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介紹
計畫介紹
本計畫由國立臺南大學敘事力教師社群團隊策劃與執行,
架基於109年教師社群計畫所培力出的教師團隊和計畫場域合作夥伴之上,
並延續新創課程的教學成果,持續延展並擴充臺南里山到里海區域間的對話與交流。
濱海場域實踐仍聚焦於臺南七股濱海的三股社區及黃金海岸旁的灣裡社區,
持續加深與社區的合作連結,
此次則拓展里山場域至曾文溪上游的嘉義大埔地區,
創新對臺南府城文化的印象常集中於府城歷史古蹟,
將目光擴及至大臺南地區的山海河川流域、豐富自然生態環境、南瀛多元人文與歷史軌跡,
以培養臺南敘事的多元藝文和生態創作與展演人才為願景。
【課程群組架構圖】
【課程規劃執行軌跡之因果關係與結構關係圖】
設立「培養南瀛山海城鄉藝文與生態敘事創作能力」及「啟動藝文與生態展演永續臺南新城鄉流動再生」為課程主要議題,
對應 SDGs 永續城鄉以及優質教育為永續目標,進行計畫具體之規劃,以既有計畫的跨領域教師敘事力教學社群為基礎,
從課程設計的內容和目標討論建立共識,再共同發展執行出創新的教學流程與學習成就的評量方式,落實培養大學生發展
未來世界所需的4C 能力,致力為大學生們培養南瀛山海城鄉藝文和生態敘事的創作和展演人才,
以翻轉臺南既有的舊城鄉交流互動模式,進而帶動新城鄉的永續發展和文化新生。
計畫架構與執行要點
本次計畫結合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透過跨三院之專業領域課程及已開設之兩門新創通識課程,
帶給大學生從藝術、生態、文史三方面各專業領域與其他專業跨域結合的角度面向,思考脈絡並引發對於社會議題之探究,
培養大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臺南山海環境、文史生態並以多元藝術媒材進行製作及展演。
【操作策略及其結構關係圖】
本次課程將特別重視學生於在地場域中的議題探究能力,擬以PBL教學中ORID探究方法及Stream教學法,
融合科學知識與人文藝術的閱讀、寫作、創作展現方式,引導學生做跨領域議題探究和敘事力的多元表達,
嘗試帶領學生針對在地議題分組討論,策畫不同的創作方案來表達學生探索和批判的心得,
協助在地以新的眼光來回應社區的迫切議題與關注。
計畫目標
【核心議題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對應與關聯圖】
持續培養跨領域的教師社群,建立完善可行的藝文結合生態的跨領域敘事力課程模組,
持續教師間跨領域多元敘事力的成長交流,以及更多跨領敘事力課程的研發創造。
透過創新的跨領域敘事力課程及模組的執行,培養學生面對議題跨領域敘事力學習及解決
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臺南在地文化素材,創作多元藝文與生態跨領域的作品或活動,
設計出結合環境議題的文創產品之能力。
透過大學跨領域敘事力課程的執行與實踐,帶領大學生進入在地社區做社會實踐,且提供
社區解決當下迫切問題的多元方法和路徑,同時培力社區及學校能夠運用多元文化、生態
或跨領域的社會行動,持續培育改造社區的在地人力與人才。
分享跨領域的知識產出與方法建構及交流,也形成跨校學生討論的平臺與熱點。
刺激更多的師生投入臺南跨領域敘事力的實驗與實踐教學歷程,匯聚敘事力教學資料庫和
跨領域交流的知識學習平台。
鼓勵師生進行發表相關教學實踐研究論文的知識產出與教案設計,以達推廣創新課程之效。
110學年度敘事力計畫
「里山里海創生新臺南:藝文生態敘事攜手翻轉古都舊城鄉」
上學期課程回顧影片
110學年度敘事力計畫
「里山里海創生新臺南:藝文生態敘事攜手翻轉古都舊城鄉」
下學期課程回顧影片
110學年度敘事力計畫
「里山里海創生新臺南:藝文生態敘事攜手翻轉古都舊城鄉」
全學年計畫回顧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