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音雙關語

X草泥馬X

X趕羚羊X

諧音雙關語 巧妙各不同

一個詞,除了本身的意思以外,因為音同或相近,而含有另一個意思,就叫「諧音雙關」。「諧音雙關」是俏皮又有趣的修辭,我們一起來認識它。

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大家熟悉的「諧音雙關」。例如:

●過年時,把「春」「福」倒著貼,表示「春到」「福到」。

●年夜飯吃「魚」,表示「年年有餘」。

●吃「年糕」象徵「步步高升」。

●吃「蘿蔔」象徵「好彩頭」。

●吃「長年菜」是希望能「長命百歲」。

●吃「柑橘」代表「大吉大利」。

●吃「蘋果」象徵「平平安安」。

●結婚宴席上吃「棗子」、「桂圓」,是希望新人「早生貴子」。

考季裡,為了求考試順利,有些家長會給孩子一些吉祥物,例如:

●「芹菜」,希望考生「勤學」。

●「蒜」,希望考生會「算」。

●「蔥」,希望考生「聰明」。

●「糕餅、粽子」,希望考試「高中」。

●「鳳梨」,是希望「好運旺旺來」。

以「諧音借意」的方式形成的「歇後語」也不少,例如:

●禿子打傘--無法(髮)無天。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量)。

●廚子回家--不跟你吵(炒)。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廁所裡撐竿跳--過分(糞)。

送禮的時候有一些忌諱,是因為「諧音」,比如:

●送禮物不送傘,因為「傘」和「散」諧音。

●朋友生日或新居落成,不能送鐘,因為「送鐘」和「送終」同音。

●親人、朋友不要分吃梨子,因為「分梨」預言「分離」。

●愛賭的人忌諱人家送「書」,因為他怕「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