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語文學系四年級 洪芮妮
「舀起一匙剛浸過瑪德蓮的熱茶到唇邊。溫熱且摻著蛋糕碎屑的茶水一沾染上顎,我不禁一顫,停下動作,專心感受那一刻在我身上發生的絕妙變化。一種難以言喻的快感貫穿我的感官···突然,記憶甦醒了。」
Marcel Proust,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普魯斯特的瑪德蓮,就像我的草莓塔。
無論多少次經過甜點店,看見冰櫃裡那唯獨對著我閃閃發亮的草莓塔,總是止不住偏愛地盯著它多看幾眼。彷彿買了禮物回家,儀式性的準備刀叉切下一小口,酥脆的塔皮混合著酸甜馥郁的草莓果香,再加上令人有點抗拒卻又莫名喜歡的杏仁奶油香氣象徵性的衝進腦海裡,我總會想起那張照片,還有我的夢想。
我的夢想,有甜甜的味道。
幼稚園畢業典禮結束後的餐會,每個人家裡都必須帶一道拿手好菜來跟大家分享,不外乎都是孩子們喜歡吃的食物,義大利麵、咖喱飯等等等,大多都是正餐,點心也都是簡單的薯條、三明治。十多年前,做甜點當興趣的人並不多,但,我爸是特別的那個人。假日有空,我常會去翻找陳列在書櫃裡的其中一本甜點食譜,要爸爸像變魔法似的把這些甜點做出來給我吃。烤餅乾、日式焦糖布丁、布朗尼、戚風蛋糕···不知不覺,那些跟著爸爸學打蛋攪拌與裝飾的過程,不只認真做出了各式各樣的甜點,連製造出的回憶也是如此,淡淡甜甜的始終縈繞在心裡。出發前,身為攝影師的爸爸,特地拿起相機替六歲的我與草莓塔拍了一張合照,紀念我人生第一個畢業的那天。但,那天特別的不只如此,更深刻的是我下定決心想成為甜點師的開始。小手捧著和爸爸一起做的草莓塔,一端上去立刻就成為全場的焦點,不確定是草莓本身隨著刷上一層的鏡面果膠在閃閃發亮,還是因為圍繞在甜甜奶油味空氣裡做甜點這件事本身,就讓這整個記憶始終在腦海裡閃爍。
想起那時第一次吃到草莓塔的瞬間,夢想的畫面早已浮現—在一間屬於我自己的甜點工作室,有陽光灑落的,烤箱滴答滴答,旁邊的爐火正在熬煮新鮮的覆盆莓果醬,而我手裡捏著塔,做的正是小時候的我正在吃的,回憶的味道。
「總有一天我一定要成為甜點師!」嘴裡咀嚼著塔皮與草莓,我心想著。
然而,尋找回憶味道的旅程如果很容易,故事就不會那麼印象深刻了。
我們一定都寫過這樣一篇的作文—我的夢想。當然,我把草莓塔與甜點夢都寫進去了。「做甜點?這樣你要去法國留學嗎?」「會有錢賺嗎?」「那幹嘛還要唸書?」「去做別的工作比較好啦!」身邊的人聽完草莓塔的故事,幾乎都會問這些令我忍不住懷疑自己這個夢想是否過於浪漫且不可行。小時候還在迷迷糊糊找尋自我價值的階段,當大部分的人都不是那麼支持時,似乎很容易就會放棄。但最殘酷的問題,上述都不是。「那你知道低筋、中筋、高筋麵粉的差別嗎?」基本到不行的烘焙常識,卻是第一次真正考倒我的問題,我竟然答不出來,也就回答了前面所有人問我的以及我捫心自問的問題。覺得自己好像做不好真正的甜點師,就像沒有成功發酵的麵團,我的夢想還沒送進烤箱前就失敗了。
「好吧,那就當休閒興趣就好了。」
後來夢想的職業換過幾個,在乎學業成績時想過當個老師、看見別人閃閃發亮的樣子也想和他一樣成為一個廣告人、誤打誤撞讀英文系後想過當個地勤···但總覺得都少了一點什麼,好像這些夢想不曾真正屬於我自己。但,還在找尋的過程中,甜點當作休閒興趣這件事幸好沒有被放棄,或許是因為當作興趣所以比較不會給自己壓力,我仍然會在有空的時間進廚房做甜點當作快樂的充電,並且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吃。有可能少了某種壓力,就讓我能繼續浪漫一點的做夢。製作的過程中,比較能夠自由自在的想像,或許這個加這個會很好吃?或許這個食材換成那個食材會很棒···。而為了做出想像裡的口味或甜點的模樣,不由自主的,我開始著迷研究起如何做好甜點,以興趣的方式。
以前的我踏進書店從來不買書只看書,但後來唯一會讓我帶回家的都是有關甜點的食譜書;和朋友去吃下午茶,除了練習把甜點拍的好看之外,也會細細品嚐別人是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甜點的,偷偷在腦海裡記下每一間甜點店的冰櫃陳列;打開社群軟體總會去看看最流行的甜點是什麼口味、賣什麼,無時無刻尋找新的靈感,同時筆記別人是如何經營自己的甜點帳號,也不停的找世界各地甜點師的影片觀摩。就這樣的,邊學邊做,而每做完一個新甜點,我都會替他們拍照上傳,原本只是很想要把它們漂亮的模樣記錄下來並跟大家分享,不知不覺,就成為了我的日常生活。
照片發著發著,「不如自己也來做個社群平台的甜點工作室吧。」在很多朋友的支持鼓勵下,這個想法時不時出現,慫恿著自己快點去達成以前沒有勇氣達成的夢想。或許現在的我跟以前比起來,確實是更浪漫地在想像這個甜點夢,但這份浪漫,如今卻是推著我要勇敢實踐夢想的力量。真的成立了屬於我的甜點工作室後,開始賣從小就跟著爸爸一起做的那些甜點,製作、拍攝產品、行銷、甚至LOGO設計、寫文案、成本計算、社群平台經營等等等,也都是邊做邊學習,從零開始一點一滴建立起來。
不知不覺,甜點師的夢想重新回到我的人生軌道裡,為了讓自己除了能勇敢做夢之外還要同時具備專業性,我也參加了許多甜點工作室與西點烘焙丙級證照的課程。就這樣,這些一路走來也拼拼湊湊的讓小時候的我的夢想變得完整了起來。在這過程中做的每個甜點,都是從我的回憶而來,也同時替我創造了更多美好的回憶,屬於我自己的甜點工作室的那個畫面,好像真的有機會從夢境變成真實。
而我當然沒有忘記這整個夢想的起點,草莓塔。
於是成立工作室的這年,我拍了一張二十二歲的我與草莓塔,除了復刻那張六歲的我與草莓塔的照片,也終於復刻出了那有草莓塔味道的夢想。
瑪德蓮蛋糕效應之於草莓塔效應,我很相信吃到一個好吃的甜點是有可能會在別人的生命裡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哪怕只是一瞬間,又或許也有可能影響他一輩子。
所以,我的甜點工作室「小花製造所」會繼續在烤箱裡開花。每當別人吃到我的甜點時,希望也能帶給客人屬於他們自己那美好的madeleine moment。
圖一、六歲的我與草莓塔
圖二、二十二歲的我與草莓塔
圖三、我的甜點工作室:小花製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