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調查

生物資源調查是從事基礎生態學研究、物種保育、生物多樣性監測的基本工作。

本課程目標在使學生具備基礎生態調查能力,課程內容以實作為主,

內容包括陸域脊椎動物及無脊椎動物調查方法、水域生物調查方法、植物調查方法、水質調查方法,

以及抽樣調查、距離取樣法、重複捕捉法等常見生態調查方法之數理基礎。

01 – 初見 — 課程及計劃介紹

戲劇系及生態系,兩個原本不會有任何交集的科系,在敘事力計劃的影響下開始有交會。

王一匡主任希望透過與戲劇系的合作讓生態系的同學敘事表達能力有所提升,讓同學能夠以淺白的方式呈現實驗結果;婉容老師以照片證明敘事力的重要性,如何以照片講故事,增加大家對照片呈現的敏銳度;幸蓉老師透過自由寫作講敘了文字力的重要性,讓同學思考在不同創作時期的思路,讓同學自行對比兩者的差距。

/ 2022.02.25 助教傅小華 整理

02 – 景泓老師的攝影分享

照片的渲染力,往往比文字來得更直接更深刻。景泓老師分享了他在平面攝影上的成果,並分享了不管在哪個領域,都能透過拍攝技巧讓照片構圖及事件的呈現有所提升。

老師還分享了攝影展的籌備、過程及結果,每一張成功的照片都得來不易,能夠把事件重現的照片更是值得讓人思考。同學該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身邊時事,從日常生活中取材。

/ 2022.03.04 助教傅小華 整理

03 – 植物調查講解

謝宗欣老師介紹植物調查可利用的資源,並講述了實驗調查的室內先行作業及戶外調查時的注意事項。室內作業包括地圖辨識、樣區規劃、採樣計劃擬定等。

謝老師分享了戶外調查需要具備的知識:物種鑑定及樣區架設,樣區架設時還需要注意避免把其他物種忽略,並分享,植物調查的成果報告多與植物在地應用有關,如刺桐。

謝老師講解說,透過植物的數量,同學瞭解其演替速度及在該樣區是否優勢物種。每一株植物都有它的故事,而往往這些故事,都會反映在植物身上。

/ 2022.03.11 助教傅小華 整理

04 – 昆蟲調查講解

黃老師講解了昆蟲採集的技巧及注意事項,及因應目標物種及地型應用不同的採樣方法等。

昆蟲實驗多應用物種多樣性又或是物種豐度去呈現結果,其他則按情況使用不同的統計方法。

同學在課後因應老師的授課後選擇了適合的採樣方法並跟老師加以討論,以完成四月下旬的大埔生態調查之旅。

/ 2022.03.18 助教傅小華 整理

05 – 黃一峯老師分享

一峯老師從自身職業帶入演講主題,並分享從小到大在生活中引發他的創作、思考的事物。老師以五感及生活六元素作為例子,說明如何從五感及生活六元素中作照片題材。

老師也分享了他參與的節目的拍攝過程、苦與樂等。以最真實的故事呈現事情,照片便會是最具感染力,最能打動人心的。

/ 2022.03.25 助教傅小華 整理

07 – 兩棲爬蟲調查講解

兩棲爬蟲調查是生態調查中比較入門的調查,因為牠們相較於昆蟲的小體型更容易發現,

而且在熟知牠們的棲息位置、分佈位置、出沒季節及月份後,要在戶外找到常見物種還是相對容易的。

原謀老師講解了野外夜觀的注意事項,及介紹了出沒在日間或夜間的兩棲類,讓同學有一個基礎的概念。

/ 2022.04.08 助教傅小華 整理

08 – 水生生物調查及戶外紅外線攝影機使用講解

水生生物調查的採樣可以分為主動式採樣及被動式採樣,兩者的目標物種有所不同,同學在使用上應因應需求而自由切換,採樣的技巧老師在別的必修課上已經講解過,這次機緣巧合下再幫同學複習一次。後半部分的課堂主要用作講解戶外紅外線攝影相機的架設、使用等,講解完畢後老師便帶著同學前往榮譽校區的涼亭進行實作,紅外線相機主要是針對夜行性,又或是對人類十分警誡的動物,同學們在老師的講解下很快便學會了操作方法,獲益良多。

/ 2022.04.15 助教傅小華 整理

09 – 景泓老師攝影分享

景泓老師再次分享拍攝九宮格的技巧使用、以及不同手機平台的修圖工具推薦,老師分享了修圖工具的詳細使用方法及修圖效果、成果等。透過調整照片的整體亮度、曝光度等可以有效的改善現實環境中光線不足,又或是過度曝光的問題。

