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請點入閱讀全文
第十五週至第二十一週
畢老師國文課進度
畢老師給學生八個字:1.勤能補拙 2.熟能生巧
★若當日不及預定進度,則於隔日繼續。
★每次測驗後,均附給每位學生解析卷。
(含畢老師畫記與筆記手稿,手稿內容是依國文科學習程度中、後段的學生所製作,也包含前段生可能不知的問題——大致皆可透過此手稿解惑。若有必要討論的題目,則於課堂進行,採加分制——肯定勇於表達或表述能力佳的學生。)
★每週第八節進行課外閱讀或作文教學。
第十五週 第七課
5/19(一)作者介紹與課文賞析
5/20(二)判讀能力訓練暨延伸閱讀
5/21(三)學期表現自評
5/22(四)圖書館課外閱讀
5/23(五)測驗第七課(含課外試題)
第十六週 第八課暨唐詩選讀
5/26(一)課文賞析與判讀能力訓練
5/27(二)唐詩選讀
5/28(三)唐詩選讀
5/29(四) 測驗第八課(含課外試題)
5/30(五)端午節調整放假(放假1日)
第十七週 第九課暨唐詩選讀
6/2(一)作者介紹與課文賞析
6/3(二)判讀能力訓練暨延伸閱讀
6/4(三)唐詩選讀
6/5(四)圖書館課外閱讀
6/6(五)測驗第九課(含課外試題)
第十八週 第十課暨文史典故
6/9(一)課文賞析與判讀能力訓練
6/10(二)文史典故
6/11(三)文史典故
6/12(四)圖書館課外閱讀
6/13(五)測驗第四課與第六課(含課外試題)
第十九週 文史典故
6/16(一)文史典故
6/17(二)文史典故
6/18(三)文史典故
6/19(四) 圖書館課外閱讀
6/20(五)測驗文史典故(含課外試題)
第二十週 段考複習
6/23(一)複習
6/24(二)測驗複習
6/25(三)複習
6/26(四)複習
6/27(五) 第三次定期評量
第二十一週 第三次定期評量
6/26-6/30 第三次定期評量
"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
第八週至第十四週
畢老師國文課進度
畢老師給學生八個字:
1.勤能補拙
2.熟能生巧
★若當日不及預定進度,則於隔日繼續。
★每次測驗後,均附給每位學生解析卷。
(含畢老師畫記與筆記手稿,手稿內容是依國文科學習程度中、後段的學生所製作,也包含前段生可能不知的問題——大致皆可透過此手稿解惑。若有必要討論的題目,則於課堂進行,採加分制——肯定勇於表達或表述能力佳的學生。)
★每週第八節進行課外閱讀或作文教學。
第八週 近體詩選
3/31(一)格律說明
4/1(二)作者介紹與課文賞析
4/2(三)延伸閱讀
4/3(四)清明節調整放假
第九週 近體詩選暨唐詩選讀
4/7(一)作者介紹與課文賞析
4/8(二)唐詩選讀
4/9(三)唐詩選讀
4/10(四)測驗第五課(含課外試題)
4/11(五)課外閱讀
第十週 第四課暨唐詩選讀
4/14(一)作者介紹與課文賞析
4/15(二)判讀能力訓練暨延伸閱讀
4/16(三)唐詩選讀
4/17(四)測驗第四課(含課外試題)
4/18(五)課外閱讀
第十一週 第六課暨文史典故
4/21(一)作者介紹與課文賞析
4/22(二)判讀能力訓練暨延伸閱讀
4/23(三)文史典故
4/24(四) 測驗第六課(含課外試題)
4/25(五)文史典故
第十二週 語文常識(二)暨文史典故
4/28(一)漢字的流變與書法欣賞
4/29(二)漢字的流變與書法欣賞
4/30(三)文史典故
5/1(四)測驗語文常識(含課外試題)
5/2(五)文史典故
第十三週 段考複習
5/5(一)複習
5/6(二)測驗複習
5/7(三)複習
5/8(四)測驗複習
5/9(五) 複習
第十四週 段考
5/12(一) 複習
國中部5/13(二)~5/15(四)第二次定期評量
"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3/7更新進度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
第一週至第七週
畢老師國文課進度
畢老師給學生八個字:
1.勤能補拙
2.熟能生巧
★若當日不及預定進度,則於隔日繼續。
★每次測驗後,均附給每位學生解析卷。
(含畢老師畫記與筆記手稿,手稿內容是依國文科學習程度中、後段的學生所製作,也包含前段生可能不知的問題——大致皆可透過此手稿解惑。若有必要討論的題目,則於課堂進行,採加分制——肯定勇於表達或表述能力佳的學生。)
★每週第八節進行課外閱讀或作文教學。
第一週 第一課
2/11(二) 作者介紹與課文賞析
2/12(三) 判讀能力訓練
2/13(四) 延伸閱讀
2/14(五) 測驗第一課(含課外試題)
第二週 第二課暨唐詩選讀
2/17(一) 作者介紹與課文賞析
2/18(二) 判讀能力訓練
2/19(三) 唐詩選讀
2/20(四) 延伸閱讀
2/21(五) 測驗第二課(含課外試題)
第三週 第三課暨唐詩選讀
2/24(一) 作者介紹與課文賞析
2/25(二) 判讀能力訓練暨延伸閱讀
2/26(三) 唐詩選讀
2/27(四) 測驗第三課(含課外試題)
2/28(五) 和平紀念日放假
