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望遠鏡2022年的現況是?

位在北極圈內的 “格陵蘭望遠鏡” 從 2018 年開始加入 「事件視界望遠鏡」(以英文縮寫 "EHT"為其簡稱)的全球連線觀測,觀測資料仍處理中,2019年的EHT因技術問題被迫取消,2020年因疫情嚴重也無法進行,在2021年4月間的EHT全球觀測活動中,我們已透過遠端遙控的方式,從位於台北的中研院天文所操作望遠鏡,加入了觀測。

2021年4月間的EHT全球觀測活動,格陵蘭望遠鏡團隊採用了遠端遙控操作的方式,在望遠鏡所在地位置的工程師協助下,由台北中研院天文所遠端觀測室施行觀測。

2022年4月間的EHT全球觀測活動仍舊是以遠端遙控操作的方式,從台北中研院天文所遠端觀測室施行。背景的上排中央螢幕以分割畫面顯示團隊成員從世界各地來到螢幕前合影留念。

大家可能知道,提昇望遠鏡的角解析率可藉由兩種方式達成,一是望遠鏡的鏡面變大,二是用更短的波長(=更高的頻率)。

對於EHT而言,最理想的預期是由於格陵蘭望遠鏡的加入,EHT 的解析能力將最多可以提高到10倍。

有點容易弄混的是,角解析率的數字越,事實上表示解析能力是越。格陵蘭望遠鏡加入後,EHT的鏡面尺寸(稱為「基線」,也就是兩座望遠鏡間的最遠距離)達到將近9000公里,解析能力顯著提高。

第一位建議把望遠鏡放在格陵蘭的中研院天文所副研究員淺田圭一博士,在2019年4月的中研院記者會中曾經表示,根據2017年EHT共7天觀測中的4天獲得結果,我們已知較長基線得到的信號相對穩定,而較短基線的信號則顯示出會隨時間快速變化。鑒於我們不認為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和自旋會隨時間而快速變化,因此,這已知的觀測結果表示,欲得知在事件視界附近和廣義相對論相關的特性,較長基線觀測將能提供比較好的資料。由於格陵蘭望遠鏡是EHT最長基線的端點之一,未來在驗證廣義相對論的科學方面,格陵蘭望遠鏡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將望遠鏡移到格陵蘭島冰層最高處,對於更短波長(更高頻率)的觀測而言,是必要的。雖然圖勒空軍基地是一個滿不錯的落腳點,但它位於海平面,海拔低,在望遠鏡上方,空氣仍很多。相對地,「格陵蘭峰頂」則位於海平面以上3200公尺,海拔高,大氣稀薄許多,水氣含量更少,這非常有利於高頻觀測。

格陵蘭峰頂是非常寒冷的(-60℃),大氣中大部分的水氣都結冰,水氣含量更低。較低的水氣含量意味著我們想觀測的天文目標(譬如說M87黑洞)所發出的大部分高頻電波,望遠鏡都能接收到。在地球上,先天條件這麼優異的站台地點非常稀少,僅有夏威夷的毛納基峰頂(即JCMT和SMA所在地),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ALMA所在地)和南極望遠鏡所在的南極等幾個位址,可與格陵蘭峰頂具有的條件相提並論。這少數幾座條件難得的望遠鏡,在以最高頻率觀測時,能提供最優良的角解析力,可望將目前黑洞陰影影像的解析力再提高10倍。

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員兼夏威夷運營副所長陳明堂博士進一步解釋說,我們目前正在研究的是,如何將望遠鏡移至格陵蘭峰頂站臺,以及如何在峰頂上蓋出一個望遠鏡站台。峰頂站臺不僅位置偏遠,天候和地理環境惡劣,能用的水電等基礎設施也非常有限。我們目前是在圖勒站點測試天線和零件等,目標是繼續提高望遠鏡的可靠性。

丹麥已表示希望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努力。我們將與經驗豐富的丹麥研究人員合作,看如何能將望遠鏡運送到位處偏遠的站臺地點,並建造望遠鏡和水電等基礎設施等。中研院天文所和丹麥天文學家就格陵蘭望遠鏡相關的科學研究合作計畫細節已開始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