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鳥集 誌 (訪鳥名錄集)
2014/10/14 一個念頭興起
帶著新買的 Canon SX50HS 走向河堤
驚訝發現 長億校園 暨 鄰近的頭汴坑溪
擁有六十幾種鳥兒 的豐富生態
雖然有許多是候鳥 但 只要時機掌握合宜
足以提供孩子們 就近欣賞的機會
過程中 攝得些許成果
配以文字與照片 記錄分享
附記:
這是第一隻有老婆陪伴時 發現的幸運鳥^^
當時(103/11/24)剛好下班 與太太正往停車場走
牠 突然出現在眼前 還搖著可愛的尾巴
急得我 把所有包包塞給老婆 開拍
據說 牠最遠可以從西伯利亞飛來 育見牠 難得
拍完回頭 才發現滿身掛滿包包的老婆 默默守候
一陣感動 襲上心頭 決定了 以後 就叫牠 老婆鳥^^
紀錄鳥類 (訪鳥名錄集)
第一次記錄到牠的蹤跡是在104/01/11
根據牠 粗壯叫短的腿 以及胸前縱紋 腹部橫紋
黃色虹膜 鼠灰色臉頰 頭厚冠羽 判定是鳳頭蒼鷹
照片中的牠 像披了一件大衣 曬著溫暖的太陽
但 其實 牠的左眼毀損了 不知原因為何
但 如果是根鳥類對戰
長意這裡的對手 大概只有成群的烏秋吧
短短的尾巴 青藍的背影 橘紅的胸羽
搭配如鑽子般的黑色鳥喙
飛行時 像一柄短箭 疾速穿梭在河面上
是很厲害的捕魚高手 所以叫 KingFisher
見過牠 像蜂鳥般 停駐高空 看準 再俯衝入水抓魚
抓到魚 回到岸邊 會把於摔婚吞食
高興時 會上下搖著短尾巴 翹ㄚ翹的 萌倒一堆人^^
平時拍攝高蹺鴴與小鷿鷈的區塊
這一天(103/11/16)來了一隻訪客
看牠 扁扁的鴨嘴 翅膀上隱藏的一道綠黑黃翼帶
才知道 小水鴨 來做客
牠是雁鴨科裡 體型最小的一種
來台度冬之際 鳥羽樸素
繁殖季節 雄鳥 會有綠色眼罩 黃色臀塊 差異頗大
這是五隻一群的花嘴鴨裡 其中一隻
牠們警覺性非常高 遠在橋上觀測
我只是把鏡頭拉長 牠們就好像看得見我一樣
急急忙忙飛離
還好 牠比較鎮靜 得以讓我拍了三張 才飛走
花嘴鴨 因為牠黑色壓嘴的前頭有一點黃而得名
臉頰下方 則可見兩道黑色紋路 就像上翹的八字鬍
這是強勢的外來種 幾乎遍及全台
照片中 是小環頸鴴覓食的大排水溝
牠也來搶食 趕得小環頸鴴 四處飛竄
實在很想把牠們抓來扁屁屁.....
但 鏡頭下 這一身灰黑交錯的鳥羽
搭上那鮮明的黃 酷酷的眼神 帥氣挺拔的身軀
卻又總能呈現特別風采
乍看之下 會以為牠是白尾巴哥
但 如果仔細看牠的眼睛周圍
會發現 那是一圈沒有長羽毛的黃色裸皮
加上牠的身體顏色較淡 成褐色
所以 他是另一種八哥
家八哥
牠也是外來種 不過 數量比白尾巴哥少見
斑文鳥很容易被誤以為是麻雀
常一整群出現 不過比麻雀安靜許多
閩南語 稱牠 烏嘴筆仔 因為牠的嘴成黑色
在校園裡築巢時 多呈現一個枯草織成的球狀
圖裡這隻幼鳥 是被白頭翁吵了出來 剛好拍下
成鳥 胸覆可以看到鱗片狀的斑紋
是可供辨識的重要特徵
這是我們頗為習慣的鳥兒
麻雀
每天早晨 總會聽到牠在窗外吱吱喳喳紮
直到聽見屋裡有動靜 才會飛去
就像是個鬧鐘
哪天 沒聽見牠叫 反倒奇怪
麻雀的存在 就是一種習慣
103/10/30 首次拍攝於 專科大樓林木造景區
回回回的鳴叫聲 是宣告牠們到來的最好辨識
屢見成對出現 蹤跡遍及全校園
雄鳥頭上有一小頂黑色冠羽 全身羽色湛藍
雌鳥較顯灰暗
曾見與白頭翁混戰 部落下風
也看過牠們 與綠繡眼廝混 是長億的明星
曾經是烤爐上的 烤鳥仔巴
經過保育觀念的傳達 獲得喘息與出名的機會
乍看可愛弱勢的小型受保護的鳥兒
攝時方式 卻是十分特異
必要時 會將獵物刺上尖物儲存 或使之失去毒性
然後再慢慢撕裂取用
雖說是食物鏈 不過 親眼目睹 仍不免驚惶
猛禽 其實 !!!