第四週 語文常識(一)漢字的結構暨唐詩選讀
3/3(一) 漢字的結構
3/4(二) 漢字的結構
3/5(三) 唐詩選讀
3/6(四) 測驗漢字的結構(含課外試題)
3/7(五) 唐詩選讀
第五週 文史典故/自學(一)
3/10(一) 課文賞析與判讀能力訓練
3/11(二) 文史典故
3/12(三) 文史典故
3/13(四) 文史典故
3/14(五) 測驗自學(一)(含課外試題)
第六週 段考複習
3/17(一) 複習
3/18(二) 測驗L1~L3國字注音
3/19(三) 複習
3/20(四) 測驗L1~L3及《文史典故》成語或名言之運用
3/21(五) 複習
第七週 段考
3/24(一) 複習
3/25(二)~3/26(三)第一次定期評量
"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更新113學年度第一學期
第15週至第21週
畢老師國文課進度
畢老師給學生八個字:
1.勤能補拙
2.熟能生巧
★若當日不及預定進度,則於隔日繼續。
★每次測驗後,均附給每位學生解析卷。
(含畢老師畫記與筆記手稿,手稿內容是依國文科學習程度中、後段的學生所製作,也包含前段生可能不知的問題——大致皆可透過此手稿解惑。若有必要討論的題目,則於課堂進行,採加分制——肯定勇於表達或表述能力佳的學生。)
★每週第八節進行課外閱讀。
第15週 第七課暨文史典故
12/2(一) 期末自評(初評)
12/3(二) 文言文閱讀訓練
12/4(三)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2/5(四)文史典故
12/6(五)文史典故
第16週 續第七課暨文史典故閱讀
12/9(一) 文史典故
12/10(二) 第七課應用練習與習作練習之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2/11(三) 測驗第七課並檢討
12/12(四) 測驗 課外文意判讀- - 蘋果綠本p.28~p.60
12/13(五) 檢討蘋果綠本p.28~p.60試題
第17週 第八課
12/16(一)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2/17(二)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2/18(三) 課文賞析、應用練習與習作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2/19(四) 延伸閱讀與判讀能力訓練
12/20(五) 測驗 課外文意判讀- - 蘋果綠本p.61~p.73 並檢討
第18週 第九課暨《論語》
12/23(一)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2/24(二) 應用練習與習作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2/25(三) 延伸閱讀與判讀能力訓練
12/26(四) 測驗第八課與第九課並檢討
12/27(五) 《論語》5則
第19週《論語》
12/30(一) 《論語》5則
12/31(二) 《論語》5則
1/1(三) 2025年元旦放假
1/2(四) 測驗《論語》15則並檢討
1/3(五) 課外文意判讀- - 蘋果綠本p.77~p.91並檢討
第20週 第十課暨段考複習
1/6(一)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7(二) 應用練習與習作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8(三) 測驗第十課(含課外文意判讀)並檢討
1/9(四) 複習段考範圍
1/10(五) 複習段考範圍
第21週 段考複習
1/13(一) 複習段考範圍
1/14(二) 複習段考範圍
1/15(三) 複習段考範圍
1/16(四)~1/17(五)第三次段考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10/30(三) 寫作練習
題目:一件令我頗有收穫的事 出題者:聯合命題
說明:「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麼,就收穫什麼。」無論是閱讀一本好書,觀賞一部影片,一次旅行中的見聞,一場競賽,一次上臺報告,幫忙做家事,擔任老師的助手……,都可能令你有豐富的收穫。收穫,可能是知識、能力的增加,更可能是心靈的成長,無論哪方面的收穫,都應該使你的生活像豐收的地。請以「一件令我頗有收穫的事」為題,請寫出你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https://bcrtw72.blogspot.com/2022/03/blog-post_26.html
以下是本週延伸閱讀(在課堂進行)
進入〈背影〉一文
請先欣賞
(本支影片最佳播放速度:正常速度)
再觀賞:
