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呂龍潭校長記實
口述 呂龍潭校長
記錄
林桂珠、曾岫珍、李惠蘭、甘秀祝
晴空煦煦,暖竊斜橫的午後,我們在李秋枝護士阿姨的引領下,來到嘉義市光彩街呂龍潭校長二女兒的家中,與樂觀開朗的老人家晤面。八十六高齡的呂校長溫雅健談,與前輩暢談教育,讓人如沐春風。
在古色古香的寓所裡,一邊欣賞房舍建築與雕刻的美,一邊展開對呂校長的訪問。訪問過程中,彷彿陪著他老人家回到二十多年前的時光,重溫舊夢的喜悅洋溢在溫馨的氛圍中,使這次的訪問賓主盡歡。以下是訪問內容記錄:
問:請問校長您在東榮國小服務了多久?
答: 我於民國62年9月到東榮國小就任,民國70年8月退休,共兩任8年。在我之前,有朱校長與林校長,我是第三任校長。
問:您在校長任內推展過什麼教育活動及建設?
答:
曾召開全縣北區校長會議,多次舉辦全縣教學觀摩會,並召開校內母姊會議。
我到任時,校舍是兩棟木造房子,校長室位於前棟的二樓。民國65年時,教育廳長官視察,我建議改建水泥校舍,但長官認為木造教室的優點很多,拆除可惜。
民國63年,動員學生到學校北邊的磚窯廠搬磚,興建司令台(中山台),當時是全縣最大的司令台。此外,還建有國旗台與校旗台,兩旁的字是由包逢徽老師題寫。
運動場四周種植榕樹,其用意有二:一為美化環境,二是運動會時可在樹下休息,不必搭帳棚。
每間教室前增建洗手台,讓學童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所需經費由募款所得。
因班級數增加,在校地東北邊興建四間水泥教室,其中三間教室以活動式鐵捲門隔開,必要時可拉開作為禮堂使用,並設有音響設備,這些是由劉鴻業先生捐贈的。他對東榮國小貢獻良多。
在新建教室北邊建造網球場兼排球場,操場東邊另建網球場兼籃球場。
民國70年,勸募歷任家長會長(第一屆至第十二屆)捐贈孔子銅像一座。
民國70年8月1日退休時,我贈送學校一座時鐘台。
問:服務期間,您有什麼得意或懷念之事?
答:
除了多項建設外,我最得意的是在教育界時,絕不向生意人揩油,虧心事不做。不過,有一件事一直掛懷,那就是學校運動場的排水系統不好,下大雨時會淹水。不知道現在是否已經改善?此外,家長委員劉鴻業先生對學校的付出最令我感動與懷念。(提及劉先生家道中落,呂校長不禁哽咽落淚,並提到劉先生捐造的國父塑像被拆除,也令他一直耿耿於懷。)
問:請校長談談您的教育理念。
答:
光復以前,我在溪口國小是教低年級的專家。一、二年級的教學不好進行,唯有耐心才能辦到。教其他年段也是如此,以忍耐精神指導學生,絕對不要體罰。如果學生做錯事,老師應該冷靜,想想學生為什麼會犯錯,再好好跟他說明該怎麼做才對。
我育有二男二女,從未打過他們。如果孩子犯錯,我會把道理說清楚。他們現在都很孝順,我感到非常欣慰。老師在教學中也應言教與身教並行,了解每位學生的特質,因材施教。班上誰調皮、誰活潑、誰愛講話或喜歡運動,老師都應對症下藥,千萬不要用體罰,體罰不僅無用,現在還可能惹上官司。
另外,家庭訪問非常重要。孩子在校的外表整潔與否,往往反映了家庭狀況。訪問中可觀察孩子的學習環境,與家長互動,這能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進而改善教學。
問:在您服務東榮期間,同事及師生的互動情形如何?
答:
校長應了解老師的優點與專長,給予發揮空間;老師則應了解學生的特質,絕對不要體罰學生。
秋枝阿姨補充:
呂校長在學校時,老師們相處和氣,每次自強活動時,校長總是親自帶動,笑聲與歌聲不斷。排球隊也是在校長任內成立,有一年還獲得全省冠軍,準備赴台北比賽,後來卻未能成行。校長退休後,大家都很想念他。
問:校長退休後,都做些什麼活動?
答:
退休後,我和太太常到加拿大大兒子家,參加同鄉會,教鄉親做菜,也自己種菜。加拿大環境很好,空氣清新,水質可生飲,冬天從十一月冷到隔年四月,但我對那邊的生活很習慣。前院種花,後院種菜,鄰居若發現你沒種花,還會主動幫忙,非常有趣。
記於2002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