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慈心華德福幼兒園與高中附設中小學創辦人
慈心華德福實驗教育計畫主持人、東吳大學社會學碩士、全球華德福組織認可之學校領導人、財團法人慈心兒童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董事,多年來致力於台灣教育運動、環境教育與健康社群的營造。
以華德福教育辦學並視此為教改實踐場域,以華德福教育理念與在地文化相遇相融,融入穿出之間,形塑了教改實踐的組織文化與健康的教師團隊。
慈心兒童教育基金會 ──以幼小兒童及社群為關懷主體的基金會
純淑老師的生命步履,從四十多年前反六輕、410 教改開始,不知不覺綿延成一條教育的長河。
數不清的老師與家長,認同她對教育本質的主張,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如同細流與山泉匯聚,蘭陽平原從最初的五個家庭,堅毅地構築起慈心社群。
眼前大家看到的慈心,已在2015 年完成K-12 一貫的實驗學校,成為上千個家庭安身立命之所。
陪伴著慈心邁入第三個七年之後,自稱有點老又沒有太老的純淑奶奶,下一個內心深處的長願是什麼?
她看到了哪些小家庭的艱辛和社會的挑戰,以至於還需要成立另一個以幼小兒童及社群為關懷主體的基金會?
猶如一場「生命之舞」,慈心兒童教育基金會由孕產、幼囝仔、代間,一直到臨終關懷,希望能為社會奠基一種溫柔的光亮與愛。
邀約您一起以柔細的心,為健康平衡的自己、孩子與社會,攜手走一條長路。
帶著覺知的種子禮物,回到原點
耕植健康社群的文化生活
慈心兒童教育基金會成立於2019年,距離慈心托兒所1977年開辦已是四十年後的事,長長的時間,小小的故事,得由這裡說起!
為孩子教育「捙臼弄甕」—城鄉翻轉
純淑老師的生命步履慈心托兒所開啟了慈心教育團隊「轉化」的歷程:當時幼教環境五、六十人一班,往下沿襲小學的再版教育,慈心托兒所則反其道而行,縮減班級人數、不教孩子寫字,盼望能尋覓一個「讓孩子喜歡學習、老師的專業被尊重、父母可以放心交託孩子給老師」的教育實踐典範。
18年後,1996年在臺灣社會朝向自由民主、企盼教育改革實踐的氛圍下,慈心托兒所轉型實踐「從情意出發,在環境取材」,重新重視環境與人的生命連結,呼籲臺灣教育正視教育的本質,反思教育的目的與價值。
2001年成立「人智學教育基金會」推動公辦民營,創辦小學,接著與慈心團隊繼續開展國中、高中,並在2015年成為臺灣第一所由幼兒園作為起點、完整開創出K至十二年一貫的公辦民營實驗學校,這一趟行旅,不僅開啟陪伴幼兒至青少年成長的旅程,也開啟了一趟不可思議的民間社會力參與教育多元實踐與政府合作的實例。
重回教育轉化工程的出發點,建構生活文化平台
學前教育與高中教育密不可分,猶如一條無形的神聖連結,承載著孩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細緻又直接地串起親、師、生的生命開展。在一個階段性完成的當刻,純淑老師說她一天比一天更清楚孩子的需要,特別是從幼兒園到高中,再回頭看零到三歲年幼的生命需求是很不一樣的。
學前教育需要展開新的轉化力量來支持、因應快速變化的社會局勢帶來對教育、對教師及家長的種種教育挑戰。
成立慈心兒童教育基金會主要目的之一是延續辦理公辦民營學校呈現台灣民間的社會力,主動積極參與政府實踐理想的教育革新工作,支持學前教育從孕產到暖陽進而深耕健康的三元社群文化。
其二,推展代間教育以台灣早期的珍貴的生活文化作為串聯現代教育知識的偏頗,以及知識和生活的落差。
其三,深耕社群文化擴展孩子眼前的大人對華德福精神的理解。
所以基金會創立後,首要工程是辦理華德福幼教師資養成課程,期待帶領幼教工作者從自我認同、自我教育、自我轉化到群體共創,堅定教師內在生命的使命。
2021年完成生火料理廚房,這兩年來透過生火料理廚房聚集孩子的父母和阿公阿嬤甚至阿祖的生活智慧,節慶的意涵再度被記憶激盪出來,生活文化平台也真實地凝聚出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在人與自然、世代之間,透過「共生」、「共學」、「共老」、「共創」,形塑生活教育的平台,建構代間輪轉的新社會圖像,再創台灣珍貴的生活文化,並在人智學理念下朝向三元社會的實踐,這是慈心兒童教育基金會創辦的使命,也是這個基金會的承擔與願力。
純淑老師從沒放棄與團隊持續行進華德福三元社會理想的健康生活,並積極地經營健康的社會力量,耕植更多健康社群的種子,也落實當年辦學的初衷—「以學校作為健康社群的種子,賦予學校新的社會圖像」。
讓眼前不同世代的大人抱著學習的心,彼此真誠相互往來,生活教育不置身於學校教育之外,孩子徜徉在天地、家庭、社群間,在家校鄰里的相互關懷體貼之中,進入真正的學習與成長。
如果教育成為社會、學校、家庭間的一門社會性藝術,讓代代之間存在傳承與開創的欣賞與感恩的常倫中,一起看見家庭教育與家庭文化的價值。當所有生命共同交織成長,生活趣味於日常中自在流串,孩子也就自然而然成為健康社群的一份子。
在慈心兒童教育基金會邁入第六年的此刻,除了日常生活文化的耕耘,我們好像也感受到引介人智學觀點對有限生命輪轉的認識時機似乎已然成熟。生命之舞~「初探生死的光亮與愛」是為社群奠基人智學觀點的臨終關懷,為往生者在轉化身軀的自由與自在莊嚴,也為在世的子孫和親朋好友注入真誠感恩欣慰的美德情操,釋放離別的憂傷。
慈心兒童教育基金會在純淑老師內在堅定的意志下引領著一群幼教人為學前教育與社群,走一條社會教育的長路!
期盼為臺灣學前教育與家庭教育引入活水──
找回人與自然的連結,邀約在孩子眼前的大人齊心共創,成為守護臺灣幼囝仔的童年生活典範,同為有天、有地、有溫情的共好夥伴!
人間深情亦是天地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