以下這支可以帶給學生寫作與文本理解的雙重收穫:
多年以後重讀《背影》,才看懂朱自清的父子情有多複雜【大師計畫·倪文尖01】(選擇部分觀賞)
朱自清〈背影〉一文以特寫手法描寫父親為他買橘子的辛苦過程。
什麼是「特寫」?請看以下影片
鏡頭語言/特寫【導演忙什麼】(選擇部分觀賞)
並重溫
(本支影片最佳播放速度:正常速度)
課文延伸閱讀(觀賞後可討論,並與朱自清〈背影〉比較)
2015全球最感人親情大片- 我的爸爸 ~(點擊量破千萬!淚崩慎入)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非常感謝此表格設計(分為四大項)的設計者!前人的心血,無論後人採用多少,都別忘了前人的努力!
★此評語表原始出處已不詳,且完全經由畢老師依據學生常出現的情況做了修改,可供教師勾選或學生自評使用。深深感謝設計此表格的人。以下均由畢仙蓉老師提供,多數在《畢老師寫作裁縫室》歷史紀錄可搜尋得到,少數是近兩年批改作文新增。 作者:畢仙蓉老師
更新113學年度第一學期
第八週至第十四週
畢老師國文課進度
畢老師給學生八個字:
1.勤能補拙
2.熟能生巧
★若當日不及預定進度,則於隔日繼續。
★每次測驗後,均附給每位學生解析卷。
(含畢老師畫記與筆記手稿,手稿內容是依國文科學習程度中、後段的學生所製作,也包含前段生可能不知的問題——大致皆可透過此手稿解惑。若有必要討論的題目,則於課堂進行,採加分制——肯定勇於表達或表述能力佳的學生。)
★每週第八節進行課外閱讀。
第七週
10/11(五) 圖書館閱讀課
第八週 第四課
10/14(一) 檢討段考試卷暨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0/15(二)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0/16(三) 應用練習與習作練習之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0/17(四) 測驗第四課(含課外文意判讀)並檢討
10/18(五) 延伸閱讀
第九週 第五課
10/21(一)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0/22(二)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0/23(三) 應用練習與習作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0/24(四) 測驗第五課(含課外文意判讀)並檢討
10/25(五) 校慶運動會
10/26(六) 校慶園遊會(114年1/20才是校慶補假日)
第十週 第六課暨寫作練習
10/28(一)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0/29(二) 應用練習與習作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10/30(三) 寫作練習
★務必使用黑色墨水的筆。建議使用筆尖較粗約0.5mm〜0.7mm之原子筆,不得使用鉛筆)
10/31(四) 測驗第六課(含課外文意判讀)並檢討
11/1(五) 繼續檢討試卷
第十一週《文史典故》
11/4(一) 文史典故8句
11/5(二) 文史典故8句
11/6(三) 文史典故8句
11/7(四) 文史典故8句
11/8(五) 文史典故8句
第十二週 《論語》暨語文常識(二)
11/11(一) 語文常識
11/12(二) 測驗語文常識
11/13(三) 《論語》5則
11/14(四) 《論語》5則
11/15(五) 《論語》5則
第十三週 段考複習
11/18(一) 複習段考範圍
11/19(二) 複習段考範圍
11/20(三) 複習段考範圍
11/21(四) 複習段考範圍
11/22(五) 複習段考範圍
第十四週 段考
11/25(一) 複習段考範圍
11/26(二) 複習段考範圍
11/27(三)~11/29(五)第二次段考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移花接木」作文教學 / 畢仙蓉老師指導
何謂「移花接木」?依據教育部重邊國語辭典解釋:「本為栽植花木的方法,將花木的枝條接到別種花木上。後比喻暗中使用手段,更換人或事物以欺騙他人。」在我的作文教學裡,是要孩子把讀到的一則故事,根據一個設定的主題,選擇這故事中與它相關處連結並作聯想。例如:讀到「橙果設計」創辦人蔣友柏的故事,擷取他如何安排一天作息的部分與作文題目「工作與休閒」連結;讀到他如何打破身分框架〈「蔣家人」的身分〉創造自我的過程,設法與作文題目「逐夢、築夢、完夢」連結。
作文有自己的經驗,聽來才真實;有故事佐證,更添作品內涵與作者深度。當然見解的呈現──是證明自己確實吸收與領悟的方法。雖然現在中學生的作文考試都偏重於談自己的經驗(這沒什麼不好),但我仍希望孩子平日多閱讀、多思考、多反觀自己。總而言之,今日作文教學希望孩子善引用故事與自己經驗連結並抒發感觸。
(欲知完整內容,請點入連結)
