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系二年級 黃廷宥
實在很難想像,此時此刻的我竟手持麥克風,主持著一場都是外籍生的一日遊。回想起一年前剛入學的我,進行一段對談都感到吃力。倏而間,腦內閃過了一幕幕我努力的種種過程……。
設定目標,勇往直前
由於未來將會是個國際交流更加頻繁的社會,所以使用外語跟外國人溝通的機會勢必會與日俱增。而如何使用流暢的外語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立場,就成了我下苦功的目標。我期許自己能學會順暢的英語口說,至少要能和外國人溝通無礙。倘若有幸,更能成為本籍和外國人之間的溝通橋樑。使得語言不再是阻礙彼此交心的屏障。
學習一門外語是非常講求環境浸潤的
我認為若要有良好的輸出品質,先要有高質量的輸入。那就是一個原則:「多聽多看」。
Input:請影音媒體幫忙,增強自己的底氣
許多的書面閱讀都受其載體所囿,跟日常生活中口頭上的用語有所脫節。所以我會看許多外國Youtuber的影片。因為其影片內容是我感興趣的,許多時候能夠在其說話的語境脈絡中,自然而然學會一個道地的俚語。若能自然而然地使用俚語,其實就是與該文化產生了一定的連結。如:TED-Ed是我每天固定會收看的頻道。一來畫面都是精美的動畫,內容又包羅萬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歷史。二來,影片配音員有不同的口音,澳、美、加、甚至還有印度口音!這無疑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讓我適應不同口音,對於我理解他人有極大的幫助。
此外,每周都看一到兩部的經典美語電影,除了跟外籍生能有共同話題(經典電影總是個萬年不衰的好話題),也能讓自己沉浸在全英文的環境中至少兩個小時。而我個人認為電影的對於聽力的輸入量又是更大的,在沒有開字幕的前提之下,是要全神貫注地聽角色的對話。久而久之,就會開始習慣、開始理解該段落的重點,聽英語就跟聽母語中文一樣自然。我最推薦的電影是《愛在三部曲》全片以大量的對話構成,對於訓練聽力有很大的挑戰,但也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好機會。
近年來,隨著podcast的興起,我便於閒暇時聽全英語的podcast頻道。這種訓練又更加不同:完全捨去了視覺的輔助,純粹仰賴聽覺與聽力。這種感覺就形同有個真正的外國人在與你一對一對話。習慣過後就會開始熟悉與外國人聊天的感覺大概是如何,是一種很家常又普通的小訓練。但這才是最重要的呀。外語就是要學會學以致用,應用在生活中的隨時隨地,語言才會越說越活。
Output:從牛刀小試到大展身手
接下來另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輸出了。而我們中央大學內便提供了非常優良的口說資源。那便是English corner & English café。
在English corner內,藉由每次主持人所準備的主題,我們可以訓練對一個特定主題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透過聆聽同桌朋友們用什麼樣的方式、句構、單字,來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當場發現了別人有比較好的說法,我們可以立刻修正,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夠持續進步;而我也毫不吝嗇與人分享我自己目前最佳的說法,彼此就是要坦誠相待,如此一來才能夠教學相長,一同進步。
而在English café中,則是透過遊戲,時而結合節慶,學到許多生活層面就會觸及到的英文。而且該活動的形式其實也很像去外國找陌生人攀談的情境。要一直聊天直到找到倆人的共同點,這樣才有機會交到朋友。在那個當下要結合聽力、腦力、口說力等能力,其實是最困難,也最全方位的英語口說訓練。以文化、交朋友做為媒介,學習更多貼合生活的用語,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口說活動。
圖一、英文自學活動證書
圖二、最高榮譽證書
Make it happen.:劍會越磨越鋒利,勇敢突破一次次極限
此外,由於我的社團能夠接觸到許多外籍生,所以在幫助他們的時候自動切換成全英語模式,便是我培養出的技能。他們的國籍橫跨整個五大洲三大洋,有來自亞洲的印度籍、越南籍、印尼、韓國、日本等等;也有來自歐美的法國、德國、加拿大、美國、海地、巴西等等,不勝枚舉。當我們間的共通語言只剩下英文,此時英文溝通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隨時隨地都能夠在兩個語種間切換自如,這才叫真正學會「使用」語言。在幫助他們、與他們的互動之中,我的英語口說力著實有了顯著的成長。畢竟,這就是所謂的「實戰」吧。
而這不也是我當初苦練英語口說,所想要完成的目標嗎?
一旦實戰經驗積累多了之後,會發現我們彼此其實都差不多:大家都是真誠地彼此相待。唯一的不同就只有母語不同。但對於大多數外籍生而言,英語也並非他們的母語,程度也跟我們差不多。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們都是一樣的啊。實在無須自餒,也無須擔憂自己達不到很高水準的英語力。因為英文就是要拿來用在溝通的啊!溝通既已無礙,那不就達到語言最主要的目的了嗎?學了一堆學術上艱澀的專有名詞又有何用?倒不如大大方方地向他們問聲:How are you?
此時,我被帶回現實世界。眼看著底下這群初來乍到的外籍生們,他們眼中閃耀著對留學生涯的欣喜,點燃了我胸中那股使命感。我願用英語口說架一道溝通的橋樑、我願成為台灣人與外國人之間的橋樑。一同回到建造巴貝爾塔之前,那個共用同一種語言、那個人們彼此交心的時代。
圖三、跟外籍生們剛做完藍染的合照
圖四、和外籍生一同做藍染
圖五、和外籍生去逛鶯歌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