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7 Research杞人憂天
[杞人憂天] 這則寓言,常用來諷刺那些不必要的擔心,但也有人用其表達一種憂患意識。請同學深究下面問題且於3月7日前貼到MOODLE上.
1. 你常思想什麼問題?
常想的問題一定是很重要的問題, 有哪些問題呢?
那些問題的內容是什麼?
你怎麼想?如何解決呢?
每次的想法有何不同?
找到解決的方法了嗎?結果呢?
2. 世界末日相關議題.
3. 壓力的級數與解決之道.
各式各樣的朋友
1泛泛之交:普通的交情,並不是知心的朋友
2金石之交:比喻堅定的友誼.金石,以其材質之堅硬,來形容堅定不變的事物.
3金蘭之交:比喻朋友之間互相投合,後來指結拜兄弟.金,比喻其堅.蘭,比喻其香.
4點頭之交:見面時只點頭打招呼.比喻很淡的交情
5患難之交:比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朋友
6貧賤之交:指貧苦微賤時所結交的朋友
7一面之交:只見過一次面.形容彼此沒有深厚的交情.同「一面之雅」「一面之緣」「一日之雅」
8八拜之交:結拜的異姓兄弟.近「金蘭之交」
9布衣之交:貧賤時所交的朋友.與「布衣之友」「患難之交」「貧賤之交」同
布衣,平民的服裝,借指平民.
10竹林之交:本指魏晉竹林七賢游集於竹林之下.喻親密的友誼
11再世之交:指兩代以上的交情
12忘年之交:兩人因學識志趣相投,不論年紀長幼,而結為好朋友
13莫逆之交:指知心的好朋友.近「管鮑之交」「刎頸之交」.逆,違背.莫逆,同心相契.
14道義之交:指以學問或品行互相勉勵的朋友
15勢力之交:以金,權勢,地位,或其他利益結交的朋友
16市道之交: 指惟利是圖,為利害關係而結交的朋友.
17烏集之交: 一時為了同一利益而結交為朋友
18 酒肉朋友:吃喝玩樂的損友
MT6 Research Topics
1. 銀河的奧秘
2. 令人佩服的殘障人士
3. 輔助殘障人士的科技
4. 科學新知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游乾桂主講/地點:國語日報社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1.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嘛?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2.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3. 生命是一種分享服務:
生命是一種分享服務,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沒愛心就沒有用,醫生沒愛心,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沒愛心,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4.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5.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 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用心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 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6.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7.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8.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 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延伸閱讀:〈陳之藩‧失根的蘭花〉
顧先生一家約我去費城郊區一個小的大學裡看花。汽車走了一個鐘頭的樣子,到了校園,校園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依山起伏,古樹成蔭,綠藤爬滿了一幢一幢的小樓,綠草爬滿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鳥語,沒有聲音。像一個夢,一個安靜的夢。
花圃有兩片,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樹叢裡,還有閃爍著如星光的丁香,這些花全是從中國來的吧!
由於這些花,我自然而然的想起北平公園裡的花花朵朵,與這些簡直沒有兩樣,然而,我怎樣也不能把童年時的情感再回憶起來。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這些花不該出現在這裡。它們的背景應該是來今雨軒,應該是諧趣園,應該是宮殿階臺,或亭閣柵欄。因為背景變了,花的顏色也褪了,人的感情也落了。淚,不知為什麼流下來。
十幾歲,就在外面飄流,淚從來也未這樣不知不覺的流過。在異鄉見過與家鄉完全相異的事物,也見過完全相同的事物,同也好,不同也好,我從未因異鄉事物而想到過家。到渭水濱,那水,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我感到新奇,並不感覺陌生;到咸陽城,那城,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我只感覺它古老,並不感覺傷感。我曾在秦嶺中揀過與香山上同樣紅的楓葉;我也曾在蜀中看到與太廟中同樣老的古松,我並未因而想起過家,雖然那些時候,我窮苦的像個乞丐,但胸中卻總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勵的精神,我曾驕傲的說過自己:「我,到處可以為家。」
然而,自至美國,情感突然變了。在夜裡的夢中,常常是家裡的小屋在風雨中坍塌了,或是母親的頭髮一根一根的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愛看與故鄉不同的東西,而又不敢看與故鄉相同的東西。我這時才恍然悟到,我所謂的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未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即到處均不可以為家了。
美國有本很著名的小說,裡面穿插著一個中國人,這個中國人是生在美國的,然而長大之後,他卻留著辮子,說不通的英語,其實他英語說得非常好。有一次,一不小心,將英文很流利的說出來,美國人自然因此知道他是生在美國的,問他,為什麼偏要裝成中國人呢?
他說:「我曾經剪過辮子,穿起西裝,說著流利的英語,然而,我依然不能與你們混合,你們拿另一種眼光看我,我感覺苦痛……」
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人搬到美國來,也是同樣不安心。這時候才憶起,家鄉土地之芬芳,與故土花草的豔麗。我曾記得,八歲時肩起小鐮刀跟著叔父下地去割金黃的麥穗。而今這童年的彩色版畫,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繪圖。
在沁涼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織女的故事,才顯得星光晶亮;在群山萬壑中,有竹籬茅舍,才顯得詩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顯得純樸可愛。祖國的山河,不僅是花木,還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詠的詩歌,是兒童的喧嘩笑語與祖宗的靜肅墓廬,把它點綴得美麗了。
古人說,人生如萍,在水上亂流,那是因為古人未出國門,沒有感覺離國之苦,萍總還有水流可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天。
宋朝畫家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幾歲即無家可歸,並未覺其苦,十幾年後,祖國已破,卻深覺出箇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說「頭可斷,血可流,身不可辱」嗎?我覺得應該是「身可辱,家可破,國不可亡。」
( )1.本文主旨為(A)思鄉愛國(B)感嘆時光流逝(C)思念雙親(D)喜愛中
國藝術
( )2.全文轉折處為 (A)像一個夢,一個安靜的夢(B)我曾驕傲的說過自己:
「我,到處可以為家。」(C)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人搬到美
國來,也是同樣不安心。(D)由於這些花,我自然而然的想起北平公園裡
的花花朵朵
( )3.文中指出古人未嘗過現代人的哪一種苦? (A)離家之苦(B)離國之苦(C)
生命有限之苦(D)人生無常之苦
( )4.作者把離家跟離國之苦分別做了哪些譬喻? (A)如絮與如萍(B)如蘭與
如畫(C)如萍與如絮(D)如萍與如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