待人處世的智慧(可供學生觀賞的短片)
另有
敵人與朋友
命運共同體
善良
成功不在於你贏過多少人
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
蚌的胸襟
請至國文科教室閱讀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第二課試卷解析
畢老師的筆記
請見〈課程設計與教學〉之〈教學講義〉
《文史典故》第四單元能找到可看影片的文史典故
以下影片會陸續利用國文課給同學觀賞
青梅竹馬 建議播放倍速1.25
班門弄斧 建議播放倍速1.25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0:01~6:25建議播放倍速1.25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文史典故》第三單元能找到可看影片的文史典故
以下影片會陸續利用國文課給同學觀賞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0:01~0:41
拿破崙是如何從法蘭西皇帝的巔峰,走到慘敗滑鐵盧? 對外國史有興趣的可仔細看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第一次平時寫作測驗題目:
我在一次挫折中的成長
我在一次挫折中的成長 出題者:畢仙蓉老師
成長的路上,必定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有人面對挫折會有一股想戰勝它的勇氣,因此能在挫折中有所收穫與成長;也有人遇到挫折便灰心喪志,因此等於白白受挫。在你成長過程中,有哪一次的挫折經驗使你至今印象深刻?請敘述其過程,並說明自己從中的收穫與領悟。
※不可在文中洩漏私人身分
※不可使用詩歌體
同學可事先閱讀以下相關文章
寫作技巧請務必參考寫作測驗五大提醒與五大思考步驟/畢仙蓉老師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113學年第一學期國一國文每次段考範圍
第一次段考
一、課本L1~語文常識(一)──標點符號使用法
二、習作L1~語文常識(一)──標點符號使用法
三、課本所附《速講義》L1~語文常識(一)──標點符號使用法
四、《論語》──15則
1.有朋自遠方來 2.吾日三省吾身 3.不患人之不己知 4.弟子入則孝5.本立而道生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7.孟懿子問孝 8.子游問孝9.子夏問孝 10.知之為知之
11.君子無所爭 12.士志於道 13.見賢思齊 14.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15.父母之年。
五、文史典故──p.10~p.25
第二次段考
一、課本L4~語文常識(二)──閱讀導航──策略運用與資訊檢索
二、習作L4~語文常識(二)──閱讀導航──策略運用與資訊檢索
三、課本所附《速講義》L4~語文常識(二)──閱讀導航──策略運用與資訊檢索
四、《論語》──15則
1.中道而廢 2.文質彬彬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弟子孰為好學 5.賢哉回也 6.己欲立而立人
7.不義而富且貴 8.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9.舉一反三 10.暴虎馮河 11.君子坦蕩蕩 12.學如不及
13.臨淵履薄14.苗而不秀 15.克己復禮。
五、文史典故──p.26~p.43(含學習評量第一回)
第三次段考
一、課本L7~L10
二、習作L1~ L10
三、課本所附《速講義》L1~ L10
四、《論語》──15則
1.風行草偃 2.樊遲問仁 3.鄉人皆好之 4.行己有恥 5.必也正名 6.子貢問為仁 7.子張問行
8.益者三友 9.益者三樂 10.君子有三愆11.君子有三戒 12.生而知之者 13.割雞焉用牛刀
14.君子之過也 15.日知其所亡。
五、文史典故──p.44~p.61(含學習評量第二回)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更新113學年度第一學期
第一週至第七週
畢老師國文課進度
畢老師給學生八個字:
1.勤能補拙
2.熟能生巧
★若當日不及預定進度,則於隔日繼續。
★每次測驗後,均附給每位學生解析卷。
(含畢老師畫記與筆記手稿,手稿內容是依國文科學習程度中、後段的學生所製作,也包含前段生可能不知的問題——大致皆可透過此手稿解惑。若有必要討論的題目,則於課堂進行,採加分制——肯定勇於表達或表述能力佳的學生。)
★每週第八節進行課外閱讀。
第一週 學習規範與要領指導週
公布國文課班規與授課規定,並說明國文科的學習心法。另以第一課為例,說明課本筆記的記錄方式。
第二週 第一課
