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們或多或少都知道,許多指導教授非常重視研究生是否發表國際期刊論文(paper),甚至將發表論文作為畢業標準之一。但為什麼教授們如此在意呢?主要原因如下:
研究生的畢業標準往往難以量化,因為每位學生的研究題目難易程度不同,即使在同一個實驗室內,研究方向也可能有所差異。因此,一些指導教授會以發表論文作為衡量標準。本實驗室的碩士生不一定需要在畢業前發表論文,但必須參與論文寫作;博士生則必須發表論文。這項標準對大多數研究生而言是可達成的,僅有極少數學生因個人因素未能達標。
每年全球都有大量的科學研究產出,若沒有適當的機制來分享,科技的進展將停滯不前。國際上通行的方式是透過國際期刊發表研究數據與實驗結果,使全球的學者能夠相互參考與交流,進一步推動知識的進步與創新。
有些研究生可能會疑惑,自己的研究應用性不高,科學上的突破也有限,這樣的研究發表有何意義?事實上,多數學術研究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一定距離,但這並不代表它們沒有價值。與企業研發部門設定明確商業目標不同,學術研究的核心在於擴展人類知識庫,使學者與業界人士能夠透過查閱文獻獲取更多知識。因此,即使是失敗的實驗數據,對於知識庫的累積仍具有相當貢獻,因為任何研究結果都可能成為未來研究的基礎。
最後,有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是否僅屬於研究生個人?答案是否定的。研究生的研究是在指導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並且依賴教授提供的學習資源、研究空間與經費等支持,因此研究成果應由指導教授與學生共同擁有,雙方皆為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同樣地,碩士論文與博士論文的研究成果也是由指導教授與學生共同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