這是我 拍攝烏秋後的中時心情
正面看牠的眼神 堅定銳利 簡直是小一號的鷹
校園裡 曾見過牠與鷹 對戰 毫無畏懼
也見過牠 腳下抓著獵物 一隻小麻雀
小啄木 看到牠 甚至完全停止啄木的動作
連領域性強的白頭翁看到牠 也都顯得焦躁不安
校園裡大約有三隻樹鵲長駐
常常一大早 就會聽到牠們 嘎嘎嘎 的叫聲
全力鳴叫時 惠群身繃緊用力 尾羽因此翹起張開
休息時 發出的聲音 則比較像 格ㄨ一 格ㄨ一
常看牠們停在電線 避雷針尖端 樹稍
飛行時 尾羽會有開合開合的現象
吃果實 也見過牠們啄樹找蟲 屬於台灣特有亞種
曾經以為喜鵲是比較輕靈的鳥類
直到看到牠 才發現 原來 喜鵲是有點壯碩的 ^^
或許正因為如此 才能擔任起七夕搭橋的任務吧
長億這裡 最多同時紀錄到三隻喜鵲
簡單的藍黑白 讓人一眼就能記住
羽翼展開時 先端飛羽呈現漂亮的白
彷彿新郎帶著的白色手套 正準備迎接新娘
尾羽分叉長 胸前為了黑項圈 讓牠與洋燕有所區分
黑色腰部 無細縱紋的胸腹部 則有別於赤腰燕
尾不開展時 有一半月型白色紋帶
不論從背面或是腹面 都可以看到
這是家燕 常見於住家築巢的燕子 巢成半碗狀
一般人家 多視為吉祥富貴的象徵
只不過 要處理牠往外推的糞便 總是困擾著人家
赤腰燕是常見的燕子裡 較大型的一種
飛行的時候 身體的感覺較壯碩 尾羽分叉
腰部的赤黃色 則是牠赤腰燕名稱的緣由
停棲時 可以明顯看到負面的黑色的細縱紋
所築的巢 與洋燕 家燕不同 很像集地裡的雪屋
有一個半圓球狀的主體 對外延伸一條隧道型出口
相形之下 對幼鳥保護更周到
翅膀比尾巴長 頸部 喉部 橘黃色
胸前沒有棕黑色的條紋
牠是洋燕 長億這裡 最早記錄到 數量最多的燕子
洋燕的巢根家燕很像 也是泥做成的碗狀
巢外的地上 一樣堆滿的被推出的排泄物
習性相近
拍攝過程 洋燕不怕生 所以就有這張可愛的照片了
燕科--棕沙燕 Pacific Swallow Hirundo tahitica
這是棕沙燕(褐喉沙燕) 又叫土燕
104/01/10 拍到的鳥兒 新的記錄
會挖掘土壁成洞 築巢 內部鋪設枯草
牠的身體是目前看到的燕科鳥類裡最小的
背部褐色 飛羽棕色 喉部到胸部淡褐色 腹部白色
黑黑的眼睛區塊 像黑洞 散發著 特殊的吸引力
這裡 則是牠 戲沙
雨燕科--小雨燕 House Swift Apus affinis
飛行時
像一把飛刀
尾部不分叉
腰部白色
築巢於較高的屋角 橋下
翠綠的身軀 配上一對白眼圈圍繞著的 靈活眼睛
可愛小巧 牠是常見的綠繡眼 閩南語稱 青笛子
喜歡吃果實 校園裡的台灣欒樹結果
就會看到牠們 一整群的挑開莢囊 大啖種子
停棲時 整個身體會直挺挺的轉動 像指南針一般
聚在一起 還會相互整理羽毛
景象 幸福 溫馨 可愛
紅色嘴巴 紅色雙腿 配上大黑鳥羽
實在是 紅水黑大扮
而這身特徵 讓牠有個布農族勝鳥的傳說
故事記載 當時族人遭遇洪災 受盡寒苦
是牠 忍受萬難 叼來火種 解了族人的危難
但也因此 燙紅了 嘴 腳 很好的傳說
也是希望大家保護牠的美麗故事
白頭殼仔 是我們對牠常用的閩南語稱呼
這個名字 就取自牠 後腦那一大片白色枕羽
是領域性很強的鳥種 會驅趕進入的鳥類
喜歡吃果實 校園裡 台灣欒樹 茄苳 果實成熟時
會聚集一大群 取食
這時候 就像是傳統市場 東家喊來 買家還
只一個字形容 吵!!