9/2(一)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9/3(二)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9/4(三) 應用練習與習作練習之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9/5(四) 測驗第一課(含課外文意判讀)並檢討
9/6(五) 繼續檢討第一課試卷
第三週 第二課暨寫作指導
9/9(一)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9/10(二) 應用練習與習作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9/11(三) 寫作能力訓練之引導說明與舉例
9/12(四) 寫作能力測驗
★務必使用黑色墨水的筆。建議使用筆尖較粗約0.5mm〜0.7mm之原子筆,不得使用鉛筆)
9/13(五) 測驗第二課(含課外文意判讀)並檢討
第四週 第三課暨文史典故
9/16(一) 課文賞析與筆記指導(含判讀能力訓練)
9/17(二) 中秋節放假
9/18(三) 文史典故20句
9/19(四) 測驗第三課(含課外文意判讀)並檢討
9/20(五) 寫作練習
第五週 《論語》暨語文常識(標點符號使用法)
9/23(一) 繼續檢討第三課試卷+文史典故20句
9/24(二) 《論語》5則
9/25(三) 《論語》5則
9/26(四) 語文常識(標點符號使用法)
9/27(五) 測驗語文常識(標點符號使用法)
第六週 段考複習
9/30(一) 《論語》5則
10/1(二) 複習段考範圍(含測驗)
10/2(三) 複習段考範圍
10/3(四) 複習段考範圍(含測驗)
10/4(五) 複習段考範圍
第七週 段考
10/7(一)~10/9(三)第一次段考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如何解讀文言文?畢仙蓉老師 bcrtw7.blogspot.com/2024/08/blog-post.html
國一新生:
真的要下定決心學好文言文,否則難以面對日後的升學考。學好文言文的先決條件即是:勤記生難字義。許多字詞有一種以上的解釋。雖然這些解釋都是從本義引申而來,但已經不同於本義,每一引申義也都彼此不同意義。這好比是......
全文請見連結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113學年第一學期國文課班規與學期成績計算原則
班規:
1. 禮:規規矩矩的態度
2. 義:正正當當的行為(當:ㄉㄤˋ)
3. 廉:清清白白的辨別
4. 恥:切切實實的覺悟
學期成績計算原則
平時成績占50%,三次段考成績共占50%。平時成績,除了小考成績,還包含前述所說的學習態度,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學生必須知道:求學階段,品德與知識同樣重要,況且國文科有許多課文與品德教育相關,如果能在生活上展現那些好品德,也等於不辜負國文科所學,那麼老師該給學生的肯定(加分),當然也會在分數上呈現。
哪些因素影響成績
如果問我最喜歡什麼樣的學生,我會說「講誠信」的學生。例如:學習認真、待人誠懇有禮貌,腳踏實地、光明磊落——這樣的人,你和我難道不會喜歡他?想要別人尊重你,你必須先懂得「行事不隨便」(別人自然對你有分寸,不敢對你隨便);想要進一步贏得別人對你的尊敬,那麼你就要做到「誠」與「信」。「講誠信」的學生,必然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或錯誤,必然勇敢突破自己的學習障礙,也必然為自己贏得更好的人生。
畢老師的叮嚀
洪蘭教授說:「主動學習,神經才會連結,被動學習則不會。主動學習,會改變神經的連結。」她還引用亞里斯多德說的:「卓越,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個習慣。」並特別強調「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會決定你的升遷。」親愛的孩子!雖然說人有無限可能,但是懶於思考、懶於改變、懶於超越自己過去的人,就絕不可能提升程度,更不可能變得卓越。
親愛的孩子!過去的你,我不認識;如今,我是你的國文老師,除了有義務教導你,更有我特別珍惜的師生情緣——使我想提攜你。因此,請相信我說的:學得多少,程度就有多少,無論是知識或品格上的學習態度,都決定我們是什麼程度的人。最後,在我們的國文課開始之前,請先感恩:如果沒有國小老師勞心勞力為你紮根,國中老師我恐怕得費更多時間與體力從頭教起。希望你感恩過去之餘,還希望你相信我。勤能補拙、熟能生巧!相信我,今天開始,你將更好!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24/5/2
1.國文科應考三要事暨109學年九年級第四次教育模擬會考解析/畢仙蓉老師
2.如何兼顧作答的速度與準確度/畢仙蓉老師
凡是能經過時間驗證的必有價值!
