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學士班一年級 黃芯淇
前言
自主學習是現在所有人都必備的能力,有介於網路資訊發達,學習已經不再僅限於學校、補習班等特定場所,只要打開電腦、手機任何地方都能搖身一變成為學習場所。我想分享自己平時自主學習日文的經歷,以及我有利用哪些方法與科技來幫助我學習。
一、建立計畫
在開始自主學習需要建立明確的計畫和目標,就如同登山時需要一張地圖,為了與惰性對抗。自主學習是一場馬拉松,不是像平常在學校段考前臨時抱佛腳那樣可以草草了事,自主學習除了學習新知識、技術之外,也要學習對自己負責、時間管理。如果因為沒人督促學習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的學習效果不但不會好,而且很容易中途放棄。至於該如何制訂學習計畫和目標,我會先上網瀏覽他人的經驗、參考他人的學習計畫,還有我不會照單全收,會依照自己的狀況調整,為自己設立大目標和日期,接著安排每天的小計畫。起初我學習日文的目標只是為了看懂原文小說,於是我以日檢為階段性目標推進,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日文檢定可以幫助到未來出國留學申請,於是多了一份努力的動力。
在這個階段我們也要搞清楚自己的學習動機,可以是提升自己能力好找到更好的工作,也可以是強烈的興趣。總之這個動機要得以支撐自己在一天疲憊課後,還能願意拿起書本、電腦靜下心學習。制定好計畫,搞清楚動機後,接下來就是實踐了。
二、利用習慣的力量
開始執行計畫後,要面對的最大敵人就是惰性了,結束一天疲憊的課程後真的只想躺在宿舍什麼都不做,這時候安排的計畫就可以派上用場,在擬訂計畫時越詳細越好,最好是可以安排一個完整的時間段給自主學習,養成每天在固定時間學習的好習慣。我的計畫是把學習日文的時間訂在吃完晚餐後,唸完書後就可以看我想看的影集或電影。把學習外語這件事建立在我平常舊有的行為模式上面,並在學習後給予適當的獎勵。如此一來,就能自主學習變成一種習慣。
三、學習如何學習
不斷的優化學習方法也是自主學習重要的一環。就算開頭我已經建立學習地圖,但學習的過程中可能還是會遇到我當初沒有預料的事情,當進入學習瓶頸時,可以去找一些有經驗的人尋求「回饋」而不是一昧地往錯誤的方向直衝,努力固然很重要,但請不要努力錯了方向。
以我自身學習日文的經驗為例,我從小就看了大量的動畫,某天我突然發現就算拿掉字幕我也可以聽得懂,後來我在有關語言學習的書上看到這種「耳濡目染」培養語感的學習方式叫做「語言習得」,就如同小嬰兒般牙牙學語;而我們在學校這樣背單字、學習文法則稱之為「語言學習」。兩種學習方法都沒有錯。「習得」可以使得語言學習變得輕鬆;「學習」可以使得過程更為快速相輔相成之下,可以讓學習外語變得快速又輕鬆。像這樣當我了解到語言學習基礎架構後,就能更好地調整我的學習步調與素材。
四、實用工具分享
我目前有在使用一款叫做「Anki」的軟體幫助我記憶單字,它一款高自定義的字卡軟體,不過也因為他的高自定義複雜的功能勸退了許多新手,但就算不用那些絢麗的功能,其實只要把它想成是電子版的單字卡,它的功能並沒有很複雜,而Anki最強大的功能就是它會依照「艾賓森遺忘曲線」幫助使用者安排最高效的複習時間與頻率,讓「背單字」這件事變得更人性化。
語言學習最有趣莫過於文化交流,但大數的學生無法負擔出國留學的費用,這時「Netflix」就能帶我展開一場「數位留學」。透過影視作品我們可以聽到當地人使用語言的方式,與教科書那生硬的應答完全不一樣。這就是前面所說的用「語言習得」的方式學習,讓語言不再是死死的白紙和考試錄音帶。不過在題材上的挑選要注意一下,特別是日文,除了要選擇適合難度的影集或動畫之外,作品的設定也要是近代日常的內容,因為用日本動畫為了誇張有趣會使用一些沒禮貌或是奇特的說法,如果用錯詞彙而自不知,那可就非常尷尬了。
五、學習成果與展望
去年我報考了十二月的日文檢定N3順利通過了,不過在學習日文的路還很漫長,還有一句俗話是說:「考過N1才是學日文的開始。」,可見在學習語言的路上考級只是一種工具、階段性目標,如果真正想要精通一門語言,是多聽多看,慢慢累積實力。在自主學習最重要不是能在短時間內拿到多少證書、多好的成績,而是持之以恆不斷地增進自我,一步一步朝理想的自我邁進。
圖一、日檢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