牠屬於扇尾鶯科的鳥類
尾羽挺長 展開 就像一柄小扇子
喜歡在河岸邊的芒草類植物叢內跳來鑽去
追蹤那滴滴滴的類似雷達聲 是尋找牠們最好的方式
停棲時 尾羽總是驕傲的往上翹 然後晃動
照片裡 牠站在桃紅色的青葙上
逆光拍攝下 細尖的嘴 成了晶瑩剔透的嬌點
飛行成波浪狀 叫聲就像他的名子 鶺鴒 鶺鴒..
長億這裡 可以看到三種鶺鴒 白鶺鴒 黃鶺鴒 灰鶺鴒
這裡是白鶺鴒
特徵主要是全身大多由黑 灰 白 等色構成
胸前 可以看到一塊大黑斑 眼大多全白 亞種有眼紋
走路時 會上下搖著尾巴 有時會發出低叫聲
共三種 在地都多為白面 黑背眼紋 灰背眼紋為候鳥
灰鶺鴒 反倒有鮮豔的黃 在靠近腹部的尾部
牠的背部 是很完整的灰 鳥羽平順的貼伏著
很像絨毛娃娃
很容易跟黃鶺鴒弄混
肉色的腳 是兩者的主要差異
因為 黃鶺鴒的腳 是灰黑色的
一樣 會在石頭上 搖著尾巴 套來蹦去
黃鶺鴒的黃 感覺不是很鮮黃
黑灰色的腳 是牠與灰鶺鴒的明顯區分
否則 兩者常常混淆
長億河堤裡
最常看到的黃鶺鴒 有著黃色的眉線
全身顏色一致性高 偏灰黃色
不怕生 可近距離拍照
103/12/04 走在下雨天的河堤 眼角餘光撇見
頭、腰呈現橘紅色的鳥兒 跳躍在 銀合歡的枝條中
初看照片 還以為焦距沒對好 鳥嘴看不見
一查 原來 這鳥兒 名字很奇怪 不像鳥 叫作 粉紅鸚嘴
而牠那張短嘴 竟然 還是牠 得名的由來
照片這兩隻 是104/02/03 經由同行學生發現 新攝得
我說他們是福星 讓我 終於看清牠們的全貌^^
103/11/12 在第二停車場拍攝樹鵲
意外看到牠的存在
後來陸續在第二停車場 校園 紀錄到牠們的蹤跡
最多同時出現三隻
小啄木 是台灣啄木鳥體型最小的一種
啄木時 會試探性的螺旋敲啄上或下
確實發現蟲跡 便開始出現 令人期待的 叩叩叩
鳩鴿科--珠頸斑鳩 Spotted-necked Dove Streptopelia chinensis
都市裡常見的斑鳩有兩種 紅鳩 珠頸斑鳩
這是珠頸斑鳩(斑頸鳩)
因為頸部的黑色環帶上佈滿白色斑點而得名
尾羽長 雌雄不易由外觀分辨
閩南語 稱牠為 "樂尾ㄚ" (樂是長的閩南語發音)
在觀察的水域 較紅鳩常見
這棲息在美人樹枝椏上的一對 是紅鳩
雄鳥 背部偏赭紅色 頭灰色(照片右上)
雌鳥 整體顏色一致 偏暗淡的灰紅(照片左下)
頸部都有一條細長的黑色紋路
沒有白色斑點
在學校裡 牠們把巢築在走廊外的馬拉巴栗上
肉眼可見 後續記錄了牠們築巢 孵卵與育幼等行為
黑色的羽毛 紅色的額板
配上一對 基部成紅色的黃色長腿 牠是紅冠水雞
走動時 會不斷翹起尾部 露出兩塊非常醒目的白班
推測 可能是警戒 也可能是吸引幼鳥的跟隨
在空曠地區 會快跑通過
幼鳥的鳥喙 顏色偏暗黃綠色 也無明顯額板
親鳥會引導幼鳥攝時 畫面溫馨幸福
那雙高佻又細長的粉紅雙腿 搭配著黑白分明的鳥羽
讓這鳥兒 有著讓人稱羨的優美身型
雄鳥 背部羽翼全黑 並散發出光亮
雌鳥則是背色灰褐色 但翅膀的飛羽 一樣呈現黑色
