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佩服的運動員是戴資穎,她年紀輕輕就為臺灣拿到了奧運羽球的銀牌。她出生在高雄,三年級就開始打羽球,十七歲參加國際賽得到大獎,後來得獎無數,令我十分佩服。
小戴姐姐最讓我佩服的是她在六年級時,拿到全國羽球排名賽乙組冠軍,躍升甲組,成為臺灣史上最年輕的甲組選手。其實戴資穎小時候常輸球,但她說:「輸了才能了解自己的錯誤且改正。」她也曾想過放棄,但她又拿起了球拍,決定從今天起不再放下,她的這個決定令我十分感動,這讓我成了她的球迷。她在二一六年當上了世界球后,成為臺灣引以為傲的臺灣之光。
在戴資穎身上,我學會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到底,只要不放棄,夢想就可能會實現。她說對自己好的事,就去做,所以就算輸了,也要像她一樣將「輸」這件事轉變成讓自己更進步的方法。對戴資穎所說的「輸」,以前我認為輸是代表我很弱,但現在我的想法慢慢的和她一致,我想,如果輸了就要從中去發現,並學習有哪裡可以再改進。
雖然我可能不會成為運動員,但小戴姐姐有過人之處及豐富的人生經驗,還是可以成為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像她一樣勇敢,在達成目標前絕不放棄,也不怕挫折失敗,給自己多一些成功的機會。
404 李詠琳 我最佩服的運動員
指導老師:李素芳
根據網路媒體<<親子天下>>統計,有高達62%的學童在國小前就擁有自己的一台手機,僅有34%的家長認為,小孩至少要國中七年級才可以得到手機,但究竟為什麼家長會給自己的孩子一台手機呢?這原因值得好好思考,而<<親子天下>>也做了這樣的統計,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因為家裡剛好有多出來的手機,才讓孩子使用,並無其他真正的目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討論「小學生該不該擁有手機」這個問題吧!
支持小學生擁有手機的人表示,小學生擁有手機,可以幫助學習,除了在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上網查外,還可以方便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對於平常自學能力強的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除此之外,手機也可以用來打電話,在父母有急事時,可以緊急聯絡孩子;在小孩遇到危難時,小孩也可以立即聯絡父母。還有,現代的父母通常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手機可以下載一些遊戲、觀看影片的應用程式,可以讓孩子在無聊時,放鬆心情。另外,手機上也有許多社群軟體,可以隨時讓小孩和朋友分享生活點滴。
有利,當然就有弊。如果小學生擁有自己的一台手機,很有可能不會用正當的方式使用手機,而是一直沉迷於遊戲、影片,不僅如此,小孩過度沉迷於手機,也可能導致視力變差、成績退步等問題,所以家長應該有一些正確的配套措施。首先,可以使用三零一零規則,使用30分鐘休息10分鐘;其次,跟小孩約定好,要成績一定要達到一定的水平才可以擁有手機,如果退步了,那就要收回;最後,還要跟小孩約定,一天看影片或玩手機遊戲的時間,並使用管理程式監控,如果超時,隔天就不能使用手機。有了這樣的規則,就不用擔心剛剛上面講的問題,也可以讓手機發揮真正的功用。
手機,可以是一個「工具」,但常常也可能成為「玩具」。因此,我認為如果小孩要擁有一台手機,家長就應該事先和他約法三章,告訴他使用手機的時間、規則等,事先溝通好後,就可以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所以,我支持「小孩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擁有手機」。
605 余浩誠 小學生該不該有手機
指導老師:陳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