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留學札記8-講法語的人都比較浪漫?
瑞士留學札記8-講法語的人都比較浪漫?
台灣的男人總是抱怨女生喜歡白人男性,對白人男性,尤其是法國人有著無藥可救的浪漫幻想。這也難怪,誰叫好萊烏電影、歐美文化揚名世界,麻雀變鳳凰劇情讓女生對於異國戀充滿著浪漫憧憬。近年來流行的審美眼光也以歐美長相較為吃香,每個亞洲人,無論男女,都希望有雙湛藍大眼睛,配上精靈一般的金色頭髮,加上白皙的皮膚和高挑身材,看到稍微好看一點的白人就覺得童話故事的公主王子出現在現實社會。
有趣的是,白人男性對於亞洲女生也有著浪漫的憧憬,總覺得亞洲女生五官細緻像個陶瓷娃娃,皮膚粉嫩,不像白人的皮膚有好多手毛腳毛又粗糙,黑色直長髮特別有異國情調,充滿東方神秘的色彩,不像白人的頭髮總是有自然捲。東方女生嬌小可愛的身形會讓人有小鳥依人的錯覺,溫婉依賴的個性感覺乖巧聽話。我們都知道,有很多亞洲女性很兇悍,是表面像貓的母老虎,根本不是西方人想的那樣子,但是亞洲女性的刻板印象的確讓西方人有種美好的幻想。
介紹完歐美白人和亞洲人給人的刻板印象,現在要進入正題,到底講法語的男人有沒有比較浪漫呢?第一個來瑞士認識的法國人是我的指導教授,休伯特(Hubert Girault)教授。他是土生土長的正港巴黎男子漢,憑著絕佳的數理天賦拿到愛丁堡大學的化工博士,之後便到瑞士洛桑聯邦理工任教。他年輕時金髮碧眼,中年後雖然身形不如年輕時精實,但是個性仍然瀟灑,放蕩不羈,一切的教條規定都只是參考用,幽默風趣愛開玩笑,酷愛美酒美女,年輕時肯定風流倜儻,是女生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校園裡的風雲人物。
我第一次到實驗室時,特地從台灣帶了一個唐三彩的駿馬小雕塑送給教授,教授收到後大笑三聲,然後就親了我的臉頰三下(右左右),當時嚇了一大跳。在法語區國家,這種貼面裡,也就是臉碰臉,嘴巴一邊發出”啾”的聲音,是種禮貌,尤其是收禮物的人,一定要親送禮的人。我雖然早就知道這種”禮貌”,但是還是被嚇到了,畢竟在台灣連跟別人握手都很少見了,這種禮儀實在是一時無法意會過來。教授好像也不在乎我傻愣愣地站著,對著旁邊的高大壯碩的俄羅斯男生說:”我是絕對不會親你的,哈哈哈”,然後就吹著口哨一派輕鬆,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走了。留下我呆呆的坐在位子上,心裡盤算著以後見到人到底要怎麼親比較不會尷尬。原來,貼面禮可以是男生和女生貼,或是女生之間貼,但是男人和男人是不貼的,我想這也挺合理的,不然他們絡腮鬍那麼多,兩個大鬍子貼在一起可能會打結。貼面禮這點來說,法國人以及瑞士法語區的人的確是很浪漫的。有些人聽到貼面禮,可能會憤憤不平地說:這就是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不過,這邊的風俗習慣確實是如此,好像也沒聽過別人會把貼面禮和性騷擾聯想在一起。
除了貼面禮外,”女士優先”也是一個令女生感到非常貼心的傳統。無論是開門、上火車、上公車,通常男仕都會主動開門給女仕。既使是教授,遇到女學生也是會開門讓女學生先走。歐洲的紳士風度傳統行之有年,雖然有些時候女權團體,或是男人們會抗議,女生又不是每個都弱不禁風,為何都要把女人當弱者照顧?我也不懂到底這個習俗是照顧女人還是看低了女人的能力,但是我覺得在現代,這項傳統是展現男性的優雅成熟,給男性一個表現的機會,當男士開門並且說”請走”的時候,女士通常會微笑回應”謝謝你!”,這時人們之間的關係就會顯得和諧溫馨許多,甚至可以進一步的延續更多對話,似乎比各走各的更有一些浪漫情調。
有些人說,這些"浪漫"的舉動都是表面的,我所聽過的法語區夫妻們,好像並不是每一對都是這麼浪漫,有些感情不好而離婚的夫妻,也是形同陌路。但是因為我接觸到的瑞士情侶們都比較低調,好像也不常提起兩人的私事,所以並不了解在表面的浪漫之下,是否私底下的生活也是充滿情趣,我猜可能因人而異吧。
雖然講法語的男人好像比較浪漫一點,但是女生也別有過多的幻想,認為自己會被當公主般的捧著。整體來說,法國講究個人主義(瑞士也有點類似),也就是無論男女都是獨立、有能力的人。他們也希望女生有自己的見解,能夠獨立做好工作,經濟獨立,生活獨立不過份依賴男人。像是亞洲這種”暖男”類型的男人,總是幫女人拿包包、做牛做馬當工具人,在西方世界可是比較很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