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美麗的校園,竟都有黃眉黃鶲及白眉黃鶲來造訪過,所以當候鳥過境的季節,小朋友不
妨多看看翠綠的樹林,一來可以護眼,再來說不定會發現牠們的蹤跡,就像繪本故事--威利在
哪裡?這些可愛的小精靈躲在哪兒? 這次發現這隻嬌客,已經是神仙帶走的小天使,心中除了
不捨還是不捨,白眉黃鶲在台灣屬於稀有的過境鳥,牠們通常只是路過並繼續飛往更溫暖的
南方過冬,出現在我們校園內也代表我們美麗的校園環境是一個提供休憩歇腳的好地方。
這是隻亞成鳥
早期魯凱族人是過著山中沒有歲月的生活,因為早期沒有文字,更沒有數算年日和生活現象的記錄方式,祖先只有依賴大自然曆法,運轉生活的流程,來瞭解什麼時節了。同時也透過一種鳥來報秋天。thapilradraw 白眉黃鶲sangeeaw 欒樹lidrare 凋零ngiabalrutay 運轉每年8月魯凱族舉行豐年祭,代表新的年度即將展開,季節則由夏天轉為秋天。每當夏天的最後一個颱風,吹襲而過的時候,候鳥白眉黃鶲南遷過冬,台灣欒樹的果實由淡紅轉為紫褐,開始凋零,祖先就知秋天到了。
網路資料:白眉黃鶲
學名:Ficedula mugimaki
英文:Mugimaki Flycatcher.
全長:13.6公分
內 容 解 說
白眉黃鶲,繁殖於西伯利亞東部阿爾泰山區和貝加爾湖一帶、中國東北東北部,以及庫頁島等地,冬季南遷於日本、中國東北部、朝鮮、台灣、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婆羅州北部、蘇門答臘以及爪哇等地。在台灣,為春秋兩季稀有的過境鳥。
白眉黃鶲,棲息於海拔較高的針葉林帶的密林中,如落葉紅松、雲杉、冷杉林等各種原始森林內。常活動在林冠部位的密枝梢頭。鳴聲婉轉動聽,易於識別。
在原始森林的針葉樹上營巢。巢築在落葉之松樹靠近樹幹的小枝上,巢呈碗狀。
以森林中之昆蟲,天牛、蛾、蝶幼蟲為食(趙,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