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Coleus amboinicus
產地:原產於東非和南非。
分布:屬於 南洋植物,多分布在印度、菲律賓和馬來西 亞等地原產於熱帶美洲,明朝引入 中國栽種,由於可防蟲蛀,多被用於芳香劑。
外觀:葉對生,葉片肥厚肉質狀,心形或近心形,,基部楔形或廣楔形、心形,先端鈍圓形或突尖,粗鋸齒緣輪繖花序,花序軸長 ,小花多數,輪狀著生,小梗纖細。花萼卵形,黃褐色,先端 2 純裂,淡紫色或暈紫色,下部細管狀,上部異形唇裂,上唇近圓形或扇形,直立,如旗瓣,下唇廣舟形,直伸,基部對生 2 枚小裂瓣,長橢圓狀披針形;雄蕊 4 枚,2 強,球形子房,細小,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柱頭 2 歧。
用途:1.葉或葉供藥用,主用於妊娠嘔吐、胃氣痛及預治流感,為芳香健胃、解熱、鎮吐劑,其芳香油具有濃烈的香味,可作優良的定香劑,同時又是白玫瑰和馥奇型香精的調合原料,又可與香根草油共用作?東方型香精的調合基礎。
2.藥用:性味:地上部分:辛、微溫效用:地上部分: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為芳香健胃藥,治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溼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解熱鎮吐劑;外用治手足癬多被用於芳香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