休息的時候 會出現特殊的蹲跪姿
偶而 個體間會發生爭吵 彼此會以尖銳的嘴互啄
然後 高飛 以那對長腿 把對方 踩入水中=="
這是拍攝頭汴坑溪長億段 第一隻記錄的水鳥
鮮亮醒目的黃眼圈 頭上戴著黑色羽箍
頸子上 圍著一圈完整的黑色項圈 牠是小環頸鴴
走路時 偶而會像為123木頭人 疾走一陣子 停住 再走
覓食 會以腳掌連續踏地 驚擾小蟲冒出 然後啄食
喜歡在石頭上曬太陽
飛將起來 急促的咻咻咻 穿透整條河心
在觀察高蹺鴴的水域 發現 乍看以為是鷹斑鷸的鳥兒
但羽毛的顏色不太一樣 羽毛中軸有黑色軸斑
加上微微下彎的嘴 黃色的腳 白色眉線 腳趾比例長
並減去腹部沒有橫 V 字型的斑紋
最後 在回校擔任替代役男的昌諺協助洽詢下
總算確認為 長趾濱鷸 回想 其實 牠早就混跡長億了
只是 誤以為是小一號的鷹斑般了
鷹斑鷸 是頭汴坑溪長億段這裡 數量最多的水鳥
背上羽毛邊緣上的白斑 兩道白眉 黃綠的腿
攝食的時候 會不斷搖動尾巴
飛行或停歇時 尾部有明顯白色
常見整群飛行 吵雜急促的咻咻聲
總惹得其他鳥兒不安
喜歡泡澡 即使寒流來 一樣可以看到牠們歡喜戲水
翅膀內凹的那一大塊白 是辨識牠的良好特徵
飛行的時候 翅膀上 會看到明顯白色翼帶
走起路來 尾巴也會翹ㄚ翹的
腹部那一大塊白 感覺暖烘烘的 抱起來一定很舒服
不過ㄚ 牠不大
我們的手掌張開 大概就比牠長了
在大里溪、頭汴坑溪都記錄到牠的蹤跡
體型大30幾公分 根高蹺鴴相近
一雙黃綠色長腿 與高蹺鴴的粉紅作為區分
身上的羽毛 近看邊緣有白線
喙 黑而且長 有些微上翹 鼻孔位於基部
受到干擾 會發出 Gju..Gju..Gju....的鳴叫聲
抗議飛離
103/12/08記錄到新的鳥兒 牠叫做白腰草鷸
初見面 對牠的身分持疑 以為是磯鷸
但 牠的翅膀前緣 並沒有白色內凹
眼睛外圍 有一環白色眼圈 過眼線 到眼睛就停了
翅膀羽尾巴長度齊 背部羽色整體偏暗
警覺性頗高 不易靠近 飛行時 可見白腰
混在鷹斑 磯鷸裡 其實有點難分
開始進行頭汴坑溪長億段的鳥類記錄
牠巨大的身影裡 藍黑色飛羽與灰白身體的對比
對我 產生一股特殊的吸引力
追著牠 就是想拍牠 飛行展翼的姿態
不過 牠很怕人 走過 牠一定會盯住看著
只要兩眼相對的時間長一點 或有舉動
他會毫不猶豫發出 阿.... 的吵雜聲音 起身飛離
體長約有90公分 明顯的大個子
停歇時 明顯成S型的脖子以及達到眼睛後方的嘴裂
是牠與中白鷺主要的差別
鳥喙 冬季黃色 春夏轉為黑色 眼先黃轉藍 腳黑色
起飛時 感覺相當費力 降落 則顯得優雅許多
喜歡陽光 中午 當所有鳥兒多躲著太陽
只有鷺科的牠們 還是站在太陽下 享受陽光
乍看之下 個人以為 牠比較像小白鷺
因為牠的身型 其實不大 只事實際資料
比小白鷺大一些 但與大白鷺相去較遠
所以 如果看到體型像小白鷺
但嘴成黃色 尖端有一點黑 腳趾也是黑色
那麼 牠應該就是中白鷺 如果就近看 重要差異是
嘴裂 中白鷺 嘴裂 只到眼睛前端就停了
白鷺鷥 車糞箕 車到溪子墘 跌一倒 拾到一仙錢
