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芳苑海牛
全台灣唯一用海牛下海採蚵載運的百年漁法,就在芳苑。為了讓消失中的漁法,深刻留在人們的記憶當中,有第三代的蚵農,利用假日,讓遊客坐上牛車,體驗採蚵的辛苦。
在彰化芳苑臨海的小漁村裡,找到今年86歲的李福相,在地年紀最大的討海人,他從事採蚵工作有60餘年,他步伐緩慢的走在鄉間道路上,到樹蔭下餵海牛小白吃飯。自採蚵工作退休後,有感於環境改變,蚵農生存不易,李福相帶著小白轉型,與「海牛驛站」合作,載旅客入潮間帶體驗蚵農生活。
工業的發展與轉型:早期與現在工廠產品製作方式的不同
一「織」獨秀--不參賽也能得世界冠軍
(我們的島 第1240集 2024-01-22)
服務方式大不同:1.為了因應各種需求 2.科技的發展
生活中的物品是怎麼來的?(鉛筆)
家鄉人口的分布:自然資源影響家鄉的人口分布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第370集 2006-09-11
家鄉人口的變化
【台灣人口史】
新總統挑戰 – 人口 國家的命運|公視 #獨立特派員 第852集 20240515
TVBS新聞
TVBS新聞
生肖會影響出生人口數?
台視新聞 107.08.30
台視新聞 113.12.15
第三單元--46頁--台東太麻里鄉:多良車站、三角漁網、金針花、釋迦、普悠瑪(卑南語Puyuma )火車
2019.05.30
2021.09.14 台視新聞
2021.08.19 台視新聞
第三單元:家鄉的運輸
第三單元:家鄉運輸大不同 -- 幸福巴士
第三單元:網路通訊的影響
第四單元:家鄉的自然風貌
2021年12月5日
故事藉由北方遠來度冬的黑面琵鷺,小琵的視角,帶領讀者俯瞰400年的台江,從海而來,一頁頁展開台江的地貌、人文、古蹟。歷史是鹽田白玉、魚躍水中、鳥兒顧盼、砲臺遺跡、安平夕照,一畦畦的魚塭,一列列的蚵架,街弄交錯,琅琅書聲。本書從鳥的視野開啟故事軸線,陪伴讀者遊歷台江,讓歷史走入您我生活之中。
第四~1單元:家鄉的風貌
第四~2單元:家鄉的特產
第四-3單元:愛我家鄉
台南將軍區不只土地富饒,出產各種新鮮食材,也孕育台灣傳統工藝的職人。從將軍起家的「金合成銀帽」,是一家有近百年歷史的老店,接手的第四代吳尚翰,與其他返鄉青年不同, 沒有選擇到外地闖蕩,而是從小就決定扛起家族的佛帽事業,讓曾祖父吳腰所傳承下來的技術,在他手中繼續發光發熱。
聯合報 United Daily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