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即將邁入下一個階段,現正緊鑼密鼓的尋找適合自己的學校,磺溪書院就成為這次走讀社區唯一不二的選擇。
磺溪書院平面格局為兩進、雙護龍、七開間、帶四垂拜亭之四合院,為清光緒年間典型之書院建築,屬於三級古蹟。
雖然已經六年級,但是小朋友搭火車的經驗並不多。
不論在火車上或是在月臺等車,六年級小朋友能小聲的交談、走路維持秩序,盡量不影響其他人,表現都不錯 !
書院平面格局為兩進、雙護龍、七開間、帶四垂拜亭之四合院,為清光緒年間典型之書院建築。七開間為正門﹝大門﹞、龍門、虎門、龍窗、虎窗、側龍門、側虎門為單位。全六年級的小朋友都還沒有七開間寬,可見磺溪書院的雄偉。(只有皇帝住的地方,才可以九開間)
磺溪書院最特別之一是民宅和孔廟的合併建築,殿內供俸管功名的文昌帝君。每接近基、學測、二技、高普考,裡面擺滿考生准考證影本。
磺溪書院從清代創建開始,便是大肚地區的精神象徵和文化堡壘,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擁有「校長之鄉」的美名,全台出身大肚區的校長就有高達五十幾位!
小朋友寫上祈福卡,掛在櫻花樹上,祈求自己的願望能成真!
參觀後的野餐時間,是同學間聯絡情誼最好的時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相信經過這次社區走讀活動,小朋友對於生活的土地有更一步的了解與認同,同學間的友誼也更進一步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