本篇雖為舊作,卻至今仍適用!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請見畢老師寫作裁縫室
112-2國三第一次段考作文
延伸閱讀
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出版日期:2012/10/01
安靜是種超能力出版日期:2018/08/01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112學年-臺中市模擬教育會考第二次複習考
測驗範圍:1~5冊(含第6冊至第6周進度)
(畢老師的筆記加上出版社的解析)請見《試在畢得》
手感手感手感手感手感手感......
進入國中教育會考最後這一準備週
請務必加強答題的手感
拿起筆來畫記
記得--快、狠、準
畫錯沒關係
多畫沒關係
畫記線索絕對能集中注意力且避免緊張
畫記線索絕對提升檢查時的速度與準確度
但千萬記得--
1.要快(立即找到線索就畫,找不到就別因為硬要找到而錯
失其他簡單題--這點很重要!)
2.要狠(多畫沒關係,別遲疑)
3.要準(作答勿憑想像,要有憑有據--有線索)
★記得題幹問的重點也要畫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一題都不能錯」這目標,無論是否符合自身水準,任何學生都應該在平日測驗即叮嚀自己,上了考場更應懷抱這樣的信念作答。
應試時,有「一題都不能錯」的自我要求,必會專注且有恆地完成測驗——有此精神,平日級分C的學生,還有機會晉級至B;B的學生,也有機會晉級至A。至於原本就A的學生,當然有可能鶴立雞群(A++甚至滿分)。
許多學生會因為題目簡單而輕易滿足,以為自己成績較過去提升,而鬆懈「專注力」與「持久力」,測驗結果卻仍未晉級,甚至排名落後。殊不知「名次」才是決定能進哪個學校的關鍵(各校錄取「人數」有限,當然是排名較前的更有機會錄取)。測驗當下,自己若覺題目簡單,別人難道不會覺得?這時,「簡單」即是個誘餌——誘使你鬆懈晉級的企圖心,誘使你遠離理想中的學校。再說,題目一旦簡單,級分設定的標準便提高。以國文科為例:105年、106年以及110年的試題較容易,因此答錯超過2題,即無A++;107年與109年試題較難,錯4題仍可A++。
反之,一份試卷題目偏難,別喪失作答信心,否則影響專注力。自身若覺得試卷有難度,而這難度與平日訓練多寡無太大關係,其他考生也多會有跟你一樣的感覺(題目偏難)。那麼級分設定的標準,也自會較往年降低。只要秉持「一題都不能錯」的信念,專注且持續地作答,自然無暇去想題目難易的問題,應試精神也不會受影響。
畢老師給考生的叮嚀:
1. 一題都不能錯
2. 作答需要「專注力」與「持久力」(二者缺一不可)
3. 平時的訓練是戰時的經驗
(訓練成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112學年臺中市第三次模擬考解析/畢仙蓉
請見《試在畢得》https://bcrtw7.blogspot.com/2024/02/112.html
此份解析卷
由臺中市立惠文高中之國中國文科教師畢仙蓉老師製作(畢老師的筆記與畫記)
最後附上南一出版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