這是小時候 耳熟能詳 描寫白鷺絲的歌曲
田裡翻土 也常看到牠們啄食昆蟲的蹤跡
常見的白鷺鷥裡 小白鷺是最小的一種
最主要的特徵 是哪一雙裸露的黃綠色腳趾
就像那 耕作時 脫去了鞋 赤著雙腳
踩進 冰冷田水裡 為生計忙的辛勤農人
羽毛上的黑色小麻點 是牠們麻鷺稱呼的來源
黑冠則是腦後的黑色冠羽
隨著野地被開發 牠們開始進駐校園
長異的操場、草地 常常有牠們停棲覓食的蹤跡
夏季 見到牠們養育新一代
稚嫩的雛鳥 一隻隻長大 駐立枝頭
碩大的身影 訴說著 親鳥呵護的偉大
長而厚實的嘴 紅色眼睛 湛藍色冠羽 背部
鳴叫聲 粗曠吵雜 呱!..呱!...呱!... 牠 就是夜鷺
都市裡 比較在黃昏後看到牠
不過 溪裡 隨時看到牠 可能休憩 可能覓食
河堤的銀合歡樹林 是牠們主要躲藏地
每次通過 僅敢餘光窺視 因為 稍有不安
牠們就會謹慎堤防 甚至 集體飛離
小鷿鷈 是我在記錄鳥類時 重要的精神支柱^^
也不知道原因為何 就是覺得 沒看牠們有失落感
長億這裡 最多記錄到六隻同時出現
不過 104/01 以後 大概只剩一兩隻 有時還看不到
腳很特別 稱為瓣足 長像宛如愛的小手 但只有三趾
擅長游泳 潛水 最高記錄到 潛水26秒
偶而 為了快速遠離 會以瓣足踏水 急速奔離
以為只有出海口看到牠
沒想到 現在頭汴坑溪與大里溪的匯流處記錄到牠
黑色頭尾 白身軀 長又彎的嘴 大約與大白鷺相當大
牠們是外來種 埃及聖䴉
據傳可能是動物園溢出 1984年就在關渡河口發現
適應良好 現在幾乎全台都有機會看到 已產生影響
如今 連內地都有牠的蹤跡 外來種ㄚ 真是不可不慎
104/02/04 新紀錄
特長的嘴 斑斕的羽色 在寒冷的早晨 完全溫暖
訪鳥人的心靈 又見到新的訪客^^
這是田鷸(扇尾沙錐)
頭上自額至頭後有二條黑褐色縱帶 中間淡乳黃色
眉斑乳白色 過眼線黑褐色 頰 腮 喉 淡乳白色
頰部有一與過眼線平行但較短的黑褐色線
體形似鷹斑 還好有那根令人注意的長長的嘴
104/02/06 新紀錄
難以置信的 又記錄到新的鳥種--彩鷸
看牠眼睛四周 刻意渲染的一個白色大眼
真足以嚇退其他生物
104/02/06 這天 記錄到的有兩隻 恰好一公一母
可是 跟其他不同的是 彩鷸 母的比較漂亮 如照片中
而公的是好爸爸 反過來負責孵卵 育雛 羽色如雜草
不過 不管誰孵卵 只要族群得已繁衍 都是好策略
胸前有著黑色細條紋 頭有點棕紅
眼上一到白眉畫過 整體很像國劇臉譜的鳥兒
牠是畫眉亞科裡的小彎嘴
書上第一眼見到
對牠那一張 彎彎的鳥嘴 以及臉上顏色分配
就印象深刻 屬於留鳥
常見於山林 屬於台灣特有種
像枯草的顏色 讓牠隱匿感十足
不過 飛起來時 羽翼有一道黃斑(公鳥偏白 母鳥偏黃)
羽毛也有黃點散布 整體 算是搶眼的
夜鷹 雖然號稱鷹 其實 是吃夜晚出來活動的昆蟲
有趣的是 牠的學名 是會吸牛羊乳隻的鳥兒的意思
夜晚 如果聽到很高音且嘹亮的 椎伊--- 椎伊---
就是牠的叫聲 身小音量大 實在是 好吵 ^^ !!