老師也鼓勵同學說,多練習多拍攝以熟悉自己的拍攝工具,並分享了單鏡頭、多鏡頭的相機不同的拍照效果。

/ 2022.04.22 助教傅小華 整理

11 – 景泓老師攝影分享/幸蓉老師的文字力分享

景泓老師分享戲劇系同學在連假期間拍攝的練習作品照,並提供了如何能讓作品更進一步的方法,老師提及說,希望攝影展的照片是能夠有所關連,而並非每個展區都以獨立主題呈現,讓觀眾能夠從展覽裡感到主題的連貫。

幸蓉老師分享了歷年來最為深刻的經典廣告台詞,帶出敘事手法會帶來不同的觀感及影響,又從不同的影片中找出影片的關鍵訊息,讓同學思考自己在創作時有沒有把中心思想帶出,並讓同學回顧第一節課的九宮格,整理在創作時的想法。

/ 2022.05.06 助教傅小華 整理

12 – 植物調查實作 — 巴克禮公園田調

宗欣老師在大埔田調後與同學討論,並把實驗樣區設置在巴克禮公園,

同學在早前已跟老師討論實驗題目,所以一到達巴克禮公園後便爭分奪秒的進行自己的實驗。

老師在課堂期間隨機抽問同學公園裡的植物物種,看看同學有否把大二必修課—植物分類學所傳授的知識及技巧忘掉,

氣氛愉快而融洽,彼此之間絲毫未受疫情所影響!

/ 2022.05.13 助教傅小華 整理

14 – 景泓老師及幸蓉老師的意見回饋

幸蓉老師在觀看同學為攝影展所準備的照片後,提出了她的看法及可改進的地方,

像是有些組別的文字敘述跟照片關連不大,又或是照片跟描述文字與照片的主題沒有太大的呼應,

讓同學在進行照片描述時,盡可能的呼應主題又或是與生活更為貼切,

為看展人士能夠更清楚更簡單的瞭解照片含義及拍攝者當下的心情,在一個怎樣的情況下才能拍出照片。

景泓老師在同學的作品上提供了許多構圖又或是照片描述的意見,

並稱讚同學以抒情手法所寫的照片描述在情感上更為細膩及有特色,

過多的說明只會變成圖片解說,而非透過照片敘述事件或感情。

/ 2022.05.27 助教傅小華 整理

16 – 第一次成果發表

幸蓉老師及景泓老師就著戲劇系同學及生態系同學的攝影成果照發表意見,

同學在上一次課堂後汲取老師們的建議作出了局部的修改,像是戲劇系同學在文字敘述上變得更為細膩,

更符合照片的意景等;而生態系的同學則是在老師們的建議下,

進行了照片替換、文字或主題變更等以更符合攝影展的原則。

/ 2022.06.10 助教傅小華 整理

17 – 聯合成果攝影展

疫情的到來讓成果攝影展變成線上的形式,但絲毫未減同學們對於別系同學作品的期待,

攝影展先由海味人生的藝文創作的同學作分享,幸蓉老師就著照片及文字的連結提供意見,

並說出讓她驚艷的圖文作品--跪,並讓同學注意設展時,版面會限制文字及照片的作用,

須注意排版及沒有辦法口頭表達時,如何能夠讓照片及文字發揮它的作用;

沿著海走的藝文教育的同學則是分享了三股攝影的部分,景泓老師稱讚同學傑出的觀察力,

並提出照片中缺乏人的出現非常可惜,但仍稱讚同學在物件及生活連結上的觀察非常到位;

停看聽臺南藝術的同學分享了以「臺南一角」為主題的攝影集,

米虹老師認為敘事力計劃讓同學能夠在課堂時間停下來觀察周遭環境非常的有義,並認為同學的攝影作品非常精彩;

生態調查的同學分享了調查期間的照片,禹緒老師驚訝於同學沒有分享動植物的照片,而是分享像旅行札記的調查過程,

讓他非常意外,景泓老師則以戲劇系同學的作品與生態系同學的作品作連結講評,

提出不同的特質、思考角度、知識背景的同學在日常觀察、關心的事情上都會有所不同。

幸蓉老師認為不同領域的人在敘事力上會有不同的表現方法,而且呈現的圖文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及體會。

/ 2022.06.17 助教傅小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