親的校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早晨。
以下是訪問的內容:
請問校長您在東榮服務的時間是什麼時候?當時學校的硬體設備如何?師資與學生人數又是如何?
我在東榮服務了17年,從民國四十三年到民國六十年。我原本任職於民雄國小,東榮國小原是民雄國小的分校,建設一年後就獨立,我是首任校長,而教師則是從民雄國小調來的精英。
一開始學校只有十二間教室及一間廁所,校園一片荒蕪,設備因陋就簡。運動場的中央是鄉公所提供的培養樹苗之地。當時有十二個班級,但只有一部教學。後來因海外人士回國,人口一時激增,教室容納不下,因此成立了豐收、三興、三個分校。一到三年級的學生可以在分校就讀,到四年級就必須回本校上課。
那時我的想法是,只要本校教室足夠,就撤回分校。後來三興分校獨立,其他兩校則因需求減少而廢止。
答:
在民國四十九年時,本校被指定為「嘉義縣北區示範國小」,當時全嘉義縣市只有三所示範國小,另外兩所是崇文國小與大同國小。
同年也被指定為「重點輔導學校」。
同時,本校被選定為「課程實驗學校」,實驗課目為公民與道德、衛生教育。在嘉義師範學院的輔導下,我們完成研究報告,轉交教育部,作為國小教材改革的依據。教育部專員吳鼎教授(曾任台南師範學校校長)定期蒞臨本校檢討並帶回研究成果。
有一次,教育廳潘廳長振球蒞校視察,未事先通知。我記得那是三月十日,植樹節的前夕,我正在操場旁和學生、老師們一起種樹,滿手泥巴,卻臨時要與廳長握手,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後來,我向潘廳長簡報本校的教學方針:
國語直接教學,不使用翻譯,提升語文學習效率。
按照日課表正常上課,不挪用體育、美術等課程來補數學或國語課。
視察期間,廳長看到學校充滿活力,運動場上有五、六個班級正在分組上體育課,他感到非常高興。隔日,他在台南師範的早會上發表感想,並特別提到東榮國小的表現,隨後報紙上也有大幅報導,讓本校的名聲遠播遐邇。
答:
從民國四十三年到任至民國六十年離任,整整十七年,一晃而過。我深感欣慰,因為東榮的校務能夠蒸蒸日上,校譽大噪,這一切歸功於在職教師的稱職與負責。他們認真教學,熱心協助,也積極支持與配合,使學校在短短十幾年間成長茁壯。
如今,我們的學生在社會上成為國家的棟樑與社會的中堅力量,大有人在。例如,嘉義高中的校長何經、彰化銀行的林襄理等,都是我們傑出的校友。
「慘澹經營,默默耕耘,只想付出,不想收成」——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同樣地,我也以這句話來勉勵東榮的老師們,繼續努力,把最好的教育奉獻給下一代。
朱校長熱情而健談,使我們的訪問非常順利,也讓我們獲益良多。在此,再一次感謝朱校長的付出與分享。希望校長有空時,能多回來東榮走走,除了回憶以往的事物,也能提供寶貴的經驗與建議,讓後進有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