104/03/08 新紀錄
這是與褐頭鷦鶯相似的鳥兒
一樣在河岸邊的芒草叢裡跳來鑽去
與褐頭鷦鶯的小差異
包括了 頭部呈現灰藍色 以及 顯明的黃色腹部
加上一雙稍帶紅潤的腳
所以 牠叫做灰頭鷦鶯 也叫做 黃腹鷦鶯
黑色的背 白色的腹部 黑白分明得十分搶眼
黃綠色的嘴 繁殖期特別明顯的紅色上嘴基
幸運的 發現牠的存在 應該是在育雛吧
小心翼翼地走出來 一下子就翻過草叢不見了
等了 許久也沒再出來 有
另一個名稱 叫做 白胸苦惡鳥
因為牠的叫聲 常常是 苦啊~苦啊~
104/05/11 新紀錄
鷺科--池鷺 Chinese Pond Heron Ardeola bacchus
這是池鷺的夏羽 頭 胸 紅棕色 背海藍色 眼黃色
冬羽整體偏暗褐色 差異頗大
池鷺10-4月主要在泰國過冬
北飛時過境台灣 很少在台灣各地停留
在台灣偶而出現的池鷺 是稀有的冬候鳥
沒想到 長億這裡 竟然有緣看到 福氣啦^^ !!!
104/05/13 新紀錄
104/05/14新紀錄
因為色澤的漂亮 受人喜歡
牠是引進的籠中鳥 但 逸出
棲息在河岸樹林裡
雙頰的橙紅色 讓人遠遠的就看見她
腰部是赭紅色 配上像玉一般白的尾巴 很是高雅
停棲時 尾巴的動作很特別
會像節拍器 一左一右的擺動 頗為有趣!!
104/06/08新紀錄 (僅見一次)
扇尾鶯科--白頭錦鴝 Golden-headed Cisticola Cisticola exilis
104/10/15 新紀錄
這是藍磯鶇的雌鳥 胸腹的鱗狀斑 令人印象深刻
雄的藍磯鶇 顏色才是真正的藍
拍攝當下
是在頭汴坑溪的河床上 舊橋橋墩 草地岩石等
灰褐色的身軀 容易隱藏 還好 牠隨時發出鳴叫聲 還滿好辨識的
如果是市區 會停在屋角 所以又叫 "厝角鳥"
104/10/21 新紀錄
隼科--遊隼 Peregrine Falcon Falco peregrinus
104/11/07 新紀錄
很像夜鷺的亞成鳥
但那一身詭異的綠色 脖子一道道明顯的縱斑
上喙黑色 下喙黃綠色
顯然與夜鷺不同
後來才確認 這是很聰明的鳥兒 綠簑鷺
網路上
流傳一段影片
牠會叼來麵包屑 引誘魚兒 在加以捕食 厲害!
104/12/21 新紀錄
掠鳥科--灰頭掠鳥 Chestnut-tailed Starling Sturnia malabaricus
灰色身體 配上 基部淺藍色 前端黃色的尖嘴
不論是白頭翁 數鵲 甚至烏秋 只要靠近牠們攝食的範圍
牠 一定驅趕 這些鳥兒 被追的 四下竄逃!!!!!
這一幕 真令人意外 畢竟被驅趕的這些 也都不是省油的燈!!
在食性上 會啄食樹裡的昆蟲 是一種雜食性的鳥類
這是外來種
看這數量 不下十來隻 似乎 已開始侵入長億這塊區域!!
105/05/29 新紀錄
小雲雀 是一種會在地面挖洞築巢的鳥類
主要是旱地 例如鳳梨田 西瓜田 河堤沙地都發現過
繁殖季節4-6月
雄鳥會努力飛到半空中
駐空鳴唱 發出"極積極 即積極"的鳴叫聲
體型大小類似麻雀
在地上疾走 速度頗快
105/06/21 新紀錄 PEI ZHEN WU 拍攝
冠八哥 Crested Myna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