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景觀與範圍面積
台江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陸域整體計畫範圍北以青山漁港南堤為界,南以鹽水溪南岸為界之沿海公有土地為主,臺灣本島之極西點(國聖燈塔)位於本國家公園範圍內。全區南北長約20.7公里,計畫總面積39,310公頃,其中陸域面積約為4,905公頃,海域部分沿海以等深線20公尺作為範圍,以及鹽水溪至東吉嶼南端等深線20公尺所形成之寬約5公里,長約54公里之海域,面積為34,405公頃。
歷史上的台江
古台江內海為臺灣西南部沿海由沙洲與本島陸地之間所圍成 的潟湖,17世紀以來,漢人移民逐漸以台江稱呼這個可以停泊千 艘海船的海灣。台江作為內海與外洋人群互動的區域,數百年來歷經不同政權的統治,見證了臺灣開發史,亦可以說是唐山過臺灣的歷史紀念地。
17世紀大航海時代來臨,歐洲國家興起海上探險與貿易活動,其中荷蘭更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積極向海外發展。荷蘭人曾在1602年及1622年在澎湖建立貿易據點,但因當時澎湖為明朝版圖,因而在1624年轉而以大員(今安平地區)為發展據點。
鄭荷之戰與此同時,鄭成功率領的明鄭軍隊,雖擁有金門與廈門兩處根據地,但 在清軍的威脅下開始另尋根據地,最後決定出兵攻取臺灣。1661 年(明永曆15年),鄭軍自鹿耳門港道進入台江內海,並在北線 尾島西北端登陸,與荷軍發生多次戰役,歷經約10個月時間,終 於在1662年2月1日與荷軍簽訂和議書後,正式取得臺灣統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