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校辦理106年度親山進海樂遊屯戶外教育計畫-課程模組開發
請各校的夥伴到校分享戶外教育課程規劃的設計
並請到李永烈校長、王派仁校長、利佳龍校長及本校陳勇男校長指導
文光國小陳文蕙主任分享在地戶外教育課程-南勢溪
不同的年級安排不一樣的戶外教育課程 - 讓學生在六年中可以更全面的去瞭解自己生活的地區
結合在地資源-農會種稻體驗
從學校附近的南勢溪開始,結合課程設計一系列的戶外教育活動、生態踏查。
從執行者→結合課程夥伴→被諮詢者→計畫推動者
規劃永續、持續性的戶外教育課程。
在地化的課程才能具有獨特性、戶外教育應該從附近的開始
在休息時間,大家交流戶外教育經驗,討論相當熱烈
東汴國小周旭彬主任帶來東汴國小的戶外教育經驗-已探索為主題,結合課程出發。
戶外教育要結合課程,從學生的學習開始出發是主要的架構。
下午的課程由東汴國小許彩梁老師分享,戶外教育的實施狀況!
彩梁老師以學生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自己從戶外教育中學習,並自己解決問題。
整體性的課程規劃,讓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戶外教育他並非獨立一個課程,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東汴國小學生上台分享在戶外教育中的心得。
從戶外教育才能看到完整立體的學生,許老師提出戶外教育核心架構
體驗、知性、美感 → 探究能力 → 自我探尋 → 利他
從行動中學習,建立學生成就感。 學生義賣手做藍染作品,為壯遊綠島準備。
戶外教育形式與內涵已擺脫過去大拜拜式、單純遊樂式、一日遊。
現在強調的是從課程出發的戶外教育,如何結合課程 及引導學生的探究(自學), 是目前主要課題。
從開始的探勘→行前學習→實地的探索主題→學習的檢驗(成果的發表),成為戶外教育的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